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讓世界看見臺北 國際文化遺產大會首度在臺舉行

    • 發布機關:臺北市政府秘書處媒體事務組

    聯合國國際文化遺產檔案委員會(International Science Committee on Heritage Documentation ,CIPA) 2015年第25屆雙年大會,首度在臺北市舉行。臺北市政府特於今(1)日下午5點30分在中山堂光復廳舉行歡迎茶會,並由周麗芳副市長代表柯文哲市長到現場,歡迎包括來自聯合國組織CIPA 主席Andreas Georgopoulos、ICOMOS主席Gustavo Araoz、WMF主席Bonnie Burnham及ICORP 主席Rohit Jigyasu等重要貴賓約國外200多位的專家學者,也經由本次的盛會,共同倡議臺北市對於文化資產保存價值之重視及積極參與。
    為推動世界性的文化遺產保存工作,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與國際文化紀念物與歷史場所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Monuments and Sites,ICOMOS)共設置26個科學委員會,以協助文化景觀、水下遺產、風土建築、文化路徑等文化資產議題研究、評估及國際合作。臺北市政府協助中國科技大學爭取國際文化遺產檔案委員會(International Science Committee on Heritage Documentation ,CIPA)大會首度來臺北市舉辦,由於CIPA為相當具有影響力的科學委員會,大會有多面向包括國際數位保存、管理、風險、教育等領域的專家學者與會,其大會的研討成果均在國際上引領該領域的發展方向,在國際文資保存上特別具有重大意義。
    臺北市政府周副市長於致詞時說到,許多外國旅客對於臺北的印象都是舉世聞名的101大樓,然而,臺北其實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及多元多樣的文化資產。5千多年前(約西元前3300年),人類就在這片土地活動,並留下訊息豐富的考古遺址(圓山遺址)。臺北市目前擁有有形的古蹟、歷史建築、文化景觀、考古遺址以及無形的民俗及有關文物,共計415項文化資產(有形371、無形44),此外,還有保存在各博物館的國寶、重要古物,以及迪化街、剝皮寮等歷史街區,這些都是全體市民共同的生活記憶與珍貴的文化資源。
    周副市長特別指出,CIPA定期兩年至各國首都召開委員大會與國際研討會,今年選擇在臺北市召開,作為地主,臺北市政府深感光榮,期望本次與會的國外專家學者,在參與大會的研討議程外,也能抽空參訪臺北的各種文化生活面向,品嚐特色美食,體會熱情好客的臺北文化。
    CIPA 主席Andreas Georgopoulos在致詞時表示,他來到臺北後深覺臺北是一個重視古蹟保護、對文化資產保存具有高敏感度的城市,今天的會場中山堂建立於1928年,就是一座國定古蹟,也是一個修復後再利用的案例,他認為不只是博物館等硬體建設,臺北市的節慶文化、民俗文物甚至美食都是相當美好而值得保存的文化資產。
    CIPA雖名為檔案委員會,實際上在文化資產保存和數位技術的領域著力甚深,不但有全世界領導性的學術研究團隊,更是整合世界遺產相關研究領域整體程序與資訊的重要國際平台。臺北市政府表示,CIPA 2015大會來臺北舉辦,對臺北積極參與國際事務以及文化資產保存能力的提升,皆有極大的正面意義。臺北在未來兩年將陸續舉辦世界設計之都、 Velo-city Global2016及世界大學運動會等重要國際大型活動,CIPA 2015大會也為新舊交融的臺北在邁向國際首都城市之際,率先累積城市文化創新及資產保存的正向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