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柯文哲:政府應塑造一個讓年輕人敢於冒險、創業不怕失敗的環境

    • 發布機關:臺北市政府秘書處媒體事務組

    臺北市長柯文哲7日受「MOSA國際性大型創新創業活動」邀請,以「創業,從臺北開始」為題,對現場有志於創業的年輕人進行演講。他重申「民間先行、政府支持」的觀念,政府應塑造一個讓年輕人敢於冒險、創業,塑造一個年輕人有無限自由想像、創業不怕失敗的環境,市長也勉勵青年「Just do it」(做,就對了),實現創業的夢想。
    柯文哲表示,要談到臺北市如何成為一個創意的城市,他常說,身為臺北市長的他最有代表性,因為他的選舉過程就是政治創投業,對他來說「人生就是意外」,他本來是一個還不錯的醫生,踏入政治這條路,創業的過程說起來還蠻艱辛的,從臺大愛滋事件後,他的人生完全改觀,歷經監察院彈劾、公懲會的判決等,因為他在臺大是當老師,公懲會找不到級讓他降,所以做了減薪的判決;到了MG149事件,他又被依貪污治罪條例起訴,他笑說「這個國家瘋了」,這件事讓他經過衛生局、衛生署、監察院、立法院、公懲會、醫師懲戒委員會,以及國稅局的調查,經過五權憲法的磨鍊,他終於成為了臺北市長,他曾開玩笑跟人家說,只差還沒有坐牢了,不然政治資歷就完整了。
    柯文哲表示,在被打到最慘的時候,他還是會想,有一天喔,還是會從最慘的地方捲土重來。這場選舉,大家一直在討論「柯文哲現象」是什麼?其實就是「變」,不會變的只有化石,但「變」並沒有辦法保證一定會成功,事實上絕大多數的創新會失敗,產業局長林崇傑跟他說,臺北市政府補助的創投業,1年存活率是93%,他認為如果是這樣那就不是創投業,創投存活率應該只有10%左右。事實上,雖然說「只有變是不變的真理」,但是並沒有保證變一定會成功,他自己是一個醫生,就他對生物與化學的經驗,絕大多數的突變是致命的,也就是說改變通常是會失敗的,地球上已經消失的物種,遠遠比目前還存活的物種還多很多,這也就是說「失敗是常態、成功是例外」,換成企業界的說法,倒店是應該的、長存才是意外,也因為這樣,創新者是弱勢的,因為如果是占優勢的,根本沒有必要創新,但是做為一個劣勢者,本來都會輸,如果你賣的產品一樣,你的通路一樣,宣傳手法是一樣的,誰會在市場上獲勝?當然就是市場占有率大的公司,所以創新是劣勢者的義務,為什麼?因為占優勢的人不用創新,也因為這樣,打敗NOKIA的是iPHONE,為什麼,因為它是新的產品,所以絕對不是賣原來的產品,APPLE跟IBM,表面是它們是舊的公司,賣的東西不一樣,APPLE在二十年前是賣PC,現在是賣iPHONE,變不保證會存活,但不變一定會失敗,雖然絕大多數的變會失敗,但變還是弱勢者必須去做的事情,因為本來就會輸,更要去創新。他在選舉時的理想是「改變臺灣從首都開始、改變文化從臺北開始」,這是史上第一次用改變政治文化當作訴求的選舉,以前的選舉為什麼不會讓人感到興奮,因為那是以候選人作為訴求,直到有人提出選舉是要改變整個政治文化的時候,這才會讓人感動,所以對他來講這就是一種堅持。
    柯文哲說,他在選舉中做了很多的堅持,不插旗、不買廣告、不做置入性行銷、公開財產收入、不打負面文宣、不做政黨動員造勢晚會,不打悲情牌、不做買票政策,他敢講他做的事其實就是「販賣新的產品」,跟過去的選舉方式完全不一樣,事實上,表面上看起來是在賣新的產品,其實只是在做一件要讓臺灣人民重新相信他們本來就應該相信的東西。
    柯文哲認為,未來20年臺灣的領導者,應該是一個思想與文化的傳遞者,要跟過去不一樣,就要讓自己成為新的產品,在這個市場上獲勝。到底「柯文哲」可以紅多久,就看他每天推出的新產品速度是否可以繼續維持下去,這才是真正的功夫。事實上,一個公司會存在,就是它賣的產品一直在改變,就好像APPLE或是IBM。同樣的道理,他競選臺北市長就提出開放政府、全民參與、公開透明,他相信眾人的智慧會超越個人的智慧,相信如果能選擇,民眾會選擇正面與進步的觀念,人因有理想而偉大,人類的歷史也會朝正面發展,不因短期利益犧牲長期利益、不因少數的利益犧牲多數的利益。
    柯文哲表示,政治為什麼是創投業,因為它是在丟一些新的東西,可是有時候新的東西,它也不完全是新的東西,只是它跟目前的主流市場不一樣,這也是做為一個弱勢者他不一定弱勢,如果賣的產品一樣、通路一樣、宣傳手法一樣,如果你要脫離弱勢的話,創新就變成你的義務。
    柯文哲表示,到底怎樣才會成功,天份是與生俱來的,運氣是上天給的,個人能控制的只有一樣,那就是努力。但是經過市長選舉,他重新再思考,成功的條件到底是什麼,除了天份、運氣與努力,他一直在找一樣東西,為什麼這次選舉與過去不同?為什麼他跟人家不一樣?最後認為還有一個東西,一直找不到適當的名詞來形容,不管是勇氣、信念、信仰、執著,還是亞斯伯格症,在中文中找不到適當的字來形容,但是如果用英文的話很清楚,那就是「Just do it」,常常想太多不會成功,只要「做,就對了」。
    柯文哲表示,去(103)年他去美國矽谷,也去附近的史丹佛大學,並會見一位教創投業的教授,詢問他在臺灣如何創造一個像矽谷一樣成功的環境,這位教授講了很多,例如勇於嘗試、不怕失敗,但是,最重要的就是:創造一個不怕失敗的環境。美國矽谷的成功,並不是它塑造一個很容易讓人成功的環境,而是它塑造一個環境,即使失敗也不會全軍覆沒,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所以如何塑造一個允許失敗、不怕失敗的環境,這才是創投業最需要的。
    柯文哲表示,因為絕大多數的創投業會失敗,1年成功率不超過10%,所以並不是要創造一個創投容易成功的環境,而是要創造一個創投不怕失敗的環境,這才是臺北市政府在未來要做的事情,臺北市政府提供良好的創業環境,除了成功的條件:天份、運氣、努力外,年輕人更敢於去創業。讓臺灣恢復海洋國家的冒險精神,就像1492年的哥倫布一樣。政府提供良好的創業環境,就應該提供一種氛圍,讓青年世代敢去冒險,這樣才能創造無限的可能。
    柯文哲在演講時並介紹臺北市政府提供的五大服務:成立創業單一服務窗口、整合民間資源、架構創業協力連結網絡、辦理創業輔導課程、提供創業資金協助。他表示,透過這五項協助,讓臺北市成為一個很容易創業的環境,有無限自由想像、失敗可以重來的環境,創造一個可以讓年輕人胡思亂想的環境,這個很重要,這就是「Just do it」的環境。
    柯文哲表示,臺灣不可能像中國一樣採用計畫經濟,因為民主政治已經走到目前的環境,沒有辦法走回頭路,過去曾有人說要效法新加坡,但是臺灣的政治不可能再回到蔣經國時代,沒有辦法走新加坡那條路線,也許臺灣應該走向荷蘭或是瑞士的路線,以臺灣目前的情況,可能必須要用更民主、更自由的方式,因此,未來應該要走「民間先行、政府支持」的方式,從大量生產走向眾人生產 (巨量微創業),鼓勵小小的企業發展,建立一個平台讓這些小企業能夠在上面發展這是臺北市政府則是扮演支持者的角色,協助年輕人敢去夢想、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