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出席中央與地方綠能創電說明會 柯文哲:北市太陽能發電政策與智慧城市產業有優勢,並加強與中央合作

    • 發布機關:臺北市政府秘書處媒體事務組

    臺北市長柯文哲31日出席中央與地方推動綠能創電實務說明會,他在致詞時表示,如果電業法通過,北市府會全力配合。在開源部分,市府已經開放公家機關的屋頂、福德坑復育園區,讓民間競標太陽能發電;在節能部分,市府也認為整個智慧城市產業臺北是有機會的,率先利用擴大公共支出的方式來引導臺灣整個產業的發展,未來將加強與中央的合作。
    柯文哲表示,新政府推動2025非核家園,這樣的話核四大概是確定不會蓋了,至於核一、核二、核三廠,按照現在的政治氛圍應會提早除役,可是不管怎麼樣,現在核能發電廠還是占臺灣總發電量的16%,所以核四如果確定不蓋,核一、核二、核三廠又要提早退役的話,就要面臨能源的問題:開源和節流。
    柯文哲說,過去有轉型正義,現在有轉型能源,就是說我們要從核能、火力發電怎麼去轉型。目前在立法院,電業法修正案正在審查,原則上市府還是表達支持,特別是在第一階段如何要達到綠電、自由化,開放太陽能、風力發電等可以讓民間自己去發展,促進整個臺灣再生能源發展。不過事實上,看看臺北市目前的再生能源只有3%,還是太差,當然市府正在積極處理,包括福德坑復育園區就有整片規劃做太陽能發電,這個做好的話,也是第一個臺灣垃圾掩埋場變成太陽能發電設施,市府把它取名為「臺北能源之丘」。
    柯文哲接著說,臺北市公共機關屋頂加起來大約是19萬平方公尺,現在分成兩個標,北區及南區,規劃委外發電,市府在規劃福德坑復育園區太陽能發電的時候發現,因為這個不是高獲利的行為,需要長期投資,一個租約只能10年,所以最後給廠商的時限是9年11個月,大同公司願意進來投資。未來如果中央政府一次租約可以延長到10年以上,當然就另案再討論。
    不過,柯文哲認為目前太陽能發電基本上不是高獲利的產業,坦白講10年要還本好像還不行,大同公司也認為應該要12年才能還本,市府最後給他們9年11個月,最後他們也是賭賭運氣,看看到時候國家法令會不會改變,或是太陽能發電會不會價格上漲,這表示業者在投資太陽能發電的時候本身是有風險的。基本上,在開源方面,臺北市對於太陽能發電當然會很努力地去支持,但風力、地熱發電、潮汐發電這種再生能源到底要怎麼做,原則是國家有政策北市府就配合。
    柯文哲表示,在「節流」這部分市府反而比較有可能達成。市府最近在規劃施政兩周年,有一個新的想法,就是說政策的工具要「由內而外、由公而私」。以目前成功推行的臺北市政府機關及學校禁用一次性餐具政策為例,從4月1日起雷厲風行,當然這個政策會讓他的民調再損失5%,但命令一下去大家中午都在洗便當,因為以前免洗筷子、免洗紙餐盒大塑膠袋一丟就沒事,現在禁用一次性餐具就要洗便當。後來也發現洗水槽不夠,花了兩百萬把市政大樓的飲水機搬出來,再增設一個水槽。
    柯文哲說,實行以後看到明顯的效果,第一個月紙張垃圾降了80%,塑膠類垃圾降75%,他一開始認為是不是造假騙他,但根據報告,這些以往回收的垃圾是拿去賣的,所以是按實際秤重來評比。所以當禁用一次性餐具,臺北市政府市政大樓紙張的垃圾降了80%,塑膠垃圾降了75%,而且持續3個月沒有變。接著8月1日起所有臺北市各級學校全部禁用一次性餐具,明(106)年1月1日就思考怎麼推第三階段。所以在推動過程,市府發現了一個很重要的政策工具叫做公家機關,從公家機關內部向民間推,與以往認為民間進步比較快思維不同。政策的推行從公家機關開始反而最快,因為它是一個口令一個動作下下去效果最好。
    柯文哲表示,經過一次性餐具成功後,市府在思考智慧建築的發展,智慧三表、電網、太陽能發電光板,還有共享電動汽車(Ucar)。今(105)年3月市府考察團到美國舊金山,他與知名電動車製造商特斯拉汽車公司(Tesla Montors, Inc.)總經理等高層談話,了解美國聯邦政府補助Ucar有兩個目的;第一是使用電動車符合環保,第二有產業支持的作用。他回到臺灣考慮Ucar的時候,坦白講臺灣的條件就不是那麼有利,臺灣要發展電動車,環保沒問題,但臺灣電動車產業在世界上到底有沒有有競爭力,這實在是很存疑的事,所以市府對於包括公車是不是要改電動車就比較消極,沒有像美國那麼積極,一個很大的理由就是說沒有產業支持的效果,因為發展電動車不是臺灣的強項。
    柯文哲表示,但是在發展智慧城市產業,經過觀察後發現這是臺灣的強項,美國、日本、西歐在智慧城市產業都比臺灣強,若只算亞熱帶國家當中,臺灣是最領先的,在美國、日本、西歐高緯度國家發展出來的智慧城市產業,要套用到馬來西亞、緬甸時是沒有優勢的,因為地區的緯度不對,那個Know how是套不上去的。反而臺灣在此是占有優勢的,用生物學的專有名詞叫niche,就是在生態中占有獨特位置。臺北市政府為此修正一個政策,因為市府現在在蓋2萬戶公共住宅,特別在公宅經費中加了3%-5%的建築費,讓智慧城市產業進來,將來公家機關學校工程也會配合辦理,這就是看中在臺灣協助智慧城市產業,具有扶植產業的功能,現在也正在跟行政院討論智慧城市產業。他相信,綠色環保、節能減碳這個產業,臺灣在亞熱帶國家是有特色的。
    柯文哲說,他最近在思考,譬如綠建築可以變成都發局實施容積率獎勵的一個條件,市府提供行政上的優惠,如加速行政作業、優先審查等,利用行政手段引導綠色環保、節能減碳的價值,能在臺北市比較快的發展,否則純粹喊口號,業者不見得聽,一旦有利可圖時,業者就會有興趣。
    柯文哲表示,他常告訴局處首長不要用價格標,而用最有利標,所以更狠的一招是在最有利標中把符合社會企業責任列為項目,凡在企業內部推禁用一次性餐具、符合社會責任的企業,投最有利標時會加分,希望透過政策引導和協助,讓節能、尤其是節能產業在臺灣可以發展下去。
    柯文哲指出,市府會努力開源節流,而且他認為唯有推動節能減碳、綠色環保的文明價值,才能凸顯臺灣跟中國大陸不一樣。所以他常說價值信念比政策更重要,臺灣要在未來變成更文明國家,在價值理念的提倡上需要更努力,也因為價值理念的提倡,會引導整個政策發展,因此利用公家機關先跑,或用3%公共支出,來驅動整個綠色產業。
    柯文哲最後強調,如果在對的方向能夠堅持信念和價值,政策慢慢往前推,還是可以慢慢把這些價值理念在臺灣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