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公私協力打造國內首座智慧型公宅 柯文哲:期許此案成為臺灣公共住宅典範

    • 發布機關:臺北市政府秘書處媒體事務組

    國內首座智慧型公共住宅南港東明公共住宅,15日上午在市府11樓吳三連廳舉行統包工程簽約儀式。柯文哲表示,推動公共住宅政策有四個目標:實現居住正義、實現城市美學、促進北市科技產業發展以及引進新的社會模式,他期許此案可以成為臺灣公共住宅的典範。
    柯文哲也指出,此案除得到市議會的全力支持,中央也補助6億7千多萬,因此正如他所說的,臺灣的公共住宅要能實現,一定要中央與地方合作,尤其是經費補助和土地撥用方面,需要中央的大力幫忙。
    柯文哲表示,高房租、高房價加上低所得,這是臺灣人民很痛苦的事情,特別是年輕人,因此他提出了「4年2萬戶、8年5萬戶」的公共政策,來解決這個問題。他認為,公宅政策不是只有蓋房子,它有幾個目標;第一、是實現居住正義,讓高房租、高房價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第二是實現城市美學,讓臺北成為很漂亮城市,因此建築上美學的概念會把它當作是重要的事來處理;第三就是透過公宅變成臺灣高科技產業的實現場域。以東明公宅為例,宏碁和中華電信都參與其中,讓它中成為第一個完全的智慧社區,ICT產業可以把這當作實現場域。第四就是引進社會模式,在公宅的低底層,設置托嬰、托幼、超商等社會福利所必須的設施。
    柯文哲說,這次非常感謝福清營造、中華電信及宏碁公司,組成最強團隊,市府會提供所有必要支援,希望南港東明公宅成為臺灣公宅的典範。
    都發局局長林洲民在簡報時也補充說明,此案是首宗出租國宅社區改建為公共住宅案件,也是北市首宗示範性智慧社區,將建置配線箱(光纖、電信、資訊、電視)、廣域網路之接取(FTTH光纖到府網路系統)、中央監控系統、能源管理系統、電力系統監控、水質監測系統、智慧型水電錶、微電腦瓦斯表等項目。預計可提供700戶公共住宅,並提供「公辦民營托嬰中心」、「公辦民營老人長期照護機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區民活動中心」及「就業服務站」等公共服務空間,將公共住宅作為南港區多元使用重要熱點。
    會後聯訪時,記者詢問文化局長倪重華接著周副市長請辭,是否跟之前的議員評比有關?對此,柯文哲表示,每個人有每個人的人生規劃,他尊重每個人的選擇和生涯規劃,而且目前公部門也不是很吸引人的地方。
    柯文哲也強調「行雲流水皆自然」,對他來說都蠻自然的,因為這本來就是鐵的營、流水的兵,重點是市政團隊效率愈來愈好,團隊愈來愈強,這才是目標。
    對外傳文化局長已有屬意人選?柯文哲特別澄清,他相信眾人智慧超過個人智慧,他不會像過去政治模式是由市長一人決定,還是會有遴選過程,也許是整個像天下徵才,就是i-voting?也可能只是市長室會議成員來選,用比較簡單遴選制度,但不管如何,不會是市長做唯一的決定,總是會有個遴選程序。
    記者詢問會不會擔心因自己的管理作風找不到人?柯文哲認為,天下人才多的是,從他個人選戰經驗,焉知來者不如今,後生可畏,只是看你有沒有找到,有沒有給他機會而已。
    記者提到評鑑結果公開容易傷人自尊,是否覺得需要修改?柯文哲則以他在臺大醫院服務的經驗為例,指出醫院評鑑是作為自我反省改進的方式,就像學生一定要考試。當時請議員打分數,能不給議員看結果嗎?把結果給議員,自然就會公開,所以他當時把資料給議員時,就曾猶豫過。
    不過柯文哲認為任何制度推行過程中,很難完美,都會有小小缺點,就慢慢尋找平衡點。大體而言,他覺得評鑑制度還是好的,因為不管是同儕互評、議員評鑑、員工評鑑、預算執行率和通過率,甚至被服務對象評分,一項一項展開,讓整個執行成果好壞有很清楚的數字,而不是憑長官的好惡,這是蠻大進步,至少臺北市政府跟全國各縣市相比,在這方面還是蠻前進的。
    柯文哲強調,作為一個科學家和學者,他常覺得說勇於創新才能讓國家制度不斷往前進,有問題就馬上修正,創新和效率是臺北市政府很重要的事。
    記者詢問是否他曾提議用「炸」的方式來拆除忠孝橋引道?柯文哲表示,忠孝橋離北門最窄的地方才60公分,技術上相當困難,最大的問題是在要很短時間完成拆除工程,因為如果把忠孝西路整個封掉三個月,他認為臺北市會發瘋,所以必須壓在過年那8天來執行。
    柯文哲坦承今年的農曆春節,臺北市整個工務部門大概都要留在臺北,親自督導,這是蠻艱辛的工作,但如果政府部門不做更大的承擔,整個台北市民的生活會受到更大影響,所以市府會用最大的意志來執行。
    記者詢問明(16)日就要投票,面對民進黨和第三勢力他要如何取捨?柯文哲認為,A跟B不合,不一定要選邊站,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立場,這也是他常說的,臺灣社會有一個需要進步地方,就是從容忍,到包容,到欣賞。
    柯文哲說,當然有時候那個欣賞講的太高調,因為要把對方的缺點看成優點確實不太容易,但至少從容忍到包容,是臺灣政治最重要的工程。他認為1月16日日之後,臺灣社會第一件要做的就是「和解」,從「和解」到「和諧」,因為整個國家在過去20年當中,陷入意識型態對抗,終究不是辦法,因此在臺北市很努力的要跳脫,至少在某個程度上臺北市比較不是那麼純粹藍綠意識型態對抗,而比較是面對問題來討論,這是他認為比其他縣市長幸運地方。
    柯文哲表示,他希望明天選舉後,臺灣社會從「和解」到「和諧」的政治工程要馬上展開,畢竟每個人的意思沒有辦法完全相同,所以從「和解」到「和諧」,從「容忍」到「包容」,這是未來臺灣一段時間內,政治必須要做的工作。
    稍晚,臺北市長柯文哲前往臺北市選舉委員會及信義區投開票所視察,並再次呼籲民眾,投票一定要帶三樣東西,「身分證、印章及投票通知單」,另外,他也強調不能將手機帶進投開票所,若是帶手機進去將會涉及刑法處分,投開票所將有專人保管手機,請民眾勿以身試法。
    聯訪時,媒體詢問有關計票電子化一事,柯文哲表示他發現目前的計票方式跟民國四十幾年時沒什麼差別,還是用一個單子在傳遞,早就應該要電子化。至於與去年臺北市長選舉時有何差別?柯文哲表示當時有設計系統,票數一出來,監票人員就在手機按報表,全部自動計算。他認為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找一、兩個簡單的區域開始試辦。媒體詢問是否會建議中央?柯文哲表示早就該改了。媒體持續詢問電子化將會有駭客問題?柯文哲表示銀行轉帳都可以電子化了,錢都不怕,還怕選票?
    媒體詢問此次選務人員是否不足?柯文哲表示因為選務人員蠻辛苦,早上6點就要去拿東西,又有壓力,這次也是拜託公務人員來當選務人員,意願都不高,好像沒什麼好辦法。
    媒體也提到今年開票時可以錄影,是否有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項?柯文哲表示要等到投完票、開票的時候,才可以錄影。
    至於預計幾點可以開完票?柯文哲表示臺北市應該七點就可以開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