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出席烏特勒支市長高峰會 柯文哲:希望能與烏特勒支市及荷蘭其他城市合作,形成國際合作平臺

    • 發布機關:臺北市政府秘書處媒體事務組

    (柯市長致詞全文)范贊能市長,我與我的代表團謹代表臺北市政府,非常榮幸今天能夠來到此地。

    我很榮幸有這個機會來拜訪貴市,特別是參觀這個橫跨整個國家、重要交通樞紐的鐵路中心。平面了解是一回事,但真正進入這個鐵路中心建築後,我完全可以理解為何你們稱整修好的車站為「新時代的大教堂」。結合人們的日常生活與交通樞紐,烏特勒支中央車站是一個現代建築美學的代表作,也絕對值得十多年的努力。

    臺北市近年來著重智慧城市發展,希望提供更便利及智慧的公共服務造福市民。臺北市推動智慧城市著重在五大方向,分別是智慧交通、智慧公宅、智慧健康照護、智慧教育及智慧支付。臺北市政府資訊局協助推動智慧城市,主要透過 Top-down、Bottom-up 與市民參與三個機制,與各局處合作使各項公共服務更智慧化,更於 2016 年成立了臺北智慧城市專案辦公室,讓來自於產學研及非政府、非營利組織等的各式創新創意構想,能在臺北市率先實現,並結合諸如參與式預算,地方社區規劃等市民參與機制,創造政府、產學研及民眾共同參與的多贏局面。在推動過程中,我們接觸了超過上百家 ICT 業者及研究機構,促成與 20 個局處合作,此外,透過概念驗證機制,臺北市已啟動超過 120 個智慧城市專案,其中包括空氣盒子、 物聯網實驗平臺、智慧醫療、智慧公宅、北士科自動駕駛實證場域計畫、運動中心智慧化及智慧路燈計畫等。目的就是打造臺北市成為「生活實驗室」,讓智慧科技從民眾需求出發,緊接著快速規劃及媒合臺灣智慧科技產業。

    在五大領域中,交通是臺北市最重要的課題,同時也是所有政府必須要面對的挑戰,特別是針對每日有大量通勤者進出的城市。此外,另一方面政府也必須要解決不同時段及不同交通模式的整合問題。

    當今交通管理的挑戰之一,在於提供行人、自行車、公車、汽車等不同運輸工具合理並合適的路權與指示,並且在保持交通順暢的同時,兼顧環境保護的訴求。

    相對來說,臺北市是一個年輕的城市,但也不可避免地必須面對運輸和流動模式的急遽轉變。臺北車站有近 60 年的歷史,正是這場交通進化的見證;臺北車站串聯臺灣從南到北的鐵路,並有四通八達的公車、客運、捷運或是計程車提供乘客最便利的服務。

    近二十年來,臺北車站更進行了大幅修建與擴建,以適應更新、更繁複的交通方式與吞吐量。高速鐵路更是將從臺灣北部到南部的時間減少到 2 個小時。機場捷運的建置,也讓乘客可以從市中心直達國際機場,免除交通擁塞帶來的不便。

    一個原本只是設計給火車鐵路的建築結構要如何在短時間擴充建設給其他三個軌道設施呢?臺北車站上一次的整修是在1989年,經過二十年,現已成為四鐵共構的交通樞紐,而臺北車站卻被許多第一次拜訪的遊客形容成一個容易迷路的大迷宮

    雖然臺北車站建築本身不屬於臺北市政府的管轄範圍,但因為許多臺北市民及在臺北市的上班族及學生皆會到臺北車站搭乘大眾交通運輸系統,故北市府仍有義務要處理相關的問題。因此臺北市政府與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合作共同推動「智慧車站」專案,期望提供更好的使用經驗與設施給每日五十萬的通勤人口。

    在綠色交通方面,我對於烏特勒支中央車站所預計規劃的12,500 個自行車停車場感到佩服,此項政策非常清楚的展現貴市在發展綠色交通的決心,而我本人也非支持這項政策。

    目前,在智慧交通方面,臺北市正在推動 3U 計畫,包括YouBike、U-Motor 及 U-Car。YouBike 為自行車租賃系統,目前整個臺北市共有 400 個租借站及 13,000 台自行車。U-Motor則為電動機車租賃系統,此為市府與民間共同合作的專案,目前約有 1,000 台電動機車在臺北市供民眾使用。為使環境更友善,市府進一步提出 U-Car 電動車租賃專案,目前已在 78 個公有停車場建置 128 個電動車充電柱,希望透過提供更完善良好的硬體設施,讓電動車租賃系統更容易導入於臺北市。為了增加市民對電動共享交通工具的使用,臺北市亦將這項服務納入現行的公共住宅計畫中。

    臺北市希望與國內,乃至於全世界各個智慧城市合作,我們去年六月才獲得「世界智慧永續城市組織」所頒發的全球最佳「合作城市金質獎」殊榮,而在臺北市所進行實證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也開始輸出國際,顯示臺北市的智慧城市建設成果已獲得肯定。范贊能市長,我們希望能與烏特勒支市,以及與荷蘭其他城市合作,共同形成國際合作平臺。若您有任何能使臺北市更好的建議請不吝提供,我再次感謝您邀請我們參與這場盛會,謝謝。


    在市長高峰會結束後,兩位市長共同召開了聯合記者會,會中記者詢問烏特勒支市市長范贊能(Jan van Zanen)對柯市長有何看法?范贊能表示,他對市長、市政團隊及議員及有非常深刻的印象,他也很尊重柯市長所來自的國家。荷蘭跟臺灣有很長時間的友誼,他非常榮幸能夠有來自臺灣的朋友,因為這給了彼此互相學習及激發靈感的機會。他也提到城市化(Urbanization)為兩市所帶來的影響也很相似。

    記者亦好奇烏特勒支市打造低碳運具的中心思維為何?是否可以提供臺北市一些建設性的建議?范贊能表示,健康及宜居是他訂定策略及政策的中心,不論是在居住及經濟上。他也一再強調移動性(mobility)的重要,在一個城市的成長中,若想要維持它在交通便利、健康及迷人的狀態下,必須讓出城市的公共空間,讓民眾能夠行走、居住及購物,盡量讓車輛遠離市中心,並讓進入市中心的人使用大眾運輸工具、腳踏車、電動車,降低碳排放的量。他也提到,在這些政策的推行上,不只是制定法規,更透過意見領袖來影響身邊的人,可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

    記者接著詢問柯文哲,在參觀建成約3年的烏特勒支市政廳之後,對於臺北市政府約有20多年歷史的市政大樓有何改造想法?柯文哲表示,綠建築及智慧建築是世界的潮流,臺北市政府的市政大樓已經20年了,如何在舊建築中引進新的技術,這需要思考,特別是跟公眾有關的地下二樓至地上三樓空間,這五個樓層是對民眾公開的,會針對這些樓層先思考,如何把現代智慧建築、綠建築概念引進,也需要重新裝潢,畢竟是首都的市政府,也是國家門面,不應當看起來很寒酸的樣子。

    至於市政大樓改善的預算,日前公管中心曾說過,地下兩層大約只有1千多萬元的預算,是否認為要提高?柯文哲說,一分錢一分貨,要用1千萬元做出幾億元的成果是不可能的,對於預算使用還是要很實際的去思考,用多少錢來改善跟公眾有關的空間。

    記者詢問有關年底的選戰,是否考慮不要募款,把市政做好?柯文哲說,臺灣政治上一個很大問題是選舉費用太高,整垮臺灣的政商關係,如何在選舉當中減少費用,這是他一直在思考的,他相信他是臺灣所有的候選人中,最有能力去做這件事情的人,因為2014年的那場選舉,就是以群眾募資為主。

    柯文哲說,對他來說,選舉是一種政治文化的改造運動,每次選舉當中要思考的並不是選戰的輸贏,更重要的是透過選舉給臺灣帶來什麼新的政治文化。他最近在思考2018年,其中很大的目標是要降低選舉費用。

    至於有議員助理爆料臺北市政府針對網路記者報導臺北燈節內幕,而遭市府封殺?柯文哲解釋,在出國前,有關臺北燈節的部分都有查過,很多記者幾乎可說是造謠,對臺北市政府造成很大的困擾,甚至影響內部互信基礎。他說,新聞常常是七分真三分假,也不是完全不對,但是假的部分造成內部困擾,所以他要求,如果有涉及消息不正常外洩的人,自己就要有警覺去處理,在還沒想出應對假新聞或錯誤新聞的方法之前,相關人士都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記者追問倒底是否有封殺記者?柯文哲說,也不是封殺,自己要有警覺要如何處理,詳細方法還在討論,臺灣媒體也是一種亂象,媒體發達的好處是讓國家黑暗面少一點,但常常假新聞太多,如何在新聞自由及新聞正確當中取得平衡,也是臺灣政治界的難題及重要題目。

    隨後,北市府參訪團前往烏特勒支火車站附近的Mobility Track進行市政參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