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出席居住正義論壇 柯文哲感謝都發局同仁4年以8倍效率推動公宅的努力

    • 發布機關:臺北市政府秘書處媒體事務組

    臺北市長柯文哲29日出席臺北市政府居住正義論壇第8場,他在致詞時,除說明這4年來市府推動公宅的狀況、未來展望外,特別對於都發局推動公宅同仁4年來,以過去8倍以上的速度、工作量推動公宅表達感謝;他強調,公宅除了實踐居住正義,也要發揮產業引導的作用,並引進新的社會形態,未來更必須朝向減少空屋及租稅合理化的方向邁進。

    柯文哲表示,居住正義論壇今天是第8場,每隔3到4個月都會開一次,把居住問題逐一拿出來討論修正,滾動式前進。今天討論的四個主題,第一個是討論公宅4年來的成果及未來展望。有人說他無恥,所以他要說明一下,這些公宅的成果是計算過的,都發局公布這4年跟以前8年,無論預算執行率、執行量或是發照的數目、開工數目大概都是4倍左右。4年成果對8年成果是4倍,按照時間算,差不多就是8倍。在同一時間內,以相同的人力執行8倍量的工作,坦白講已經很慘很慘了。同樣的一批人力,至少在執行公宅的工作量是以前的8倍。所以他首先要感謝都發局同仁這4年來相當辛苦,以工作量計算發照的數量、開工的數量,甚至包括完工的數量,用這些具體的指標,都在前朝4倍以上,以時間計算是8倍。

    柯文哲接著說,以他去首爾那次的經驗,他在牛眠山公宅社區住一個晚上,沒有床只能睡在地上,他看一看覺得這個社區好像不錯,就問首爾市府人員首爾公宅有幾戶?從何時興建?他們說首爾有28萬戶公宅,在盧泰愚在當總統的時候就開始興建,他就知道臺北高房租、高房價問題出在哪裡。

    柯文哲指出,高房租、高房價是臺灣人民,特別是是年輕人最痛恨的事情,他現在想問的第一個問題是在過去20年當中,不管是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有針對高房租、高房價做什麼嗎?沒有!他後來知道為什麼,因為蓋公宅從編預算、跟市議會周旋一番,去地方辦說明會又會被灑冥紙,最後還要設計、開工到竣工,最快也要6年。所以除非動作很快,前兩年就開工,不然就算連任也沒機會剪綵,這個需要花很長時間的工作大家都沒興趣,也知道為什麼大家也沒有興趣改建,因為花的溝通時間、完工時間都太長了,所以他常講有任期的選舉制度,加上一直不斷選舉的政治人物造成道德困境,第一任想第二任,第二任想選其他的,大家都很難去做超過8年以上的計畫,蓋公宅剛講過最快也要6年,大家就興趣缺缺。

    不過,柯文哲還是很自豪的表示市府在這段時間做出了成果,算一算到年底大概有35個工地同時開工,他都跟都發局說連監工恐怕都很吃力,所以都發局在公宅任務要利用很龐大的人力。再來,蓋公宅不僅是蓋,還有很多配套措施,包括包租代管、分級補貼制度,以前租金補貼就是一口價5千元,但是顯然沒有道理,應該按照每一戶的人口數,家戶人口數多,或是收入低的,就應該補助多一點,所以有分級租金補貼制度。以前固定是5千,現在從3千到1萬1,有不同程度的補貼。

    柯文哲說,蓋公宅的時候,過去政府都是很慢、很保守,市府現在倒過來,政府公共工程變成必須是臺灣經濟發展的領頭羊,所以包括循環經濟就把它帶進臺灣,南港機場那塊公宅用地,我們就是臺灣第一個循環經濟的引進方式,大概90億元。再來,公宅採智慧建築,都要求公宅是使用智慧電表、水表、瓦斯表、電網、光電板等,他認為,用公家機關在智慧建築上的採用,可以拉動臺灣建築產業,做起來以後還可以輸出到其他國家,所以在公宅蓋的時候,智慧建築需要的什麼都要有;再來則是田園城市、無障礙空間、綠建築,以及防震係數要達到一定標準,過去公宅就是低品質的意思,現在把這個扭轉過來,公宅不僅要高品質,而且要變成臺灣建築產業的領頭羊,所以公宅我們給它更多政治上的任務。

    柯文哲表示,等會論壇第二場要講的主題就是社會局要處理新的社會形態。整個臺灣工商業社會,再加上高齡化、少子化,所以過去以家庭為核心的照顧制度隨著高齡化、少子化,現在都是獨居老人,年輕人也跑出去了,在這種社會下,過去以家庭為核心的社會形態要不要隨之修改?恐怕要思考一下。所以蓋公宅就是要把新的社會形態引進,包括青銀共居,因此在公宅裡有10%是用申請的不是用抽籤的,亦即申請者能不能發揮創意,對這個社區能夠帶來新的貢獻,這就是「青銀共居」的青年提案制度。

    柯文哲說,在公宅建設過程中,到底臺灣未來20、30年,新的社會形態應該長什麼樣子?這是個好問題。現在公宅的低樓層都預留空間,包括托嬰、托功、托老,還有青年活動中心、日照中心,這都有預留空間思考,所以公宅不純粹是「住」,還要思考的是,公宅對這個社區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這要思考看看。

    柯文哲指出,在整個房市的交易,公開透明還是他的原則,所以資訊透明、交易安全、價稅合理、金融管理等等,地政局在今天都會說明。最後,他要討論臺灣空屋問題,一開始他知道臺北市連續3個月沒有住人的有6萬戶,連續12個月沒有住人的有3萬多戶,他一開始還覺得說怎麼這麼多,後來才知道全臺灣連續3個月沒有住人超過80萬戶,連續12個月沒有住人的是60萬戶,這表示臺北市的地價還蠻高的,所以空屋多,但相對於整個臺灣還不是最多的,那這個有問題?如果現階段超過一年沒有住人的房子有60萬戶以上,那還蓋那麼多房子幹什麼?這顯然要開始思考,也表示空屋是一個大問題。
    柯文哲認為,房子是用來住不是用來炒的,這恐怕要多方面去解決,要很多方式解決。如何讓空屋釋出,這是一個大問題。他提到最近東區很多房租太貴,店關起來,寧可空在那裡,房東也不肯降房租,後來他發現高房租比高房價對經濟殺傷力更大,房價太貴,就去住淡水、五股、泰山遠一點,就浪費一點交通時間,可是要開店,就沒辦法開到郊區去,還是很困擾,所以開店還是要在市區開,但是在市區開,高房租它就垮了。

    柯文哲指出,臺北燈節在西門町非常成功,結果是西門町聽說房租漲了2.5倍,他曾問過賣雞排的店家,他們說一個月房租20萬元,房租漲了2.5倍,我問他們為什麼要在那裡,他們說他們一個月可以賣500萬元,所以房租很貴還是忍痛在那裡開店。問題是,要一個月賣了500萬元才受得了那個房租,但如果賣不到500萬元就完蛋了。所以後來發現對於年輕新創產業來說,高房租比高房價殺傷力更大,面對這種東區很多在招租的,但房價也不肯降,表示空屋持有成本太低,這還是要解決。

    另外,無論自住、非自住,房屋現值低於10萬元,就免徵房屋稅,他坦言這一條法令不是特別針對大群館的,它只是浮到檯面上讓大家看到,這個要怎麼處理,他也不曉得,它是合法的,但聽起來就怪怪的。所以今天的討論,把問題一個個丟出來,收集大家意見、大家一起思考。他再次強調,公宅要繼續蓋,過程當中要把臺灣建築產業的新概念帶進來,公宅除了實踐居住正義,在整個產業的引導有它更大的作用,這是第一點;第二點,公宅不純粹是住,更要引進新的社會形態,因為高齡化、少子化是跑不掉的,問題是政府在蓋公宅的時候,就要開始思考未來20、30年社會形態到底要變成什麼樣子?我們要怎麼去引導它?所以市府蓋公宅不僅在整個建築產業有引導的作用,在整個社會形態也有引導作用。

    柯文哲最後表示,整個房市、土地交易公開透明,這個沒問題,開放政府、全民參、公開透明這是一個政治理念,會繼續做,但空屋是一個要去嚴肅面對的問題。全臺灣有80萬戶,超過3個月沒人住的房子,房子這樣是浪費,房子是給人住不是給蚊子住,這個還是要解決。此外,整個租稅、空屋的持有,或者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該檢討的還是要一個個拿出來檢討,我們沒有預設答案,大家一起討論後,再來修正。所以原則上還有很多問題,市府已經開了7場論壇,今天是第8場,相信還有第9場、第10場,問題還在前面,就滾動式不斷發掘問題、解決問題,繼續往前進。

    下午,柯文哲緊接著主持河濱高中基地公共住宅統包工程的開工典禮。柯文哲表示,河濱公宅是市府開工的第17個公宅,市府的目標是到年底達35個,未來半年內還有許多公宅會陸陸續續開工,今天河濱公宅會改名為行善公宅,是二棟造價26億元,地下3層、地上10層的智慧建築,總計有526戶,預計2021年的5月竣工。他認為在本案決標後2個月就可以開工,表示市府團隊的效率愈來愈好。
     
    柯文哲指出,河濱公宅原是河濱高中的預定地,因為少子化關係,沒有設校的需求,因此改為社福用地。他認為這個地方的生活機能很好,旁邊有剛蓋好的潭美國小、三民國中,賣場也相當多,交通便利、生活機能完善,最主要是公宅的1、2樓會開展公共設施用地,包括幼兒園、老人長照中心,市府的公運處也會搬來這裡,希望說公宅蓋好後,可以作為周邊居民的公共使用空間。
     
    柯文哲說,內湖的交通常常被拿出來講,他也一再強調,內湖不是交通的問題,是都市計畫失敗,內湖的人口從7.5萬增加到30萬,增加了4倍,但道路面積沒有增加;另外內湖每天有15萬人進出上下班,而只有成功橋、成美橋和自強隧道三個出入口,交通擁塞都是落在上下班時間,所以內湖的交通問題要從都市計畫去重整。
     
    柯文哲指出,能在內湖上班且又住在內湖,是最理想的方式,所以目前在內湖地區進行中的公宅包括瑞光公宅(389戶)、河濱公宅(526戶)、舊宗公宅(97戶),加起來大概1000戶左右,希望說將來這些公宅能提供給在內湖地區上班的民眾使用,減少他們花費在交通的時間,而且住在這裡、工作這裡,也可以減少對交通流量的需求。
     
    柯文哲最後表示,公宅是北市府實現居住正義很重要的一部分,要解決北市居住問題不是一蹴可就或一夕可以完成,但不做就永遠沒有解決的一天,所以大家就繼續努力,公宅繼續蓋,希望臺北市的居住問題就算不能百分之百解決,也要讓年輕人能租的起,這是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