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出席「2018幸福熟齡國際高峰論壇」 柯文哲:對的事情做,不對的事情不要做,讓政治落實在人民生活的每一天

    • 發布機關:臺北市政府秘書處媒體事務組
    • 類別:媒體/新聞稿

    臺北市長柯文哲今(30)日上午前往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參加「今周刊2018幸福熟齡國際高峰論壇」,現場由今周刊梁永煌社長擔任主持人,柯文哲與臺東縣長黃健庭,以及日本東京都武藏野市市長松下玲子一起針對「高齡社會老年照護」議題進行交流。

    柯文哲先分享臺北市的長照政策推行經驗,他表示,從現在算起大概再4年,大概到2020年,臺灣大於65歲以上人口就會超過20%,也就是所謂的「超高齡社會」;從統計數字上看,並不是說臺灣的老人太多,而是老化速度太快,從7%到20%,在瑞典花了130年,臺灣30年間就變成超高齡社會,所以人家花130年跟臺灣花30年就從7%變成20%,他請大家思考問題差在哪?

    柯文哲指出,如果一個系統是花130年去慢慢適應,它很多東西都可以慢慢來,像侏儸紀公園講的,每一個生物都會找到他的出路,如果你有130年的時間,整個社會會慢慢變遷。另一個問題是,臺灣為何這樣突然老化?他說大家都知道,戰後嬰兒潮加上少子化,民國40、50幾年時出生一大堆人,然後現在年輕人都不生,目前臺灣生育率在全世界算是低的,其實如果再把新住民扣掉,他想一定又更少,所以臺灣在戰後嬰兒潮加上少子化,整個人口很快突然老化掉,這是臺灣很特殊的問題。

    柯文哲談到,在亞洲國家,日本和韓國勉強有一些經驗可以給臺灣參考,但台灣老化速度太快,讓社會沒有很長的時間去適應,變成政府要進來相當程度的「加工」,英文叫做intervene,要做一些措施,但即便中央通過了長照2.0,徒法不足以自行,也不是通過一個法律之後,從此王子與公主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還是要做事。

    柯文哲說,他自己每次在演講中都會特別講「21世紀資本論」,那本書很厚,其實講穿了就是一個概念,用錢賺錢比用勞力賺錢快,所以社會貧富懸殊會越來越厲害,這是普世現象,這大概在可見的未來都會是這樣,面對這個問題,一個國家要怎麼處理這種貧富懸殊越來越厲害的問題?他認為有兩個方法,一個是課所得累進稅,你賺錢多的人就稅課重一點;另外一個是社會福利事業要偏向弱勢,所以齊頭式的社會福利政策一定是不對的,這也是為什麼他非常反對重陽敬老金。

    柯文哲進一步提到,坦白說這有精確計算過,發重陽敬老金大概可以去收買一些選票,但也不是非常有效,為什麼呢?因為臺北市中低收入有發,但是超過中低收入,有錢沒錢都發1,500元,請問「徐旭東你發1,500元給他幹什麼?nonsense(荒謬)」。事實上對他們來講不需要;倒過來,發1,500元給那些中低收入戶,有解決他們的問題嗎?沒有,他們只要一生病就完蛋了,現在住院的話看護一天要2,200元,根本還不夠付一天的看護。

    柯文哲表示,這意思就是說,齊頭式的發放絕對是不對的,所以他最近接受新新聞訪問就講到,對應於其他縣市,臺北市說發1,500元,那其他縣市還有的發到3,000元,一直加碼,甚至還有各種名目,如果在彰化,一個老人可以領到9,000元,照臺北的財政,應該可以發到90,000元,講這些就是要突顯其荒謬性,不應該這樣做。

    柯文哲說,重陽敬老金跟颱風假一樣,是臺灣政治的照妖鏡,到現在為止沒有一個社會學、政治學的教授敢出來講說「齊頭式重陽敬老金是對的」,沒有人敢出來講,因為他一講,他的學術地位就毀了,可是每個政治人物照幹不誤,跟颱風假一樣,那明明就氣象局說明天早上7點最大陣風小於7級,可是你看整個北臺灣只有臺北跟基隆是不放颱風假,其他全部放。所以他後來慢慢發現,在政治上對的事情不一定可以執行,「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所以在臺灣這個社會,對的事情不一定大家會做,因為有選票上的考量,因此他最近才講說「有任期的選舉制度,加上沒有歷史觀的政治人物,造成今天臺灣政治上的困境」,不過即使如此,他認為有些東西只要堅持,做一段時間,老百姓還是會支持。

    柯文哲談到「有沒有推動一個政策是一開始人人喊罵的? 」他說就是路邊停車收費。他三年前開始推路邊停車收費,也是人人喊打,可是他現在有把握,在臺北市公投會過關,因為路邊停車收費並不是為了收費,而是為了管理,就是要先路邊停車收費,再來才能畫設綠色人行通道,另一邊有畫停車格,最後才能開始管理。

    柯文哲指出,臺北市有456個里,到去年年底,「鄰里交通改善計畫」才做到190幾個里,結果2017年是50年來臺北市車禍死亡人數最少的一年,以前一年要撞死260幾人,就是車禍24小時內死亡,到去年降到60幾個,所以鄰里交通改善計畫看它好像沒什麼東西,可是有做的里跟以前沒做時,車禍傷亡降低47%,所以它很有效。

    柯文哲再提到大眾運輸1,280月票政策,公共運輸補貼的錢就來自停車收入,所以\有路邊停車收費才有辦法做管理,有管理車禍傷亡人數才能夠下降,然後有路邊停車收費,才有錢去補貼1,280公共運輸,有1,280公共運輸才能開始正面循環,取得道德的正當性,可以要求大家停車要收費,不然以前沒有1,280政策,年輕人會叫,他們說交通費太貴,所以給他們1,280這個政策,也就是說有些東西一開始做的時候會遇到抵抗,但是它是對的,你就要堅持,按部就班做,做到最後它會過關。

    回到重陽敬老金的議題,柯文哲表示,在他上任之前,郝龍斌一開始發放時,重陽敬老金的預算還不到3億元,到他自己上任後第一年是花到7億元,因為老人人口突然膨脹,再者(發放金額)從1,000元變成1,500元,所以預算從2億多元一下變成7億元,如果這個速度不變,目前全臺灣重陽敬老金在重陽節那天大概花45億元,4年後估計大概要60億元,大家想想看,1年60億元,10年是600億元,臺灣才300多個鄉鎮,如果不要花的話,按部就班,這600億元就分10年慢慢建設,其實整個老人福利系統早就可以建立了,不過自從他取消重陽敬老金,民調掉了15%以後,再也沒有人敢跟進,大家都嚇到,所以也要民調經得起掉。

    柯文哲說,如果10年有600億的經費,你有兩個選擇,一個是發重陽敬老金,一個是重新建立臺灣的老人福利系統,你應該怎麼做呢?所以老實講最近其他候選人在講說要發,其實他自己是不怕,如果是他們自己賺的錢要拿出來發,他會說Thank you(謝謝你),可是那不是他們自己的錢,而是國家的錢,所以應該這樣講,如果我們經費就這麼多,要用這些錢來建立可長可久、完整的老人照護系統,我們要做哪些事情?這是要思考的題目。

    柯文哲談到臺北市目前在做的事情,包括發放敬老卡一個月480元,以前只能坐公車,現在公車、捷運、YouBike、計程車補貼、雙層巴士到貓纜通通都可以用,來增加老人的活動力。他提到芬蘭的老人在死前臥病平均兩個禮拜,臺灣是臥病7年,臺灣的老人平均在死前7年就不太能夠出門,所以都在家裡看電視,到最後變成是被電視看,因為坐在沙發看,看到最後都睡著了,所以生活品質很爛。

    柯文哲認為,老人最重要的不是要活得久,而是要活得健康,應該說以醫療的體系來講,「第一是追求不會生病,萬一生病是生小病,生小病不會變大病,生大病不會死」,可是在臺灣的健保體系,只有最後一個生大病不會死,其他前面都沒有在做,所以那個不叫健康保險局,應該是醫療保險局,那個不是健保處,而是醫保處而已,因為它花在健康維持的很少,所以第一步為何要讓老人活動力變強,因為「活動活動,要活就要動」,要讓老人能夠一直走出去,如果整天窩在家裡,臺灣話說坐久變笨,所以「活動活動,要活就要動」,第一步推480元敬老卡就是要讓老人搭公共運輸都可以用,讓老人出去走,活動力變強。

    再者,柯文哲指出老人照護一定要社區化、在地化,像他這種留美的都看過那種老人院,都覺得是老人集中營,他自己才不喜歡住在老人集中營,門一打開都是拿拐杖、坐輪椅的,其實老人還是喜歡跟年輕人在一起。還有,老人還是喜歡住在他原來熟悉的環境,像他爸爸媽媽住新竹,叫他們來臺北他們不要,因為他們的同學、朋友、親戚都在新竹,當然不肯來,所以終究老人照護還是要在地化、社區化為基本原則,那種大規模的老人照護系統,還是不太符合華人世界的文化。

    他請大家想想看,在臺灣65歲以上人口超過20%的時候,大家不要幻想政府可以照顧每一個老人,所以最後怎麼辦?「老人照顧老人,自救」,一定是自救、互救再來公救,這也是防災的概念,所以老人第一是要能自己照顧自己,再來是互相照顧,最後才是公家來照顧,因此要把老人的這種體系開始一個一個建立起來,所以為什麼臺北市開始推行老人共餐系統,其實吃飯不是目的,吃飯只是把老人叫出來,當然有人質疑說弄了300多個共餐據點,每一個共餐據點假設有40個人來吃飯,還不到2萬人,可是臺北市老人有44萬人,對此提出質疑?他認為其實有需要吃的才來吃,沒有需要吃的來吃幹什麼,「徐旭東不用去吃老人共餐,在家裡吃他的套餐就好了」。

    柯文哲表示,老人來吃飯,補助40元,有人就反映說不如補助60元,讓他們吃不用錢的,但就他以前當醫生的經驗,健保一定要co-pay(共同支付),如果領藥不用錢,藥就全部都亂拿,會想說不用錢就多領一點,把藥當保健品,這樣不行。柯文哲說,他發現社會福利,特別是有政策引導性的社會福利一定要co-pay,不能完全不用錢,完全不用錢就會出現濫用。

    柯文哲說,共餐的目的不是吃飯,吃飯是讓它形成老人照護團體,像他後來有發現,社團的、宗教團體辦的比里長的系統好,因為那些民間團體本來就有在提供共餐的,政府補助它40元,對它來講是錦上添花,讓它更容易運作,可是如果是里長的系統,它本來沒有,它突然要辦,補助40元,它還要去籌剩下的20元,要去跟他收也不好意思,但要去募款又有點麻煩,所以後來觀察起來,宗教團體不管是宮廟還是基督教的團體,老人共餐系統辦得比里長的還好,除非那個里長本身有很強的社區營造系統,才會比較成功。他後來又發現,基督教的辦得比道教的好,因為長老會、靈糧堂有他們的系統,所以他們的老人共餐很容易形成中央廚房,它的economic scale(經濟規模)比較大,所以要煮給200個人吃,跟煮給20個人吃的經濟效益不一樣。

    柯文哲強調,政治是需要做實驗的,如果新藥上市要做實驗,那為什麼政治上線不用做實驗?他提到臺北市在過去一年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實驗,就是社區小家園公共保母系統,一開始是3個人照顧10個小孩,可是運作了半年後改成4個人照顧12個小孩,因為未必能隨時維持保母滿編,這是需要慢慢運作一陣子才會知道,所以政治是需要做實驗的,可是在臺灣的環境裡面都不允許做實驗。柯文哲指出,當大家罵公務員保守的時候,必須要回頭問,是否有允許公務員失敗的環境?如果不允許公務員做實驗,不允許公務員失敗,那公務員當然不肯創創新,所以必須要先建立允許失敗的政治環境,才有辦法讓公務員變得聰明。他也再以颱風假為例,如果一次不聽專業團隊的意見,而僅以政治考量判斷的話,那專業團隊以後就不認真研究與數據分析。

    柯文哲表示,目前在臺灣的外勞約有28萬人,如果臺灣的care model(1對1的照顧模式)不改變,再過4年就需要30幾萬的外勞才能夠應付,所以他認為如果能夠以15萬的本勞來取代30萬的外勞,成為新的老人照護系統,會有幾個好處:第一,GDP上升,因為錢不會外流;第二,增加15萬的就業機會。

    柯文哲坦承地說,政治是需要做實驗的,臺北市12個行政區正在推行的石頭湯計畫,現階段還無法找出最適合的老人照顧系統,意即最適合4年後老人照護系統的模式尚未出現,但也無法以目前的方式繼續,所以臺北市正在做各式各樣的實驗,畢竟不同程度的老人也需要不同的對待方式,如果健康的老人,就給他敬老卡讓他可以到處遊玩;差一點的就需要去托老所,甚至需要24小時照顧,因此柯文哲表示,這個國家還需要繼續努力。

    主持人最後詢問地方政府首長在推政策時,遇到最大的困難是甚麼?柯文哲則幽默地回應,最大的困難就是時間不夠,他表示他常說a大於1則a的n次方無限大,所以將所有小問題解決就沒有大問題是他的理念。他也坦言,大家常幻想有所謂國家偉大的政策,其實不然,只要把每天的小事解決掉,就像前述的鄰里交通改善計畫,雖然好像沒甚麼了不起,但是政治還是要落實在人民生活的每一天。

    柯文哲表示,如果問他說在執行上有沒有甚麼困難,他認為最困難的還是要怎麼去改變整個公家機關的政治文化,但是他覺得如果堅持久了就可以把企業文化帶進政府部門,畢竟他還是一樣的一句話,對的事情做,不對的事情不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