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出席「內湖之心」BOT開發案簽約記者會 柯文哲:市府建立一個平臺,期帶動內湖產業未來50年持續發展

    • 發布機關:臺北市政府秘書處媒體事務組

    臺北市長柯文哲今日(25)出席「內湖之心」BOT開發案簽約記者會,該案也是他上任以來所簽署的第一件BOT開發案,柯文哲強調「政府的力量有限、民間的力量無窮」,政府就是建立一個平臺,讓企業跟個人可以發揮最大的力量,期許這個BOT案可以帶動內湖產業在未來50年的持續發展。
    柯文哲致詞時表示,BOT在過去一直被汙名化,所以在他上任以後,臺北市政府將整個BOT做整理,透過SOP的作業程序,將過去所有遇到的問題做總檢討。他認為,其實BOT的精神不是政府零支出,也不是政府要去做最大的收益,因為政府是一個平臺,「政府的力量有限、民間的力量無窮」,所以政府是要去輔導民間的力量,包括企業跟個人可以發揮的最大力量,所以在這種思維下,我們不再以權利金做唯一的導向,也不再是以政府零支出做導向。
    柯文哲指出,內湖之心這項計畫,事實上目前內湖一年的產值大概是超過4兆,臺北市政府兩年多來,是以北門為中心的西區門戶計畫做為市政主軸,往北、往南,最後做軸線翻轉,然後目前看來西區門戶計畫及軸線翻轉在戰略上已經成功了,剩下就是繼續走下去;再來就是港湖戰略計畫,第一個是以南港為中心的東區門戶計畫,第二個就是所謂的內科2.0,這是由林欽榮副市長直接督導的,內湖既然是佔了整個臺北市一年超過4兆產值,裡面主要兩個產業,一個是資通訊、一個是生技,但這些產業它需要繼續引入新能量,所以我們必須在內湖的中心帶成立一個育成中心,因此今天的內湖之心,就是內科2.0計畫中最核心的計畫,大概有1.75公頃,然後離港墘站是走路3分鐘,旁邊就是106號公園,大概在今年7月針對公園去動工,大概明年中就會完成;育成中心跟公園是合在一起的,所以環境是相當好。
    柯文哲提到,這不僅是臺北市政府產業局第一個BOT案,事實上也是臺灣第一個用育成中心作為BOT主體的計畫,在這裡面,第一,如剛剛所說,內湖大概有4兆的產業,但是這些產業必須有新的能量一直進來,所以這座育成中心第一是創新文化的中心,裡面有co-working space(共用工作空間)、maker space(自造者空間),讓一些年輕人可以在這邊去創新,達到一定程度之後,它必須有育成加速中心,所以如何讓那些熬過一開始創新階段的成長起來,變成比較大的公司,也因為這樣,在這裡面有人才培育中心;另外一個,內湖平常禮拜一到禮拜五人很多,可是六、日就很冷清,所以這地方必須要能改善內湖地區的生活機能,所以一些改善生活機能的東西一定會放進去。
    柯文哲說,這個案子經過兩年的籌畫,很清楚地去調查整個內湖地區的產業,看他們需要什麼東西,到底臺北市政府對整個港湖戰略計畫邏輯思維是什麼,當然港湖戰略計劃就是以南港車站為中心的東區門戶計畫,再來就是內科2.0,所以我們有很多的產業諮詢會議,再做產業的說明會,再來才是招商會。而經過兩年的努力,在今年1月6號選出得標廠商,也就是今天許崑泰董事長的宏匯瑞光股份有限公司,這整個投資案大概民間要投入新臺幣48億元,預計臺北市政府包括租金、房屋稅、權利金可以到86億元,不過這個錢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育成中心能夠引進創新能量,讓整個內湖的產業在未來10年、20年、50年,能夠變成一個能量的來源,這才是我們最重要的目標。
    柯文哲總結時表示,「政府的力量有限、民間的力量無窮」,所以政府就是建立一個平臺,讓企業跟個人可以發揮最大的力量,他期望這個BOT案可以整個帶動內湖的產業在未來50年的持續發展,剩下的就是,繼續努力。
    會後進行媒體聯訪,記者質疑這次的BOT案好像是政府出比較多錢,是否跟過去BOT的精神不太一樣?柯文哲回應,政府其實沒有出錢,他認為,BOT的概念應該要改變,以前BOT是政府零出資,或是政府要有最大獲利,但他覺得這是不對的,因為政府不是私人企業,政府是建立一個平臺讓企業跟個人可以在上面做最大的發揮,所以「內湖之心」的目的是要支援整個內湖未來50年的發展,所以它是一個新創中心,讓新的能量可以進來,因為現在每年有4兆的產值,但是「不進則退」,甚至進步不夠快也是退步,因為GDP還是要有一定的成長率,所以我們要利用這個育成中心來維持整個內科的往前進步,這是整個戰略思維不同的地方。
    記者詢問過往BOT案多以交通建設等公共建設為主,會比較實在一點,這次的育成中心是否偏向軟實力?是否擔心市民感受度沒那麼強?柯文哲認為,政府不能每天在做放煙火的事,雖然資通訊跟生技是臺北市最重要的產業,但是現在成功不保證未來成功,而且不管資通訊、iTech或生技還是比較高科技,如何維持這些高科技產業在未來還是臺灣的高科技,坦白講這需要臺北市政府,甚至是中研院,事實上整個港湖戰略計畫裡面,也不只有臺北市政府,包括中研院、科技部都要拉下來一起合作,所以我們今天很強的partner(夥伴)是工研院,因此坦白講這可以說是工研院的臺北分院了。
    記者詢問這次BOT案是市長任內第一個,那任期還有兩年,之後還會有第二個BOT案嗎?柯文哲說之後陸陸續續還會有,最近不只是在BOT案,還有一些公辦都更的案子,他是認為把制度建立好,一個很穩固的制度,再來就會變快。
    記者問到臺北燈節透支2千萬元的議題,柯文哲回應,這其實沒怎麼辦,他說有時候人家開玩笑「當柯文哲的朋友,比當柯文哲的敵人還慘」,就是說朋友來幫忙最後還自己虧錢。記者問到虧損金額會是用公帑支付嗎?他是否真的有向太太去詢問錢的事情?柯文哲認為這家裡面的事就不需要在公開場合問,這是他家的事。記者則提到有議員質疑是否因為是預算不足,所以才透過家務事外流去爭取預算?柯文哲表示,該怎麼辦就怎麼辦。
    記者詢問明年臺北燈節是否還會在西門町舉辦?柯文哲表示,目前的規劃還是在西門町辦,但正確的講法是在西區,因為燈節也不可能每年換個地方,也許辦個10年換個地方有可能,但不可能每年換地方。
    針對原本7月上路的容積代金政策被議會擋下一事,柯文哲表示,坦白講其實市府是6月1日才要提出方案,沒想到議會提前動手。他覺得是這樣,市府還是會舉辦公聽會(說明會),容積代金就是建商去向政府買一個容積,讓它可以獲利,那另外就是容積的轉移,就是有些原來的地主他有拿到一些錢,可是這就是建商的獲利跟地主賣地的所得之間,差額大概是上千億,所以衍生出一個口號「是誰偷走人民的乳酪」,這是市府要去處理的問題。
    柯文哲說,本來市府是說希望用公開透明的方式,所有容積百分之百變成政府代金(收錢),然後再百分之百轉給地主,但是事實上,臺北市1,255公頃的公共設施保留地還是要解決,但這個問題滿複雜的,之後會在市府開一個說明會,大家來討論這些問題。
    記者詢問他對市府申請同性婚姻釋憲案結果的看法?柯文哲回應,面對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常常是你不解決,就會被問題解決。他說,臺北市民政局本來有一個同婚的登記,就是大家可以來作登記,可是後來發現按照現行法律,這些登記沒有實質效果,所以臺北市政府會給同婚者一些比照婚姻關係的假,但是絕大多數的狀態下,這個登記是沒有用、沒有意義的,甚至是像簽手術同意書的這些問題。所以,他的態度就是「面對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既然這做起來卡卡的,那就去給它釋憲,看這到底要怎麼解決。
    柯文哲說,提出釋憲後,這些問題也不代表市府有什麼特定立場,他的立場就是把問題全部攤在陽光底下,大家都不要告來告去,就看要怎麼解決,再來應該立法院要去面對、處理這些問題。記者問到覺得日出條款訂2年會不會太長,柯文哲表示,他以前是外科醫生,都以為這馬上就好,現在當市長,發現要慢慢適應整個社會的步調。
    記者問到同婚釋憲由臺北市開了第一槍,會不會擔心變成反同人士的箭靶?柯文哲覺得他的態度很清楚,他今天只是讓問題攤在陽光下,大家來討論,再來做一些解決,他自己是受不了那種高來高去的。
    記者最後詢問臺北農產公司是否有可能請副市長陳景峻出任?柯文哲回應,有各種人選,不過臺北市政府最大的好處就是都用遴選制度,就是集體決策,所以這種人事重大問題都會在市長室透過投票的方式來解決,所以這當然是選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