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北市府細數傳統市場改建成果與甘苦 全力兌現”味道不變”、”硬體升級”、”服務創新”、”美好體驗”的承諾

    • 發布機關:臺北市政府秘書處媒體事務組

    臺北市副市長黃珊珊8日上午主持”市場改建、正在實現”記者會,細數市府過去5年來全力推動臺北市市場改建的甘苦和成果。黃珊珊強調,臺北市的目標是打造一個宜居的文明城市,現代化的市場是很重要的象徵,因此當北市的傳統市場逐步完成改建後,下一階段的重點跟業者一起推動現代化的經營管理,提升服務品質,創造美好的消費體驗。
     
    黃珊珊表示,柯市長常說要在最短時間內認識一座城市,就是去看市場,而臺北市許多的傳統市場,不但非常老舊、空間不足,而且設備窳陋、衛生條件差,經過這5年的努力,大龍市場和南門中繼市場已經相繼落成營運,這兩座市場的安全、衛生、乾淨、整潔,將成為未來臺北市所有市場的標竿和唯一標準。
     
    產業局局長林崇傑在簡報時說明,臺北市有48處零售市場與10處批發市場,再過10年後,過半數的建物將達使用年限,為了搶救臺北市傳統市場高齡化危機,很早就在談市場改建,但談了10多年一直沒辦法改建,直到柯市長上任後,明確指示市場處該做就勇敢去做,不用管困難度,才踏出市場改建的第一步。
     
    林崇傑以具體的數據指出,過去這5年,動員全市府資源,投入290億元進行傳統市場改建工作,其間開了434場會議,協調的攤商數超過4,403家,如今大龍市場和南門中繼市場已在去(108)年12月完工營運,環南市場第一期預定今(109)年2月試營運,3月正式開幕,第二期預計111年底完工,此外成功市場預計112年完工,漁類及第一果菜批發市場則預計於117年年中完工。
     
    林崇傑強調,拖了10多年的傳統市場改建案,如今能在過去5年多動起來,並完成大龍市場和南門中繼市場的改建,最重要的因素是透過數百場的溝通協調會議,針對攤商生計、搬遷利益與公平性、周邊社區權益、消費者安全以及新興法規種種挑戰與需求,一步步的耐心,一樣樣的克服所致。
     
    與會的副市長彭振聲也提到,之前他擔任工務局長,在處理市場改建的過程中,他帶著同仁不斷地跟自治會和攤商們溝通再溝通、協調再協調,用心傾聽他們的想法,盡量配合他們的需求,然後達成共識。
     
    出席今日記者會的大龍市場自治會會長吳碧嬌有感而發的說,真的很感謝市府團隊當時願意耐心的跟攤商溝通,如今完成改建,看到美輪美奐的新市場,大家都覺得很開心能有這麼好的工作環境,而且真正做到食品的衛生安全。
     
    本身從小在士東市場長大,如今是南門市場常客的公視紀實節目《我在市場待了一整天》主持人李明聰,以他走遍全臺灣各地傳統市場的心得,指出臺北市的市場改建不僅是全臺灣腳步最快,也是全臺灣傳統改建市場做的最好的。他印象很深刻的是去拍完南門市場改建過程的紀錄片,然後放給大家看的時候,很多人都紅了眼眶,就可以知道大家那種把市場當成家的感情,因此改建的,而是攤商主動。
     
    有嫂嫂在傳統市場工作的蔡炳坤副市長表示,傳統市場是庶民生活的一部分,是庶民的日常,因為攤商是庶民,消費者也是庶民,所以有著濃濃的人情味,這是一般超市和便利商店所無法感受、也無法取代的。
     
    蔡炳坤說他常從他嫂嫂的言談間和民眾的互動中,感受到其實各地的傳統市場都在當地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最近庶民的議題很夯,他自己覺得在臺灣與其在政治上去消費庶民,不如在經濟上支持庶民,會更實際。
     
    蔡炳坤最後表示,看到柯市長上任5年來市場改建的規劃和成果,其實就是在體現庶民生活的需求,這也是市府團隊覺得非常有意義的,而市場改建之後的下一個階段,他個人則期許這些市場可以成為市府推廣食農教育的教學場所,對於下一代教育一定可以帶來很好的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