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柯文哲:臺北市公宅政策要達到實現居住正義、創造城市美學、成為智慧產業實驗場域以及塑造新的居住營運模式等目標

    • 發布機關:臺北市政府秘書處媒體事務組

    臺北市長柯文哲20日出席市府都市發展局主辦「居住正義進行式-2015臺北公共住宅展系列對談」時強調,臺北市的公共住宅政策除了實現居住正義,更希望能兼具創造「城市美學」、成為「智慧城市產業實驗場域」,以及「塑造新的居住營運模式」等多項目標。
    柯文哲表示,當時在撰寫臺北市城市的願景文案時,最後的定案是「宜居城市」,當時很多首長認為,為什麼寫得這麼平淡無奇?但他認為,其實「宜居城市」就是一個「適合人民居住的城市」,他一直覺得政治上不用太多的花樣或噱頭,很簡單,就是宜居城市。柯文哲說,他個人的生活態度,就是認真地過每一天,「宜居城市」的目標就是讓人民能夠快樂地過每一天,就這麼簡單,所以建立一個宜居的城市,人民在其間快樂地過每一天,就是政府的目標。
    柯文哲表示,在實現宜居城市這個目標之下,就要來看看臺灣的高房租、高房價的問題,從統計數據上來看,目前房價與所得比是15倍,也就是在臺北市平均一個人要不吃不喝15年存的錢才夠買房子。年輕人現在是買不起房子,買得起的也不用高興,因為大概一輩子就變成屋奴了,終其一生都在為了繳房貸而努力,所以買不起房子的很痛苦,買到房子的人連痛苦的時間都沒有,因為忙著要繳房貸。
    柯文哲說,人家常說革命要分階段,革命分階段的意思就是,不要幻想某一天突然臺北市的市民都可以買到房子,以前他在競選市長的時候,看到臺北市議員鍾小平參加國民黨臺北市長初選的標語,提到如果鍾小平能當市長,要讓臺北市民在臺北市買得到房子,當時他心裡在想,如果鍾小平議員可以做得到,他都想投票給鍾議員,所以這是很難的事。所以就退而求其次,市府如果沒有辦法讓每位市民都買得到房子,起碼要讓他們租得到房子,「住得起、租得到」,必須要參考世界其他城市的公共住宅潮流,他常常說,在臺灣做公共政策最大的好處,就是臺灣不是世界上最頂尖的國家,所以臺灣的政策常常不用自己憑空想像,常常去看看國外的狀況,再來想一想看要如何做。
    柯文哲表示,像美國與日本,只租不賣的公共住宅占全部住宅的比例大概是6.1%,臺北市目前是占0.6%,但是相較於全國的0.08%,還是比較進步的。但是0.6%相較於美日的6%左右還是差了將近10倍。如果以臺北市的現況,要蓋足夠公共住宅,最起碼要讓人民住得起,所以他當時在競選時,講出5萬戶公共住宅,這5萬戶公共住宅的邏輯,是從學術上來說,公共住宅要達到5%,才有辦法對住宅價格產生破壞性的影響。臺北市270萬的人口,約有95萬戶,若當做100萬戶來算,5萬戶的目標就是5%,就算無法達到荷蘭的公共住宅占30%,好歹要跟日本、韓國一樣,訂個6%左右的目標。蓋這5萬戶的公共住宅,第一個目標就是實踐居住正義,市府不敢保證每個人買得起,但至少要租得起、住得到,所以才推動5萬戶只租不賣的公共住宅。
    柯文哲說,公共住宅的第二個目標是落實城市美學,坦白講臺北市的房子看起來就是長得醜醜的,以前在國民住宅的時代,也許就是以臺語說「呷擱粗飽」的想法,南機場國宅在50年前蓋的時候,以當時的標準來看,有抽水馬桶就很了不起了,可是現在沒有人會說蓋一個住宅有抽水馬桶就很了不起,不是這麼簡單,所以公共住宅就要講究「城市美學」。美這種東西,很難去描述,但做為人類,好看、不好看總是分辨得出來、總是感覺得到,也不用去講什麼標準,直覺就會覺得是否好看。所以,市府希望透過公共住宅、公共藝術的支出,讓城市看起來更好看。
    柯文哲說,第三個目標,公共住宅既然是由政府出資,由政府來推動的大規模公共住宅,希望它有引導產業的功能,所以市府在預計要蓋的公共住宅中,會裝設智慧電表、智慧水表以及智慧瓦斯表,還有現在的智慧卡U-card系統,既然YouBike在臺北市推動很成功,U-card系統應該也會成功。現在很流行節能減碳、綠能,簡單的講就是智慧城市的概念。也就是林欽榮副市長說的,市府願意增加3%-5%的費用,讓這5萬戶公共住宅可以當作一個產業實驗的場域,讓很多的企業可以進來test,成為臺北最大的智慧科技產業實驗場域,讓不僅是臺北,而是整個臺灣的產業,用政府與企業合作的方式,讓臺灣的產業可以在這裡實驗,做出一些科技的東西出來。
    柯文哲接著說,第四個目標是「創造新的居住營運模式」,一年前他去看過大阪的公共住宅,就發現到大阪的公共住宅都是設計在車站旁,每一個公共住宅旁都有醫院、購物商場以及小學等等。今(104)年臺北市65歲以上的人口已經達到14%,估計在未來6年,臺北市大於65歲以上的人口會達到20%,相當驚人,臺北市會變成一個老人國,事實上不只是臺北市,人口老化的現象很快臺灣其他縣市都會跟進,所以臺灣的人口會在未來幾年內老化,這也是為什麼市府最近在推動老人政策時,會採用積極極的態度,老人問題不要再用一次性消費來解決,這也就是他反對重陽敬老金,他知道重陽敬老金的取消,民調一定會掉,但是一定要有勇氣去處理,因為整個臺灣的社會已經在老化。
    柯文哲表示,老人的問題不是一年發給長者1000、1500元敬老金可以解決,更基礎的政策要去思考,市府在建設5萬戶的公共住宅時,有很重要的東西要引進,那就是「要帶進一個什麼樣的生活模式?」他認為公共住宅在低樓層要設置老人活動中心、托兒所、托嬰中心,還有簡單的診所、便利商店及購物中心、區民活動中心、里長辦公室等公共空間。這些概念都要引進公共住宅。綜合以上四個目標,市府要推動的公共住宅不單只是蓋個房子,讓市民有地方住而已,它還是有很多的附加價值。
    柯文哲說,他今年去參訪韓國光州世大運,順便去拜訪首爾市長朴元淳、參觀他們的公共住宅,看了以後就很感慨。韓國的公共住宅有兩個單位負責,一個是中央政府的營建署,一個是首爾市政府,現在看到韓國的公共住宅社區、租金的制度好像都蠻有制度的,但這是他們走了26年,才走到現在的情況,也就是說,如果高房租、高房價是臺北市最痛恨的問題,那就要來反省過去20年政府在這些問題上做了哪些努力?柯文哲說,其實做任何事情不可能不犯錯,坦白講市府今年開始推動公共住宅時,用捷運聯合開發的方式做公共住宅,就犯了一個小小的錯誤,是什麼呢?那就是太貴了,在捷運站上的那些豪宅,其實租金都超過3萬元以上,根本不適合當做公共住宅。這也就是說一個計畫,不要幻想馬上就會成功,常常要花很長的時間才會有成果,所以看韓國走了這麼久才走到今天,他們花了26年才有今天的成就,這時候就不得不引用蔣經國的名言,「今天不做、明天就要後悔」,所以在他上任以後就很積極面對這個問題,林欽榮副市長在明(105)年1月中會去參訪香港、新加坡,考察他們的經驗,未來建立韓國、香港、新加坡和臺灣的公共住宅政策資訊交換平台,公共住宅的確是居住正義的問題,坦白講現在起步已經太慢了,韓國在26年前就已經開始跑了,新市府團隊今年跑到現在還跑不到1年。不過他認為,透過學習、觀摩,臺北市可以更快地追上他們,在未來,市府會更積極和韓國、香港及新加坡吸取他們的經驗,透過更緊密的聯繫,透過參訪團、訊息交換平台,希望臺北在未來幾年能迅速追上去。
    柯文哲說,除了要參考國外的經驗,更要配合國內政治經濟情勢,再做修正後推動公共住宅政策,「面對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臺北市永春都更案擺在那邊已經10年了,有時候他坐車經過都會看一看、想想它為什麼會失敗。對於永春都更案,市府把同意戶、不同意戶都找來,研究試辦都更為什麼會失敗,坦白講,每一個動作都要時間,因為只有在面對問題,嘗試解決問題當中,才能深刻體會到,如果重來一次,應該怎麼解決?最近林欽榮副市長也在研究如果民間私辦都更不行,要如何轉換成公辦都更,坦白講一個SOP要花半年以上的時間,因為要去反省說為什麼像永春都更案會失敗?問題是出在哪裡,不同意戶與同意戶都面對了什麼樣的問題?所謂的釘子戶也是遇到了什麼問題?,大家都不要幻想問題會突然解決,市府是透過訪問、與抗爭的學生對談等方式,他認為只要願意用比較積極的態度去處理的話,比較可能解決問題。
    柯文哲並說,勇於去面對衝突才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他發現美河市案因權利分配出問題,整整擺在那邊兩年沒人敢動,一直到他上任後才開始整理這些問題。面對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當不願意面對問題時,問題不會自己解決,所以市府用比較積極的態度,開始來面對臺北市的居住正義問題,也不敢說市府講的一定對,所以就要有會談,透過對話,提出市府的想法,彙集大家的想法後再去修改,如果不願意做的話就永遠不會進步。藉座談的機會希望聽取社會更多的意見,讓市府在下一步時腳步更穩健、繼續前進。
    稍後,柯市長在參與一場食安座談後,接受媒體聯訪,有關媒體問到把冗事消除了,就可以裁員四分之一?柯文哲表示,冗事消掉的過程是很漫長的工作,其中一個就是要用電子化、無紙化,一步步把冗事消除掉,先把冗事拿掉後,大家才能擠出時間做其他的事,冗事不拿掉,其他工作一直加上去,就會發現加班時數一直增加,每個人都累到講不出話來,這不是辦法,消除冗事後,即使現在的人數不變,也才能增加更多的工作進去。
    至於環南市場老鼠比人還多,柯文哲說,環南市場改建計畫中有一項是如何防止老鼠跑出來,就是在改建時,一舉把老鼠殲滅。
    至於臺北市是否要關掉一個垃圾焚化廠,柯文哲表示,如果要把內湖焚化廠關掉,臺北市的垃圾就要更進一步減量,他是主張垃圾更精確的分類與減量,如果可以達到目標,未來就可以關掉一個焚化廠,這個正在研究規劃;至於超商塑膠袋當做垃圾袋的計畫,柯文哲說,袋子的承重量、設計等環保局還在與超商討論,細節也正在研擬中。
    至於媒體詢問,單一局處首長評分不好就會換掉?柯文哲則表示,評論一個人會有各種不同的分數,有議員打的分數、首長負評的分數、員工評估的分數以及外部顧客(市民)評估的分數、預算通過率、預算執行率、預算執行的效果等,有很多評分項目,所以不會依一項分數來評斷一個人,未來市府會慢慢建立綜合評分,這個也是正在研擬中的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