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考察新加坡指標性政府組屋「達士頓」 林欽榮:完善的財政及管理制度是公宅的最佳助力

    • 發布機關:臺北市政府秘書處媒體事務組
    • 類別:都市發展,公共建設,城市交流,綜合行政,戶籍登記 ,戶籍身分

    19日上午,臺北市政府副市長林欽榮參訪新加坡最具有指標性的「達士頓」組屋計畫,由新加坡政府建屋發展局(HDB)之房地行政與產業司長陳秋玲女士接待,導覽介紹新加坡從1960年代迄今已歷經55年之組屋政策演進以及建設管理體制;包括新加坡政府在財政上有規劃一系列的中央公積金制度輔助國民購買組屋制度及融資貸款措施。最後林欽榮也代表柯文哲市長遞交邀請函,邀請新加坡建屋發展局首長3月到臺北參加「智慧城市首長高峰會」國際論壇,同時也期望台北與新加坡雙方針對公宅經營管理,能夠進行人員交流學習計劃。
    在經過實地參訪後,林欽榮說「達士頓」是最新一代組屋建設,基地約2.5公頃,容積率為928%,建物七棟,樓高156公尺並有空中大平臺花園相連、總戶數達1848戶的大型指標性組屋,獲得多座國際獎項,是新加坡新世代的組屋標竿計畫;標示高密度、垂直綠建築的公宅建築模式是新的趨勢。他接著說,除上述趨勢外,新加坡組屋建設從財政上更有非常縝密的規劃,針對不同房型有不同的預算編列、管理,另外因應不同的家庭結構也推出單身型、1~5房型、三代同堂型的組屋,新加坡因應時代和人口變遷適時推出不同的組屋計畫,這是臺北現在建設公共住宅要思考的面向。
    他表示,新加坡長期思考組屋政策,在管理制度也非常縝密和嚴謹,建屋發展局轄下共有21個分局還有4個服務中心來管理租契,這套分散管理制度能夠有效率解決居民的問題,另外,像「達士頓」的人口密度又比一般組屋高出1~2倍,在交通及社會福利、醫療上都必須更細心規劃。
    最後談到新加坡的組屋翻新(更新整建)及組屋套現(以房養老)計畫時,林欽榮說,這是他長期關注研究新加坡組屋政策演進非常感興趣的部分,目前臺北市同樣也邁入家庭結構改變、社區老化的階段,公辦都更及公共住宅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如果臺北既有的老舊社區能透過類似新加坡住屋發展局刻正進行不同的翻新計劃實踐(更新整建)來讓居民對社區產生認同感,相信對政府未來推動公共住宅的生活品質也會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