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全年無休污水輸送全靠它-看不見的「幫浦」

    • 發布機關:臺北市政府工務局衛生下水道工程處
    • 聯絡人:新聞聯絡人李筱嵐
    • 聯絡資訊:0978121259

    臺北市每天約產生100萬噸的生活污水是如何流到污水處理廠處理的呢?除了運用「水往低處流」的原理佈設污水管渠外,臺北市政府工務局衛工處建置4座抽水站及36座揚水站,透過「幫浦」揚升污水,避免污水管埋設成本提高,並克服管渠遭遇山坡、河川、捷運及鐵路地下化等地形障礙,順利將污水輸送至污水處理廠處理,全年無休全靠它。

    衛工處長林昆虎表示,全國最早從事污水下水道建設的臺北市,運用「水往低處流」的原理,已建置超過270萬公尺的主次幹管、分支管網,密密麻麻分佈在臺北市各角落,然而當污水持續往低處流時,必須加深管渠的埋設而提高成本;同時,又受限於各地區的高山坡、河川、捷運及鐵路等地形阻隔,使污水無法順暢地輸送。因此衛工處建置了迪化、景美、松山,昆陽等4座抽水站及36座揚水站,透過地面下的「幫浦」揚升污水,避免管渠埋設過深也克服地形障礙,才能順利將污水輸送至污水處理廠,可說是輸送污水的大功臣。

    設施管理科長張賢德進一步說明,試想若這些抽(揚)水站無法正常運作時,污水會回流至上游污水管從污水孔蓋冒出,或造成上游住家冒水,甚至淹水,因此,定期編列預算進行設備汰換更新,以維護抽(揚)水站設施的正常運作顯得十分重要。此外,為了因應極端氣候發生「短延時、強降雨」時,能24小時即時掌握各抽(揚)水站的運轉情形及主次幹管水位,衛工處建置「污水下水道電腦輔助操作管理系統」,並搭配預警功能及防災應變SOP,降低災害的發生,保護市民朋友的生命及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