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食品廢棄物管理國際論壇共識 建立循環經濟 推動廚餘生質能源化 打造宜居永續城市

    • 發布機關:臺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

    承辦單位:廢棄物處理管理科
    發稿日期:106年9月14日
    聯 絡 人:蔡玲儀副局長
    聯絡電話:0933-269-959

    食品廢棄物管理國際論壇共識 建立循環經濟 推動廚餘生質能源化 打造宜居永續城市
    為建立低碳宜居永續城市,加強國際交流,臺北市環保局今(14)日舉辦「食品廢棄物處理國際論壇」,共有近百名國內外相關專家學者參與,共同討論如何致力於城市食品廢棄物資源化管理的課題。日本東京都、韓國首爾、新加坡、香港等亞洲國家的城市環境管理單位代表,分別在會中發表對食品廢棄物管理的經驗,彼此切磋交流。會中並發表會議共識,呼籲珍惜食物資源、促進公眾參與及環境教育,推動廚餘生質綠能降低碳排,強化夥伴關係,期未來促進亞洲各國交流合作,為打造「綠色」、「低碳」、「循環」城市而努力。
    此次論壇主要有兩大主題,分別是食品廢棄物資源管理以及有機廢棄物減量及資源化應用。環保局表示,國際論壇特別邀請東京都環境局副局長池田俊明、韓國首爾氣候環境本部環境管理處處長具本祥、新加坡國家環境局廢物與資源管理處副處長黃澤發,發表該城市或該國食品廢棄物管理的現況。另外,邀請蘇伊士新創建集團執行董事古山分享該集團處理有機廢棄物的經驗、環保署廢管處副處長蘇國澤、環境與發展基金會總經理陳文卿等國內專家學者也都參與討論。
    臺北市環保局長劉銘龍表示,近來歐、美、日、韓等國,針對食品廢棄物減量與生質能源化,已成為管制重點與管末處理的主流再利用方式,反觀臺灣,食品廢棄物目前仍多採堆肥與養豬方式再利用,還未有先進的生質能源化成功案例,長期仍需以更低碳、綠能的方式思考與規劃資源化措施,期望藉由此次論壇,充分交換意見,為食品廢棄物出路找到新價值。
    劉銘龍指出,從能源的永續發展以及對環境友善的角度來看,廚餘生質能源化在眾多再生能源中占了相當重要的地位,在國外是相當成熟的技術,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且厭氧醱酵過程皆在密閉環境中進行,無噪音及臭味污染問題,反應後的殘渣可以製成堆肥產品,回歸自然使用,使有機物循環利用。
    東京都環境局副局長池田俊明說明,日本在1964年東京奧運後禁止將廚餘直接養豬,為了處理食品廢棄物問題,於2001年制定了「食品回收法」(Food Recycling Law),食品回收法的優先目標是「控制產生」,在製造、搬運、販賣的過程中儘量減少廢棄物產生;今年亦推動手機APP,透過集點方式改變消費者購買習慣。東京也致力於加強「再利用」,儘量把可回收的資源做有效利用,東京都超級生態城(Super Eco Twon)設有食品廢棄物飼料化設施、食品廢棄物生質能化設施,於2006年營運迄今。
    新加坡國家環境局廢物與資源管理處副處長黃澤發也表示,新加坡廢棄物管理策略也優先以廢棄物減量為主,其次為回收、轉廢為能、減積、掩埋等。為能減少食品廢棄物產出,該國提醒消費者從源頭避免與減少食品廢棄物量,另外提倡為售出或剩食的捐贈,也已進行食品廢棄物與污泥共消化等試驗,發展整合型廢棄物處理設施,將於2023年~2024年啟用。
    韓國首爾氣候環境本部環境管理處處長具本祥說,首爾自2005年起已禁止食品廢棄物採掩埋處理,2013年起食品廢棄物滲出水已不再排入海洋,此外,首爾也進行小型家庭廚餘處理設備試驗,但有臭味逸散、排入下水道污染水體之虞,成本昂貴,不具可行性。為食品廢棄物處理需求,目前該市有5座公有食品廢棄物處理設施,經破碎脫水、固液分離後,採厭氧消化轉為生質沼氣發電之能源化利用,固渣作為動物飼料及堆肥等。
    蘇伊士新創建集團亞洲執行董事古山,則分享世界各國厭氧消化廠經驗,其中香港以10億港幣興建日處理量220公噸的厭氧消化處理廠,預定年底開始運轉營運。
    環保局表示,此次論壇除了瞭解與會各國在食品廢棄物減量及資源化應用的努力外,也反思我國相關管理法令、策略及硬體設施,期未來促進亞洲各國交流合作,戮力於提升食品廢棄物資源化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