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猩猩保育繁殖 「創始成員」貢獻高
- 發布機關:臺北市立動物園
臺北市立動物園非洲動物區再傳喜訊,5月17日早上,黑猩猩寶寶「娃智」順利誕生,但由於媽媽「娃娃」非常認真負責,寶寶從出生到現在都被貼身呵護,也會一直緊抓著媽媽討喝奶,保育員暫時還無法分辨「娃智」的性別。
為強化遺傳多樣性的保存,臺北動物園針對圈養黑猩猩進行有計畫的繁殖配對,讓屬於族群中第一代引入的「創始成員」,能優先產生下一代。繼103年11月8日「咪咪」成功受孕產下女兒「咪覺」後,動物園再接再厲,將「娃娃」、「茱莉」與「小強」從去年6月開始送作堆隔離配對,但「茱莉」對「小強」一直沒來電,反而是「娃娃」與「小強」互動良好,保育員多次觀察到他們的交配行為,並在去年8月底用驗孕棒測得「娃娃」已經懷孕。
這是30歲的「娃娃」第四次懷孕,她過去已產下2男1女,生產及育幼經驗都算豐富。黑猩猩的懷孕期約為240天,保育員觀察到體型中等的「娃娃」生產前一個月肚子突出就相當明顯,食慾也比往常更好,在寶寶出生前二天,保育員因預估產期將屆而密集巡視欄舍,果然在5月17日早上,發現「娃娃」已產下寶寶,但臍帶連著胎盤尚未脫落。保育員立即將「娃娃」母子與群體做隔離,待寶寶臍帶斷落,確認母子均安後,再讓他們返回展場群體中,保育員為新出生的黑猩猩寶寶取名「娃智」,因為「娃娃」顧得很周到,所以暫時還無法分辨寶寶的性別。
黑猩猩是母系社會,由於「娃娃」所屬群體中的優勢個體,恰好是她的女兒「娃琪」,多少擁有母以女貴的好處。因此不同於先前「咪覺」出生,「咪咪」和族群分開一年多後重回展場時驚天動地的場面,「娃娃」在懷孕時並沒與族群分開,生產後抱著「娃智」回到展場更沒有發生爭吵打鬥的行為,反而大家對於這個新出生的寶寶都充滿好奇,尤其是1歲半的小姐姐「咪覺」,正值活潑愛玩的年紀,總喜歡在整個展示場內跑來跑去,也常出現在「娃娃」身旁,想要跟「娃智」打招呼,但有時會被「娃娃」制止,只好自討沒趣的離開。
「娃智」從出生到現在第4天,僅有的動作就是緊抱著媽媽喝奶和睡覺,偶爾會睜開眼睛看看這個世界,皺巴巴的小臉和不成比例的大耳朵,模樣非常可愛。媽媽「娃娃」在用過餐後,便會讓寶寶趴在胸前躺在草地上休息享受太陽。預計「娃智」三個月大時,就會開始轉趴到媽媽背上四處探險,一般黑猩猩約到五歲才會成年。
「娃智」和「咪覺」目前都會跟著媽媽來到非洲區的黑猩猩展示場活動,每天早上9點半到10點、下午2點到2點半保育員都會進行餵食,這時是黑猩猩最活躍的時候,歡迎遊客一起來展場欣賞「娃智」和「咪覺」可愛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