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廢棄物管理獲國際肯定 拿下UEA首屆城市最佳實踐獎
- 發布機關:臺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
承辦單位:氣候變遷管理科
發稿日期:106年10月6日
聯 絡 人:蔡玲儀 副局長
聯絡電話:0933269959
臺北市廢棄物管理獲國際肯定 拿下UEA首屆城市最佳實踐獎
臺北市資源回收率居全國之冠,近年更進一步致力於廢棄物「源頭減量」及「轉廢為能」。今年九月在馬來西亞麻六甲舉辦之「城市環境協議」(Urban Environmental Accords, UEA)高峰會,臺北市環保局以「永續資源管理」為主題,將臺北市廢棄物管理策略及成果進行報告,受到國際肯定,獲得第一屆UEA城市最佳實踐獎殊榮
臺北市環保局今(6)日表示,「城市環境協議」UEA為國際性追求城市永續發展的城市組織,臺北市於2005年加入。自2011年起,每兩年舉辦一次高峰會議,使成員相互交流永續工作進展與成果。今(106)年9月6日至8日,在馬來西亞麻六甲州舉行高峰會,並且辦理首屆「UEA城市獎」。本屆高峰會共13個國家,計32個城市及組織參與,會議以綠色城市、永續城市為主軸,討論議題包含綠建築、能源、永續發展目標、廢棄物管理、水資源管理等,各城市皆展現出積極追求綠色永續城市的發展願景。大會邀請所有與會城市代表共同宣讀「麻六甲宣言」,呼籲城市是對抗氣候變遷的關鍵角色,所有城市應持續朝向建構永續環境之理念邁進。
環保局說明,UEA城市獎今年是第一次舉辦,請各會員城市擇一主題進行報告,評選出「最佳實踐獎」。臺北市廢棄物管理成果有目共睹:2000年實施垃圾費隨袋徵收以來,垃圾減量66%,資源回收率達61%,不僅居全國之冠,也為國外媒體盛讚。該局以「臺北市永續資源管理」為主題,將臺北市廢棄物管理與成果進行報告。除了上述資源回收亮麗成果,環保局也介紹多項資源回收再利用及目前正在推動禁用一次性餐具及環保兩用袋等,這些跟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廢棄物減量政策,是臺北市邁向永續發展重要路徑,將成為城市環境保護新典範。
「轉廢為能」也是這次報告重要項目。臺北市三座焚化廠不僅妥善處理城市產生之廢棄物,每年更可發電約2.8億度。此外,過去垃圾掩埋場除進行復育為公園,但仍持續收集沼氣進行發電,目前合計每年沼氣發電量約5百萬度。「臺北能源之丘」更是利用掩埋場土地設置太陽能發電,每年可發電2百萬度,受到與會代表的矚目。環保局也在報告中說明臺北市廚餘生質能廠興建計畫,未來將處理臺北市每日200公噸廚餘,以厭氧消化技術產生之沼氣進行發電,預估每年發電量達1200萬度。臺北市的簡報經過大會評審及城市代表投票,最後宣布臺北市榮獲第一屆UEA城市最佳實踐獎。
環保局表示,這次獲獎的國際城市代表對臺北市廢棄物管理策略及成果都給予肯定。該局指出,臺北市在資源回收、源頭減量及轉廢為能已有良好基礎,未來將朝循環經濟推動,以環境保護作為城市的核心價值,持續追求永續發展,打造臺北市為「宜居永續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