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萊米記憶的重生 竹子湖水車寮風華再現
- 發布機關: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
- 聯絡人:陳科長建帆
- 聯絡資訊:0911-724-789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新聞稿 蓬萊米記憶的重生 竹子湖水車寮風華再現 承載半世紀歷史的水車寮,至今依舊矗立在竹子湖繡球花田中,竹子湖在日據時期是蓬萊米的發源地,擁有蓬萊米原鄉的美譽,為喚醒竹子湖當年種稻的農村回憶,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今年剛完成的水車寮遺址環境改善,讓碾米廠「水車寮」以嶄新之姿重現當年風華。 日治時代,平澤龜一郎技師發現竹子湖地勢高、氣溫低、水質好,且地形封閉,非常適合作為種植日本型稻的原種田,而後蓬萊米之父-磯永吉博士,成功栽培出適合臺灣栽種的原品種,在1926年命名為「蓬萊米」,為臺灣的米文化揭開歷史的新頁。 大地工程處表示,近年大地處積極投入農村建設,營造自然友善的環境空間,讓坡地農村呈現新風貌,吸引許多對土地、作物有情感的青年逐漸洄游農村。今年就以竹子湖頂湖的水車寮為中心,將早期拖米路徑的水車寮步道串聯全新落成的水圳步徑,形成環狀路網,提供民眾全新多樣的親山選擇,從竹子湖蓬萊米故事館出發,漫遊在農田圳路及繡球花海間,以蓬來米原種田為終點,重溫蓬萊米歷史的記憶。 大地處坡地整治科長陳建帆說,水圳賦予農田生命,大地處特別在水圳沿線,依四季規劃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等四個休憩空間,每當夕日斜照,農夫與牛春耕犁田的身影彷真實烙印在紅磚牆面;稻草人與水牛的繽紛馬賽克拼貼,在翠綠稻穗中隱約躲藏著白鷺鷥,盡現夏日農田熱情風光;重啟水車寮水車輪轉,滾動出碾米廠秋天豐收的氣息;冬藏穀倉由老師傅親手製作而成,外層敷上石灰,內壁塗上牛糞,頂上則以稻草編織做為遮風避雨之用,非常適合拍照打卡,精心多樣的設計巧思,如同貼在穀倉上的「滿」字,來趟竹子湖水車寮保證滿載而歸。 北投湖田里曹里長說,很多人都知道竹子湖可以採海芋,卻鮮少人知道竹子湖是蓬萊米的培育基地,很高興大地處將早期農家生活的歷史遺跡逐一重新展現,讓民眾可以更認識竹子湖地方產業史的故事 建議民眾可搭乘公車小8、小9在「竹子湖(湖田國小)」站下車,沿水車寮步道步行約5分鐘,便可見全新的水圳步徑及春夏秋冬四季平台,步道平緩易走,全程約20分鐘,歡迎民眾闔家前往,親身體驗米鄉文化。 PS.:如需引用相關圖片,歡迎查詢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網站(http://www.geo.gov.taipei/)自行下載使用。 周邊地圖 照片1 竹子湖蓬萊米原種田故事館 照片2 水圳步道 照片3 水車寮步道 照片4 春耕平台 照片5 夏耘平台 照片6 跳石步道 照片7 秋收平台全景 照片8 秋收平台-造型水車 照片9 秋收平台-玻璃意象 照片10 秋收平台-造型鐵柵 照片11 冬藏平台 照片12 從遠處瞭望水圳步道美景
發稿單位:坡地整治科
發稿日期:106年12月8日
聯 絡 人:陳科長建帆
聯絡電話:0911-724-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