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柯文哲:集中消滅不明感染源 執行產業紓困振興行動

    • 發布機關:臺北市政府秘書處媒體事務組
    • 類別:防疫保健

    根據今(14)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數據,北市今天有10例本土新增案例,另有1例境外移入案例。柯文哲指出,近期北市單日確診個案大多在10例上下來評估,不明感染源可能佔2例左右,市府將針對不明感染源案例加強處理,盡早消滅潛在傳染途徑;另外也於會中提出「北市9大短期紓困精進措施」的政策。

    談到北市整體疫情,柯文哲說,7月至今的新增案例中,高達5成新增案例都是被匡列隔離者篩出的案例,這些案例因有確定感染源、加上被迅速匡列,後續處置相對簡單,可一一消滅,僅有18%是不明感染源個案,本周目標就是希望逐步減少不明感染源個案。

    柯文哲也提到,目前北市主要傳染管道仍是家戶感染,至於先前的批發市場專案大規模施打疫苗應已發揮效用,明天環南市場將再做一次2千多人PCR篩檢,就可得知市場防疫手段是否成功。柯文哲強調目前北市府防疫策略,將努力維持最低行政成本執行防疫,並審慎、緩慢進行逐步解封。

    柯文哲也向市民報告花博園區大型疫苗接種站相關資訊,以今(14)日截至下午14時為止的成效:花博專案統計,65歲以上長者預約8124人,已接種7469人 ,接種率:91.9%;市場專案統計,預約800人,已接種556人,接種率69.5%。兩個專案共合計接種8025人,施打率89.9%。今早柯文哲也親自至現場視察,現場秩序良好、動線流暢。柯文哲表示,該場地佔地寬敞、交通便利。單日如開放兩時段,施打量可達1萬4,000人,甚至如開放達到三個時段,更可執行高達單日2萬人的接種任務,因此目前暫無開設第二大型接種站之需求。

    此外,柯文哲也於會中公佈建國花市微解封指引。表示開放後首批攤商數降載至原攤商數的20%左右,希望藉此讓整個花市內人流量降至原本的一半左右。市府也再次強調禁止攤商販售飲食、禁止遊客邊走邊吃,更將持續落實花市之健康管理及人流管制作為,並明訂如出現確診者之應變措施。

    有關外界聚焦北市疫調數字議題,黃珊珊也藉今日記者會中強調,市府更重視疫調個案「本身」,因每個個案都是一個「人」。

    黃珊珊表示,雖然北市每日仍有零星新增確診個案,但由於目前北市新增個案仍有極大比例為家戶感染,但這些都不是從無到有的新生個案、也非不明感染源個案,而是因為一個家庭中出現確診者,受到家戶感染的其他家族成員自然會在後續幾天陸續被確診。
    她也公佈北市某確診個案家戶感染關聯圖,強調一人確診後,相關家庭成員一定會被匡列、進行居家隔離,北市府都會協助這些居隔者在居隔期間接受篩檢。一旦居隔者在執行居隔期間,在市府協助下篩出陽性,市府就能更進一步再匡列出這些「居隔陽」個案的第二圈接觸者,搶得防疫先機。黃珊珊也強調,正因為「居隔陽」個案是在執行14天居隔期間確診,因此對原本社區的風險就降低許多,沒有持續往外擴散問題。

    北市府財政局陳家蓁局長也詳細說明「北市9大短期紓困精進措施」,她表示這次紓困精進措施實施期間為110年5月-7月,仍包含延稅、降稅、減租、免租、延租、優息、補貼、企業融資、勞工紓困等多種面向。詳細內容請上「臺北市政府財政局網站」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紓困措施主題專區。疫情期間,市府鼓勵民眾採用線上申請,請市民朋友到「臺北市政府市民服務大平臺網站」COVID-19紓困專區提出申請。

    北市府也提供延稅措施,除房屋、娛樂、牌照、地價稅之外,此次精進紓困更加入印花稅。符合相關條件者,皆可向市府提出申請延期12個月或分期36期,適用期間更延長到111年6月30日止。此外,針對先前已通過核准之延稅申請者,因三級警戒影響,將可再提出申請延期或分期。

    在降稅的部分,市府特別提醒,如市民朋友持有之房產建物,在使用上因疫情而被禁止內用、或者因疫情而停業,其房屋稅率皆可申請由3%降為2%。北市府也提供質借利息減少75%的優息方案。

    會後進行媒體聯訪。昨晚市府網站有五位確診者足跡,包含公車、百貨、市場等,請問案15388幾號確診?共匡列多少人?PCR採檢情形?三班公車何時清消?是否為家戶感染?另外,市府現在每天把足跡放到市府網站上,為何不主動公開跟市民說,未來會考慮用其他方式公告嗎?北市現在上傳足跡的標準是什麼?對此,黃珊珊強調,北市遵循中央公佈足跡的規範,第一、是公共場域;第二、因接觸到不特定多數人,有提醒的需求與防疫的必要。因此,市府公布的叫做足跡而非疫調結果,而且都是公布可能會接觸到不特定多數人的公共場域,不會公布每個人的家或工作場地。

    針對外界關注的新北市中興巴士616公車職業駕駛一案,黃珊珊說明,這起案例起因於駕駛的兒子先確診,而616公車會行經泰山、新莊、三重、大同、士林區,但因駕駛在確診前五日(超過中央規範的前三日)沒有上班,因此新北這邊沒有通知臺北;直到新北市在13日的記者會公佈足跡後,臺北市府就聯繫區管中心以及新北衛生局進行了解,並在當天就做了相關處置,包括匡列個案的親密接觸者7位,其他司機與工作人員56位這兩天採檢結果都是陰性,且相關清消都已經處理完畢。另外,若民眾沒有辦法上網了解相關資料的話,會考慮放在媒體聯繫群組讓媒體朋友知道。

    媒體詢問,關於北車的地下街與誠品地下街到昨天已傳出3人確診,疑似公廁為感染源?今天有沒有新增案例 疫調匡列結果如何?黃珊珊說明,北車地下街Z區的部分,5日有一位確診,接下來兩天進行九宮格封攤跟居家隔離;後來K區10日出現確認者,11日也進行九宮格封攤跟清消,12日又發現一位確診者,接著兩天都停業進行九宮格封攤。另外,安排相關攤商造冊以安排採檢,目前為止沒有新增案例。

    媒體詢問,傳出環南市場取消全員PCR,只針對三區約1900人再篩,請問考量為何?將會匡列多少人?如何認定攤商篩檢標準?另外,昨天又新增2戶14人家戶感染,是否會考慮再進行大規模篩檢而非只針對熱區?黃珊珊說明,昨天不是新增2戶14人家戶感染案例,僅是在說明家戶感染(的情形),這是天大的誤會;另外,環南市場明天要篩檢的對象,是上週在聯合指揮所,與王必勝執行長討論亞東醫院所篩出的三位陽性者,有兩位分別位於二樓的漁產區跟獸肉區,還有一位是自治會的員工,因此將這三區做匡列,作為熱區的篩檢,此結論有正式會議的紀錄,而非衛生局的片面決定。

    媒體詢問,明天北農跟環南再一次大規模篩檢,疫苗施打滿14天,市場E化管理,是否代表市場危機已經解除?柯文哲回應,事實上中央跟北市的聯合指揮所在10日就解散了,因為判定可以解決。他坦言,萬華地區批發市場的案子,當時出現是出乎意料之外,加上此案與苗栗電子廠不同,成員複雜,流動性高,因此困難度也高,連造冊都很不容易。但市府按照科學戰術處理,數次進行大規模篩檢與疫苗施打,撈出將近50個案例,解決危機,當中他也要特別感謝榮總、亞東、聯醫的幫忙。

    媒體詢問,新北市長侯友宜今天在市政會議上預告,下周微解封措施將會有調整,民眾有望在戶外用餐,請問市長會隨著新北一起跟進嗎?柯文哲認為,新常態就是要學會與疫情共存,提升應變能力,他相信最後解封的程度要看這兩週的情勢做決定,他也提到,或許以後要採納電信足跡會更有效率。

    媒體詢問,北市府規畫在19號開始對幼兒園解封,不過李秉穎醫師卻認為,若老師不慎在外感染,還是有機會將病毒傳染給小朋友,所以即使打了也不一定能完全放鬆措施,請問市長怎麼看?蔡炳坤說明,並不是幼兒園解封,幼兒園老師到明天才會接種告一段落,之後還要等待兩週的時間才會討論這個議題;19號微解封是指幼托的部分,每位托嬰的服務人員在兩週前就打過疫苗,沒有施打也要有PCR 陰性證明,另外適逢暑假,幼托需求較少,因此目前能夠降載進行。

    媒體詢問,醫師李秉穎點出,若7月26日要降級,得清零或是一週病例數小於10,且只有1、2個不明感染源,才能比較放心,請問市長認同嗎?柯文哲給予正面回應,他表示,不明感染源若能徹底清理掉,也許可以回到疫情之前的程度,透過擴大戰線的邊境管理去控制。

    媒體詢問,花博大型接種站啟動,但等候出口區有部分民眾沒有維持社交距離,群聚在一起,遭質疑成為防疫破口,是否會改善?蔡炳坤強調,每次施打疫苗的第一天、第一個小時,人數總是比較多一點,但市府方有立即進行疏導,拉開距離,一小時過後就改善。他也再次呼籲,花博空間相當大,長者只要按照預約時間來即可。

    媒體詢問,上午蔡副市長表示,北捷、公車業者還有約9千人未施打疫苗,請問與交通部爭取的結果,何時可以出爐,疫苗是否配發?另外花博接種點,除了規劃北捷與公車外,還有哪些專案都會統一在這邊施打?蔡炳坤說明,北市從16日開始就把醫院、門診部跟診所的醫療量能開出來給中央,讓中央做預約系統,未來人數比較多的專案盡可能安排在花博接種,具體的時間確定後就會跟大家公告。

    媒體詢問,蔡英文總統日前喊7月底前疫苗覆蓋率達25%,但目前僅有15.9%,市長認為依照目前速度,中央能如期達成目標嗎?另外,中央表示未來會採用「劑次人口比」來計算疫苗覆蓋率,請問市長怎麼看? 市長會認為應該讓高風險族群都接種完畢才是指標性關鍵嗎?蔡炳坤表示,根據中央12日公布的數據,北市目前有58萬5967人施打疫苗,覆蓋率22.8%,全臺第一;目前正在進行的65歲以上長者施打疫苗,預計可以再接種13萬人,因此到15日時,北市接種人數會超過71萬,覆蓋率27.8%,達到蔡總統的目標。

    媒體詢問,有四個縣市想要再買BNT,但民進黨認為台灣有5000萬疫苗已經夠了,市長認為夠不夠呢?對此,柯文哲認為,以臺灣2300萬人口來說,打5000萬疫苗是夠,但目前還沒看到這5000萬疫苗。

    媒體詢問,有醫師透露臺灣健保體制下,重症單位是賠錢單位,造成重症醫師人才荒,北市死亡率高達6.05%,請問市長怎麼看?柯文哲強調,臺灣死亡率4.8%,全世界是2.1%,美國是1.8%,這有可能是因為臺灣黑數太多,或是前陣子死亡率來得太急,來不及應變死,這需要把所有病歷拿出來研究,才有辦法正確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