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北投水稻文化節 郝龍斌下田割稻,體驗農民生活

    國人常吃的蓬萊米,原鄉就在臺北竹子湖;而臺北市目前僅存的水稻專植區,則是北投關渡平原,水稻種植面積約300多公頃,每年收成兩次,第二期大部份屬再生稻。由於現在已經很少看到傳統耕作的方式,臺北市長郝龍斌21日特別頂著大太陽,與民眾一同下田割稻,體驗早期農民耕作的辛勞。
    郝龍斌21日上午特別前往臺北市大業路、位於關渡平原公正橋福德宮旁的一處稻田,體驗「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他與農委會主委陳保基拿著鐮刀割稻、還用手動的方式「脫穀」,隨後也為參加農民割稻比賽的選手鳴槍,宣佈比賽正式開始。
    郝龍斌指出,北投水稻文化節是臺北市推展休閒農業重要節慶,割稻比賽也是一年一度的盛會,每年都吸引許多民眾參與。他說,其實自己大學時曾在北投區稻香里同學家種過稻,所以經驗豐富、難不倒他,不過要說速度與技術,跟割稻達人相比,他也承認自己「差遠了」。
    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表示,目前大部份水稻田皆採用機械化耕作方式,由代耕隊全程整地、插秧、灌溉、施肥、除草及收割,傳統耕作方式已不復見,一般民眾大多不瞭解米飯的來源及稻作栽培的程序。有鑑於此,產業發展局與北投區農會特別透過水稻文化活動,除了2月底辦理親子插秧體驗,並在7月份舉辦傳統割稻體驗,現場還有搓草繩、製作稻草人的活動,以及各種米食點心的推廣試吃,吸引不少民眾闔家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