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市議會第九屆第三次大會施政報告[馬市長英九](書面報告Pdf檔/1120KB)

    議長、副議長、各位議員女士、先生:
    欣逢 貴會第九屆第三次大會開議,首先謹致祝賀之意。英九應邀在此向各位提出臺北市政府施政報告,深感榮幸。過去會期中,承蒙各位議員女士、先生鼎力協助與不吝督勉,本府各項市政建設工作得以順利向前開展,在此英九謹代表本府全體同仁表達由衷謝忱。

    壹、2004年的挑戰與考驗

      2004年,台北建城120年。
       1885年,劉銘傳出任首任巡撫,台北設治建城。歷經超過一個世紀的努力,台北成為市民認同的家園故鄉,成為台灣首善都會,成為華人社會中的模範之城,成為亞太經濟的重要基地。台北與其市民,一如120年來兢兢業業生活於此的先人一般,正將自己營造為全球華人最嚮往、最可安居樂業的城市,正奮力在全球網絡上攻取重要節點,並力圖為下代市民預留長勝久治的基業。回顧這120年,我們衷心感激前賢苦心經營;前瞻未來,我們也確知台灣正行至風險路口,2004年的台北,正遭逢巨大的挑戰與考驗。

      2004,對台北而言,是困局日深的一年。
       大選結果揭曉,台北雖仍是政經中心,但對台北不利的大環境並未因此轉為樂觀。兩岸僵持、國際孤立、全球與區域的邊緣化、中央的善意有限等種種困局不易突破;而六年來財政日漸短絀,市政府獨力支應的巧婦之窘仍未見改善,選舉與認同所衍生的爭執對立,卻在首都不時激情上演。

      2004年,警察國家的幽靈,在台北街頭徘徊。
       兩顆子彈,劃破的不僅是肚皮,也切斷了人民共識的肌腱;擊傷的不只是膝蓋,更扯裂了社會團結的韌帶;在失去互信的社會中,選舉勝方原可對持不同意見者的質疑抗議予以尊重與最大包容,以重建社會縫合的契機。然而,除對於來自街頭要求真相的人民發聲被動回應外,中央政府也未能及時面對靜坐請願學生的訴求,反而動用警察強制驅離;並動輒以「代行」名義企圖干預地方行政,挫傷了台灣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民主制度、言論自由、地方自治等重要制度與價值。英九認為,選舉是一時的,我們可以輸掉選舉,卻不能輸掉社會、輸掉民主。英九堅持,憲法保障人民集會遊行權利與自由,87年1月23日大法官釋字第445號解釋更強化了這項保障,市府將依「集會遊行法」與「比例原則」負責處理選後聚眾事件,以最大善意與專業堅持,讓台北與所有市民在最小干擾下,度過此一危機。

      2004年,仍是持續面對激烈競爭的一年。
       北京正為2008年舉辦奧運大興土木,上海依舊為全球境外投資的第一城市,漢城在IT產業的表現持續搶眼,東京與新加坡仍是亞洲最宜人居的地方,亞洲各國刻正積極相互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以尋求互惠與發揮己身最大優勢;面對全球化的激烈挑戰,各城市無不渾身解數續占領先地位,台北與台灣如何得以置身事外?

      2004年,依然是風險之年。
       舊的惡疾如SARS仍隱伏在側,新的兇獸卻已在叩門。禽流感的威脅,雖在眾人戒慎的緊張氣氛中稍稍和緩,但瘟疫如候鳥般定期造訪,讓我們不得不察:風險已是城市治理與日常生活的一部份了。疫病風險容或引人驚恐,但尚非無可抵抗;只要社會凝聚共識,公共聯防與市民參與就能引領大家渡過難關。然而,寶貴的社會資產:團結、共識與互信,卻在三月大選幾乎耗損殆盡。生活在同一土地上的人們彼此對立,並因雙方聲勢旗鼓相當無法相互諒解,這是人造災厄,是台灣社會最大禍源,卻也是最不可測的風險。SARS尚須大費周章搭飛機才能輾轉造訪,我們心中的惡靈卻能在政客的廉價口水中,原始且本能地繁衍而生。

      英九深知,2004年對台北而言,是無法輕易樂觀的一年。大環境越不利,台灣/台北越沒有蹉跎的本錢。以市民託付為動力,以台北優勢為後盾,銳意改革就是在風險中求穩定,在困阨中尋出路的不二解方。英九無時不提醒自己,唯有變法圖強,台北才有出路;唯有興革創新,才是台北永保領先的依靠。

    貳、台北三大改革議程:

      無線台北、組織再造、全回收生態城市
       過去四年,「投資台北,也是投資全台灣」的合理性長期被忽視,台北與全台灣都失去了諸多搶占區域優勢的關鍵契機,只能坐視其他城市競相崛起,徒呼負負。然身為首善之都,只要善用優勢,以組織再造、業務革新、增加新科技應用等方式推動興革,即便中央善意有限,台北仍大有可為,台北脫胎換骨仍指日可待。

    1. 無線台北,無限台北
         台灣作為世界IT主要生產國,卻未善用自身優勢擴張領先幅度,而讓其他積極進取的城市所超越;如漢城傾國家之力造就了世界第一的寬頻城市,台灣卻因電信改革稍有落後而坐任優勢空轉;為了急起直追,後發而先至,市政府將起動台北市無線寬頻計畫。

        讓我們試著想像一下,在不久的將來,台北市主要幹道或重要公共設施將完成無線網路設施之佈建;市民站在公車站亭下,拿出PDA或攜帶型平板電腦,利用候車的時間連結Internet、收發email、搜尋資料、和朋友交談、或隨時進行線上學習。透過login,基地台知道你剛進入車流密集之信義區,系統提供在地定位服務(location base service),主動發訊告知即時交通情資(各路段路口交通情況、停車資訊);進入捷運站前,萬一捷運因意外事故停擺,市民亦可由手機或PDA獲知消息,迅速轉乘其他運具,避免月台人潮超荷而解除了潛在危機。路過區公所,拿出PDA一查,目前戶政櫃台尚有十人等待受理,你可以在線上預約後先行至他地處理事務,而省去了等待空轉的時間…。這些情節,在台北完成全市無線網路環境後都將成為可能;台北,將是一個領世界風潮之先,完成無線網路環境的無限城市。

       

    2. 體制改革,政府再造
         城市的進步必然包含政府的自身改革。為這個城市設計出一準確而富彈性的治理框架、為台北打造一輕而捷的政府機器、為市民改造出一富創意活力的市政服務團隊,是英九在有限任期內最優先的任務之一。

        在設計一城市的治理架構方面;英九認為,在不增加員額的前提下,應調整現有局處職能使之轉型,來強化城市的經貿與涉外事務職能。轉設產業發展局推動經濟發展策略、改設觀光處以利城市行銷、加設駐外單位讓招商例行化等都是可考慮策略。為了增加市民參與,提昇區里的自治體質,甚至為了預籌未來合併後區級政府的服務能力,讓利放權、強化基層是必要之路。「一個有能力面向全球的治理中心,一群有實力自我管理的區里夥伴」將是未來台北的治理架構。

        在打造一「輕而捷」的行政機器方面;英九認為,整併功能重疊的機關、二級機關的調整等工作應加速進行;在充分照顧同仁權益與尊重意願前提下,部分機關可朝民營化與法人化的方向轉型,部分業務可以委外經營的方式運作,如此除了減輕政府人事的沉重支出,也增加同仁的生涯選擇;加入市場競爭機制的引導,公共服務更能以使用者導向為出發點,提供市民更多、更好、更細緻的服務內容。「一個迅捷輕盈的市政服務公司」是未來台北市政府的寫照。

        在改造出一富創意活力的市政服務團隊方面;各級主管可採定期輪調制以增加人事活力,並刺激同仁士氣。強化市民參與將有助市政監督與服務品質;市府人力資源可朝「總員額下降,約聘比例靈活配置」的方向規劃設計,把服務體制創新、業務流程改革列為績效評比重要指標,將可激發同仁的創造力與想像力。「人力資源彈性調度,鼓勵創新改革」將是促進市政團隊自我提昇的重要手段。

        市政府自我改造已逐漸浮現成效:台北銀行民營化、公車處民營化、國宅處轉型為都市更新處,均是在 貴會諸位議員女士、先生的支持下獲致之重大進展與具體成果。市府一方面將持續縝密規劃,一方面將強化溝通,期能於未來三年不只完成精簡員額達總數7%的目標,更進一步可提昇市府團隊效能,讓市民享有更優質的市政服務。

    3. 廚餘回收上路,生態城市再跨一步
         歷經數年努力,台北在生態城市的營造上已累積重要成果。垃圾費隨袋徵收,啟動了垃圾減量與資源回收雙向引擎,焚化爐可望逐漸減用停爐,第三掩埋場興設也將延後;這是可敬的台北市民所集體創造的成就,英九為台北市民感到無比驕傲。

        台北市垃圾減量成績在亞洲已名列前矛,全球亦僅有少數城市可及。然我們不以此自滿,積極推動廚餘回收,並於2003年底順利上路。此政策能順利執行,再次說明了只有一流市民才能造就一流市政;有了可敬市民的支持作後盾,台北市何愁於大環境不利?

        閱讀至此,想必諸位議員女士、先生亦能與英九一樣,樂觀期待台北仍有令人微笑的願景:無線台北,將使台北成為全球領先的資訊城市;組織再造,讓政府有全新的能力與體質面對挑戰;營造生態城市將讓台北成為一更宜人居、更引人嚮往的城市。一個城市同時啟動三大改革議程,每一興革都將為台北開闢新的生機與出路,這是台北的優勢,也是台北的機運。英九相信,即便外在競爭激烈,即便中央善意有限,台北仍可引趨勢之先,為市民創福祉,為台灣開新路,於亞太領風騷!

     

    參、重要施政新進展



       為不僅扮演台灣首善之都的角色,更為在亞太諸城競相爭逐成為亞太運籌中心的賽程中,不能落後或缺席,我們在市政治理的議題與時程掌控上,只能疾馳往前、認真對待。透過廚餘全面回收、市醫大力改革、巷道安全淨空、組織整併再造、環境更新改造、建置科技走廊、藍色公路通航、捷運雙向補貼、福利多元關懷與教育終身學習等興革作為,在在顯示我們早已啟動運轉市政的高速引擎,茲分述如下:

     

    1. 廚餘回收、環保新主張
         建構「台北環保生態城」,使臺北市成為擁有「藍天綠地」、「淨水靜音」、「資源循環」、「能源節約」、「生物多樣化」的城市是市府對全體市民的許諾。在全體市民高度支持與市府團隊的努力下,過去我們全面推動廚餘回收、大力進行污水接管、持續汰換自來水管線,除了向「二0一0年資源全回收,垃圾零掩埋」邁進一大步外,並藉由生活環境改善,已為市民提供更舒適清淨的生活空間。
      1. 全面推動廚餘回收
           本市自八十九年七月一日實施垃圾費隨袋徵收,資源回收量在一年內成長四倍,垃圾減量超過四成。由於生活垃圾中廚餘占家戶垃圾的比例約在25~35%之間,因此市府將廚餘分離清運處理列為本市「二0一0年垃圾零掩埋」之重要工作項目之一;於九十二年十二月八日公告廚餘為可回收再利用物及其分類、貯存與排出規定,並透過積極宣導,如期自九十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起,全市全面回收家戶廚餘。另全數委託再利用廠進行堆肥化處理,截至九十三年二月底,各回收日平均每日回收154公噸,已提前達成原訂九十三年六月底達成之目標,垃圾減量也超過五成。另本府環保局已於九十二年十月十三日與台朔環保科技公司簽訂廚餘回收處理合作書,於該公司堆肥廠完成後,將免費代處理本市回收之家戶廚餘。
      2. 提昇污水下水道用戶接管率
           污水下水道普及率不僅為現代化都市基礎建設,亦為國際城市競爭力指標,因此近年來本府在污水下水道建設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除了積極辦理後巷接管,並透過後巷綠美化方式,提供社區通學巷、遊戲巷,在都市水泥樊籠中創造了本市新後巷文化。截至九十二年底本市污水下水道普及率業已達成65%之施政目標,並於本(九十三)年二月底,累計完成用戶接管443,918戶,普及率提升至66.75%,比全國平均普及率的10.6﹪,超出甚多。而在衛工管線佈設方面,累計完成主幹管42,087公尺(完成87.16%)、次幹管55,200公尺(完成75.65%)、分管542,242公尺(完成73.70%)。
      3. 推動自來水管網改善
           為減少漏水損失,本府持續推動「管網改善中程計畫」,九十二年度以巷道管線整理更新及小區計量方式,並配合衛工處污水下水道工程,優先汰換多條管線雜陳、漏水檢修頻率偏高及防火巷老舊之管線,總共施作99公里,大幅超過48公里之預定目標。另並配合加強「檢測漏作業」及機動調整供水水壓,以提昇水資源利用率。
         
    2. 市醫改革、衛生新突破
         「打造健康臺北城,躍升亞太健康新都會」向為本府之健康政策主張,因此透過全方位健康照護與管理的推動,期盼能在孜孜不倦的努力中,以專業、品質、創新、效率及關懷的心,為市民建構全面優質的健康大環境。
      1. 積極推動衛生局暨所屬醫療體系改革
           為因應醫療環境變化及市府財政日漸緊縮,於九十二年七月起,本府即著手規劃「市立醫院組織再造工程」。九十二年九月成立「臺北市立醫院聯合營運行政中心」,設置醫療整合、行政整合、資訊整合、物流整合、教育研究、醫療品質、社區行銷、國際合作等八組,立即展開各項市醫整合相關作業,並於本(九十三)年三月一日於中興醫院成立「聯合醫院籌備處」,持續推動各項專案之進行,以期市醫整合順利完成,有效降低市立醫院對市府補助款的依賴,達到自給自足的目標。另本府衛生局組織修編,本著事權統一的概念,將本府衛生行政體系依據功能成立疾病管制處、醫務管理處、藥物食品管理處、健康管理處、企劃處等五個局內處及十二個健康管理中心,除將公共衛生的觸角從原本醫療服務的「點」、延伸到預防醫學前後端的「線」,更期能提昇市民健康的「面」,以全面性照顧民眾外,新的架構亦可與中央的行政體系快速接軌,因此也獲得中央衛生署的支持。組織修編俟 貴會審議通過後,將儘速實施。
         
      2. 禽流感防疫
           去(九十二)年十二月間,亞洲各國相繼爆發禽流感疫情後,本府立即責成衛生局暨建設局研議防疫措施,並針對市場、土雞城、山產店、禽鳥養殖戶、寵物店及鳥店相關從業人員等高危險群人員建立名冊,並施打「流行性感冒疫苗」,要求並追蹤該等人員確實執行「自主健康管理」,以期防杜該等人員重複感染「禽流感」及「流行性感冒」,造成危機。累計至本(九十三)年二月二十九日止,接受疫苗接種者計有環保清潔人員1600人、禽鳥販賣業者或相關工作人員1325人、基層員警525人。另本府亦要求臺北市野鳥學會加強辦理關渡自然公園候鳥生態監控及糞便採集送驗工作,建立疫情通報管道,並由本府建設局督導所轄之動物衛生檢驗所及市場管理處分別訂定「臺北市動物衛生檢驗所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HPAI﹚防治計畫」及「臺北市市場管理處杜絕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因應措施」,據以落實執行。此外,本府亦購買「克流感」藥物,以備疫情爆發時,可立即提供防疫人員及需要的民眾使用。
           而在食品查驗方面,除普查本市各攤商,檢查食品衛生條件外,並同時調查雞肉相關製品的來源,至本(九十三)年二月二十七日止,共稽查70處市場、416家禽肉攤販,其中有7家不合格之業者,業已於要求限期改善後均符合規定。另設計相關DIY試劑,免費提供並教導民眾使用,以保障民眾食用肉品的安全。
      3. 建置「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災難應變指揮中心」(EOC)
           有鑑於資訊的交換是抗疫防災成功的關鍵,本府於去(九十二)年九月間即著手於市立中興醫院規劃建立「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災難應變指揮中心」(Emergency Operation Center,EOC),統整本市暨鄰近地區的醫療資源。九十二年十二月,該中心順利完成建置並上線運作,以二十四小時輪班統一調度本市的緊急救護資源。自啟動運行開始,民眾的轉診經由EOC,病房調度加速,一房難求的問題不再出現。同時,本府更將臺北市各急救責任醫院之防疫物資、病床數及發燒篩檢站的使用頻率等資料完全資訊化,使本府防疫相關人員均可藉由此套系統隨時掌握防疫資料,監控疫情的發展,防範災害的發生。
      4. 成立「自殺防治研究發展中心」及「憂鬱症防治網」
           近十年來,由於自殺率有逐漸上昇的趨勢,因此本府自去(九十二)年十月起,即責成本府衛生局成立「自殺防治研究發展中心」。截至九十三年三月一日止,共受理通報個案數計778人,並由精神醫療人員實施訪談與評估,大量降低再次自殺之企圖。
        『憂鬱症』係二十一世紀造成人類失能的第二大疾病,早期發現與早期治療憂鬱症患者,是防患自殺的重要措施之一。然由國內外的研究顯示,很多罹患精神疾病的人,不會在症狀一開始發生的時候就去尋求精神科的專業協助,反是去基層醫療或非精神科的其他各科求治。因此本府衛生局於去(九十二)年即著手推動「憂鬱症共同照護網」基層診療機構憂鬱症共同照護認證,由基層診所非精神科醫師加入憂鬱症診療服務,讓民
        眾在第一線醫療,就能獲得憂鬱症完善的評估與治療。至九十三年二月底止,參與「憂鬱症共同照護網」基層診療機構憂鬱症共同照護認證診所共計有81家,本府將持續辦理醫事人員訓練與認證,以增加服務資源,擴大照顧網絡。
      5. 推動「全責護理照顧試辦計畫」
           本府衛生局於去年(九十二年)九月間,即規劃推動「全責護理照顧制度」,並以床位數與病房助理員額數5:1的比例,招募428位人力參與本試辦計畫。由於招募者為本府衛生局,故此等約用人力,除可享有勞保的保障及專業的工作訓練外,本府並得以依據合約有效的管理該等約用人員,增加照顧專業度,降低因人員的高流動性所造成的院內感染,對於病患及陪病之家屬均有較多的保障。本試辦計畫自去(九十二)年十一月正式於五家市立綜合醫院實施,依據九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及九十三年二月三日分別針對出院病患所做的滿意度調查顯示,超過六成的民眾對於病房助理員的照護能力有信心。此外,大多數的民眾認為「全責護理照顧制度」可以有效的減輕病患家庭的經濟壓力,病患家屬也可以有較多的時間照顧家中的其他成員,且有超過六成的病患家屬表示,「全責護理照顧制度」更是他們選擇至市立醫院就醫的原因。
         
    3. 巷道淨空、安全新保障
         打造本市成為公安、交安、治安三好的安全城市,一直是市府團隊長期以來努力的目標,更是與其他城市相較時讓市民引以為傲的成就。然為進一步澈底消除安全上的死角與潛在的危機,使我們的居家、社區更加安全,環境更為清淨、社會更為祥合,並使市民的生命財產也更有保障,推動巷道淨空,加強犯罪偵查,並進行社區自我防護與拆遷危險聚落是必要的工作。
       
      1. 搶救困難地區消防通道淨空專案
           為強化本市公共安全,本府業於九十二年十月九日訂定「本府整頓消防搶救困難地區消防通道淨寬專案計畫」,全面要求市區巷道必須留設消防車通行寬度及操作空間,以利消防救災。經會同相關機關共同會勘清查,至九十三年二月底止業完成227處以上因路邊停車,致影響消防車通行救災的搶救困難地區之禁止停車標線劃設,原則上每小時檢查一次,並加強拖吊。此外,本府並針對人潮聚集的數十處夜市,清查其消防安全設施並予改善,以維護公共安全。另「臺北市都市設計及土地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也已將本府消防局所提消防車通行動線及操作救災作業空間需求列入審議原則(內政部營建署並參考該需求,立法擬訂「劃設消防車輛救災活動空間之指導綱要」),此舉對公共安全將提供更多的保障。
      2. 執行鷹眼專案,加強犯罪偵查
           治安問題向來是市民關注的焦點,近年來在經濟景氣低迷、失業率攀升的衝擊下,全台犯罪率有節節上升之趨勢,如何防衛自身及財產安全成為民眾切身相關的議題。防制累犯再犯的預防作為,係基於極大多數的犯罪案件,事實上是由少數累犯所犯下,而警察身為治安的維護者,針對累犯採取主動出擊的作法,亦為預防犯罪的重要策略。本府警察局「鷹眼專案」的實施,其目的在於積極防制累犯再犯,降低犯罪發生率。特針對竊盜(住宅竊盜、扒竊、汽車竊盜)、強盜、搶奪等犯罪累犯,且再犯可能性高者為實施對象,進行監控以發揮遏阻犯罪之目的。目前計列管七十四名,由警察局各外勤單位組成專案小組追蹤執行。經統計自九十二年七月至九十三年三月實施「鷹眼專案」,共查獲專案對象二十八人次,已有效發揮積極偵查功能。
      3. 建立社區防護網
           為加強社區自我防護力量,進一步確保社區之安全,本市各行政區成立「守望相助執行會報」,自九十年十月起實施至今,累計共輔導成立里巡守隊351隊,社區巡守隊23隊、公寓大廈巡守隊2,098隊。此外並輔導裝設「家戶聯防」(10,061戶)、「警民連線」(4,127戶)、「錄影監視」(12,761處)系統等安全設施,總累計數為26,949戶(處)。另選擇在治安要點、治安死角、重要路口、交通要衝等處所裝設數位式錄影監視系統一一○組,可監視四四○處所,充分發揮科技設備功效,輔助人力之不足,以有效協助維護社區治安。
           本期(92.7.1-92.12.31)里、社區巡守隊協勤具體績效計有提供線索偵破一般刑案104件、協助查獲通緝犯12件、協助查獲竊盜案件195件、協助查獲色情案件6件、協助查賭博案件2件、提供治安情報1,330件。本期(92.7.1-92.12.31)運用監視錄影系統偵破之刑案計有故意殺人案3件、強盜3件、搶奪案6件、竊盜案48件、其他刑案10件,合計70件、84人。
      4. 危險聚落拆遷工程
           本府九十二年度辦理「松山路六五0巷十五弄南側山坡之東側溪谷沿線聚落」及「自強隧道南洞口西側危險聚落」等兩處安置拆遷,分別於九十二年九月八日及九月十五日順利完成拆除,總計拆除140間建物,協助202戶、561人搬離危險地區,復在該址接續進行水土保持整治工程,使周邊住戶生命財產安全能更進一步保障。另本府建設局依據九十二年度委託專業技術單位巡勘監測,以及召開危險聚落風險順序檢討會議評估之結果,「松山路六五0巷十五弄南側山坡潛在危險聚落」因位處崩積層地質、建物緊臨陡峭邊坡及區域排水系統不良等因素,加以九十年受納莉風災影響,表面破壞徵兆顯著,故列入九十三年度優先辦理安置拆遷個案。
         
    4. 組織整併、體制新改革
         為因應環境變化與市民需求,落實政策強度、加強統合機制,推動組織再造為本人任內的重要目標之一。目前的具體成果包括公車處以「員工集資及市府作價投資」方式共同成立大都會客運公司、國宅處併入都市發展局,另為加強推動都市更新業務,於發展局之下成立都市更新處,以期落實「翻轉軸線,再現風華」之更新政策。

       

      1. 公車民營化
           「公車處營運業務民營化」計畫於九十一年四月展開,經多次
        檢討後達成「員工集資及市府作價投資之民營化方案」的共識。本府於九十二年二月確立投資原則,九十二年十月八日經 貴會審議通過「臺北市公共汽車管理處營運業務民營化執行計畫」,使民營化後成立之大都會汽車客運股份有限公司,自九十三年一月一日開始正式營運。營運三個月來,情形良好。
      2. 國宅業務轉型
           為因應時代需求、統一機關權責、提昇服務績效,積極推動政府組織再造;將國民住宅處與都市發展局進行組織整併,住宅業務由整併後都市發展局之居住政策及服務科、財務及資產管理科與住宅管理科等三個單位來推動,國民住宅處則於九十三年三月二日正式走入歷史。未來將本著「購屋安心、居家安全、環境安適」的基本概念,提供多元彈性、全方位的住宅協助與居住服務,以期結合市政建設永續發展與塑造優質居住環境品質的目標。
      3. 成立臺北市都市更新處
           為落實「翻轉軸線,再現風華」的都市更新政策,本府於都市發展局下設都市更新處,專責臺北市都市更新業務,並於本(九十三)年三月三日掛牌成立。在組織與職掌方面,都市更新處下設企劃與經營、事業及工程等三科,未來將致力於健全都市更新推動機制、研修相關法令、簡化審議流程,與建立都市更新整建維護機制,並廣為籌措都市更新所需經費、擴大資金用途,與獎勵、協助民間投資推動都市更新事業。
      4. 成立體育處
           為促進市民身心健康,提升生活品質,因應世界潮流對人民運動權利之尊重與保障,並配合市政白皮書亟需加強體育行政組織功能,整體規劃發展體育業務,提升行政服務效能,原教育局體育場組織角色功能已無法因應社會情勢變遷之需要。爰擬將體育場組織改制成立「臺北市體育處」,案經討論確定,編配綜合計劃科等四科四室,以五十九人訂定組織編制草案;併配合修正本府教育局組織規程及編制表案,提經去(九十二)年十二月九日市政會議審議通過,並送 貴會審議中。
         
    5. 環境改造、都市新風貌
         世界經濟已從「全球城市」(global city)轉變到「全球城市區域」(global city-regions),「區域功能整合」已是經濟發展過程的重要工作。為提昇北臺區域競爭力,本府已積極規劃整合北臺地區資源。另為營造都市優良環境,本府持續推動北投線空中纜車計畫、東湖地區聯外山區線新築工程、大直橋改建工程、濱江批發市場等,並透過民眾參與之地區環境改造計畫,與商店街區之設立,為形塑都市新風貌注入新活力。

       

      1. 北台區域發展新願景
           國內都會發展情況,目前朝台北、台中、高雄三都會區域發展,故本府於今年一月十二日至十六日舉辦「北臺區域縣市發展願景展」,北臺區域內,從基隆市、台北縣市、桃園縣到新竹縣市,總人口約924萬人(占全國人口41%),在4,108平方公里面積內,有山、有水,有海港、有空港,從新竹科學園區到台北內湖科學園區,更擁有全國82.6%電子業產值,對都會區域競爭力的提昇,具有極大的潛力。
        會後並由各縣市首長簽署持續推動備忘錄,後續將整合各縣市空間發展定位與策略,調和北臺區域內各縣市重大空間規劃案,並研擬北臺空間規劃體系與策略性規劃建議,以擘劃發展新願景。
      2. 加速社區環境改造、地區環境改造,推動商店街區
        1. 社區環境改造
             為凝聚社區意識,賡續鼓勵社區民眾參與、協助推動社區環境改造計畫,九十二年度完成28件工程:松山區如寧安公園等3項、信義區如五常公園等3項、大安區如龍生公園等5項、中山區如培英公園等4項、大同區如忠和公園等3項、萬華區桂林公園、文山區如保儀公園等4項、南港區如六福公園等2項、內湖區如康寧公園等2項、北投區知行公園工程。
             另有關規劃設計案,共針對30座鄰里公園完成規劃設計與施工圖說製作,並將於九十三年度辦理工程。未來並將要求規劃團隊以「簡」「減」為基礎,不增設施、鋪面為原則,來改造鄰里公園,創造優質居家生活環境。除此,為維護改造完成之鄰里公園成果,除辦理績優鄰里公園及認養人評比外,已連續三年配合「臺北花卉展」,辦理「鄰里公園花卉展」,讓市民在居家附近擁有「公園如花園」的情境,深獲市民好評。
           
        2. 地區環境改造
             為推動地區環境改造,落實民眾參與,持續推動「社區規劃師制度」與「社區規劃服務中心」,並辦理「青年社區規劃師培訓計畫」、「生活圈營造計畫」,以及都市空間改造計畫,以期透過公開與民主的方式,在專業規劃師的協助下,推動都市空間改造工作。自九十二年下半年以來,持續推動「南港區向陽路圓環入口意象」等5案入口意象規劃設計,以及「西門町性病防治所前廣場改造計畫」等4案空間改造,並賡續辦理「暮染觀音-關渡宮水岸」第四期工程。另「暮染觀音-關渡宮水岸第一、二、三期工程」、「寧夏路(民生西路至南京西路段)地區環境改造工程」、「大理街服飾街」、「萬華區保德里通學巷與楊聖廟埕開放改造計畫」、「大安區永福商店街」、「仁愛醫院關懷環境計畫」等案皆已完工,確實改善本市地區環境品質,形塑都市景觀新意象。
        3. 推動商店街區
             為創造都市魅力,振興商業,並帶動產業再發展,自九十年度起推動之「臺北市商店街區輔導計畫」,於九十至九十二年間陸續評選出本市12處特色商店街區,進行三年三階段軟體輔導;九十二年七月至十二月底計辦理15場各具特色之行(促)銷活動、20場次教育訓練課程、商圈觀摩及商業經營知能等課程,以及30場次商店街區之組織、共識凝聚及例行會議;另「沅陵商店街區」、「永康、福住里商店街區」、「愛國東路婚紗街」及「內湖休閒大街」在本計畫資源協助下,九十二年度計有27家店家獲得GSP優良商店認證。
           
      3. 擴大城市綠美化
           為塑造都市景觀特色、推動城市綠美化,乃於都市設計審議機制中對於開發個案進行管控,將綠美化議題納入審議議題,協商開發案辦理,並建構臺北綠之網,進行親山廊道規劃設計,完成象山、天母古道親山入口意象工程,進行指標工程施作,完成市民大道沿線景觀空間規劃暨示範節點設計;進行重點地區改造,完成市民大道金山南路至光華橋段公有閒置土地之簡易綠化;配合「藍色公路」開航,完成淡水河及基隆河河域景觀整體規劃。
           另為增進本市綠地面積,九十二年下半年本府完成11處公園新(擴)建工程,增加公園綠地面積48,583平方公尺。在推動全市綠化工程方面,迄九十二年底止,施作面積達28,063平方公尺,並積極尋求替代性之綠美化方法,以撙節經費,並維持綠美化品質。
      4. 北投線空中纜車計畫、東湖地區聯外山區線新築工程、大直橋改建工程、濱江批發市場
        1. 北投線空中纜車計畫,市轄區變更都市計畫作業,於九十二年八月十九日經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本府於九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已公告實施。而陽明山國家公園範圍之報核作業,業經納入「陽明山國家公園第二次通盤檢討案」,於九十二年八月二十六日國家公園計畫委員會第五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目前俟內政部完成陽明山二次通檢案報行政院核定程序,本計畫即可接續辦理公告招商。
        2. 東湖地區聯外山區線道路工程,本計畫路線長1,870公尺,路寬13公尺,佈設雙向車道及二側人行道,都市計畫變更於九十二年十二月十二日審查通過,目前進行公告招標中。
        3. 中山大直橋改建工程,本工程南起濱江街,北至大直北安路,全長823公尺,主橋橋型採「釣竿式斜張橋型」,全部工程業於九十二年十二月十九日完工。
        4. 濱江批發市場基地面積為24,210平方公尺,為地下三層、地上五層之現代化建築物,自九十二年十二月七日正式開業營運以來,市場內設置座席式拍賣鐘及移動式拍賣機進行拍賣作業,使電腦拍賣作業系統更趨完善與迅速,成為東南亞名符其實最現代化的批發市場。
           
    6. 科技走廊、產業新契機
         為因應科技產業發展趨勢,吸引資訊、通信、生物科技及企業營運總部等產業進駐本市,本府持續檢討放寬產業進駐「內湖科園區」條件、研訂次核心產業項目、規劃「北投士林科技園區」,並協助辦理「南港軟體工業園區」產業進駐審查事宜,以打造「南軟」-「內科」-「北科」,成為「臺北科技走廊」(Taipei Technology Corridor)。另完成「臺北市獎勵民間投資自治條例」及「臺北市獎勵民間投資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自治條例」立法程序,以及積極推動開源節流、活化市產等相關作業。

       

      1. 行銷產業軸帶
           為因應產業網絡間之支援性需求及多角化經營趨勢,持續檢討放寬產業進駐「內湖科學園區」條件,並考量園區產業整體發展,透過回饋方式,選擇具有支援服務功能、提供知識或技術服務等無環境影響之虞者,研訂次核心產業項目。
           此外,規劃「北投士林科技園區」,引進生技、資訊、電子等高科技產業,並協助經濟部工業局辦理「南港軟體工業園區」產業進駐審查事宜;於本府經濟發展委員會設置單一服務窗口,並定期赴園區協助廠商排除投資障礙及解決所遭遇的問題,以打造「南軟」-「內科」-「北科」成為「臺北科技走廊」。
           依據本府主計處九十二年六月調查結果,內湖科技園區產值已達新台幣7,700億元;而依經濟部工業局推估南港軟體工業園區截至九十二年底總產值可達新臺幣1,950億元,目前二園區產值合計應已逾兆元以上。
      2. 振興景氣
           為有效運用市府各種資源,激勵投資,振興經濟,本府於九十二年三月間賡續研訂「臺北市振興景氣方案」,並從營建業、觀光業、社區互助業、會展業、特色商業、文化產業及生技業等七項措施為發展主軸,強化本府之各項激勵措施。本方案在本府相關局處配合推動執行下,已陸續展現成果,截至九十二年十二月底止,126項細部計畫中,已執行完成者計57項(含經常性業務10項;專案計畫47項),預計增加民間投資1,251.6億元,增加就業機會10,685人,預估可產生權利金收入100.8億元,全年節省22億餘元。
      3. 獎勵民間投資
           為獎勵民間投資,促進本市經濟發展,本府研擬之「臺北市獎勵民間投資自治條例」及「臺北市獎勵民間投資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自治條例」業經 貴會九十二年十二月八日三讀通過,並於九十三年一月十二日公布施行,另後續運作所需之相關子法「臺北市獎勵民間投資實施辦法」及「臺北市獎勵投資審議委員會設置要點」亦依程序分別於九十三年一月間陸續頒行。
           「臺北市獎勵民間投資自治條例」所提供之獎勵措施,主要為租稅優惠、利息補貼、勞工職業訓練補貼及提供低成本市有房地等四大項目。本府建設局已成立單一服務窗口,並自九十三年一月十四日起受理投資人申請案件;所需經費係由本府設置臺北市獎勵民間投資基金支應,期以吸引企業踴躍投資,活絡臺北市經濟活動。
      4. 開源節流、活化市產
           為積極培養稅源,增裕市庫收入,強化各機關成本效益觀念,減少不經濟支出,賡續積極推動「開源節流方案」;實施以來,由於各機關持續配合推動,已有顯著成效,九十二年開源部分計增加92.19億元,節流部分節省44.38億元,對市政建設的推動甚有助益。另為強化土地有效利用,以促進市政建設,並發揮開闢財源之效果,近年來本府積極辦理活化市產相關作業,如「推動市有財產委託民間經營業務」、「推動臺北市市有閒置土地綠美化及巡查作業」、「辦理臺北市市有公用未利用或低度利用土地清理利用計畫」、「辦理A12、A13設定地上權招標」、「加速市有土地開發規劃」及「參與都市更新及聯合開發」等,以促進市產活化再利用。
         
    7. 藍色公路、優質新生活
         創造市民更好的生活環境與條件,提供優質的休閒文化,是市政治理最重要也是最細緻的部分。我們積極推動了藍色公路計畫,希望提供市民親水的各項生活休閒設施。同時,更積極著力在體育設施及各區公民會館的設置、藝術設施與空間的增加,以及各項城市節慶的舉辦,其目的都是希望提供市民更好、更便利、更具人文氣息的都市環境。
       
      1. 藍色公路
           為提供市民多樣性的休閒活動,本府積極改善碼頭及各項河岸景觀設施,並成立藍色公路專案小組,推動第一階段工作;包括新建大稻埕、關渡、大佳河濱公園三座碼頭、大稻埕碼頭河岸環境改善工程、關渡宮前水岸景觀改善工程、基隆河大佳段堤防彩繪及淡水河渡頭堤防堤身綠美化工程。九十三年二月辦理淡水河大稻埕至關渡航線、關渡至大佳航線啟航活動,藍色公路接駁觀光公車亦配合行駛。淡水河大稻埕至關渡航線自九十三年二月七日開航至三月十日,共計284航班,乘客6,326人次;淡水河大佳至關渡航線與遊河航程,自九十三年二月八日開航至三月十日,共計82航班,乘客622人次。為提昇民眾親水興趣,第二階段工作目前亦積極展開;本府及臺北縣政府將積極配合大型船舶開航跨縣市航線,並與周邊景點結合,提供民眾更多元的遊憩樂趣。
      2. 臺北文化體育園區
           為改善市民體育及休閒活動的質與量,並爭取舉辦大型國際性運動比賽、集會或表演活動,本市乃積極規劃興建巨蛋體育館。九十二年度已完成園區整體規劃、古蹟松山菸廠調查研究、都市計畫變更、環境影響評估、兩階段房地撥用、BOT招標案上網公告及安置拆遷前置作業。九十三年二月間飛航安全評估已奉行政院核定,將賡續辦理樹木保護審議及移植作業、地上物點交及整理作業、BOT招商作業、安置拆遷補償作業、基地周邊道路開闢等政府承諾及協助事項。
      3. 公民會館
           為強化各區之特色,運用各區閒置空間或紀念性建築物設置公民會館,以提供區內人士集會、區史展示及藝文展覽等功能。繼九十一年十月文山公民會館開館後,九十二年八至十月,業陸續完成設置大同、南港、北投、信義等四處公民會館;士林與中正公民會館刻正施工中;中山與萬華公民會館則正辦理整建工程發包作業。
      4. 街頭藝人上路、辦理台北兒童藝術節、台北國際詩歌節等活動
           為鼓勵藝文活動多元發展,藉由街頭藝術創造本市之都會特色,豐富街景意象與藝文氣息,本府自九十二年七月八日起,發布實施「臺北市公共空間開放收費性藝文活動使用許可暫行辦法」,保障街頭藝術家之「工作權」的同時,並促使藝術文化走出表演殿堂,融入市民日常生活之中,目前累計辦理三期,並已核證兩百九十六件次。
           其次,城市節慶的持續辦理,一向為市府的重要施政之一,除了多年來頗受好評的台北藝術節、台北電影節,二○○三年的台北兒童藝術節,更成為二○○三年暑假北臺灣唯一的兒童嘉年華活動,參與人數總計超過三十萬人次。另二○○三年的台北國際詩歌節,可說是是台灣甚至整個華人地區所舉辦過最大的詩歌節,邀請來自十一個國家地區的十六位詩人及學者共同交流,並與所有寫詩、愛詩的市民分享。
      5. 推動臺北藝術中心、寶藏巖藝術村等藝文設施規劃
           目前本府正著手進行臺北藝術中心的規劃,該藝術中心將定位為國際級專業水準的表演藝術場地,將整合周邊環境資源,結合水岸景觀如雙溪、基隆河,並配合藍色公路、綠帶及美崙公園等,創造一個結合藝術、休閒與娛樂的多元化的都市休閒空間。另外,為創造本市更多的藝術聚落,增加都市人文的空間,市府也正進行寶藏巖藝術村的規劃,以作為真實呈現居民生活風貌之生活藝術村;讓熱愛藝文、關心環境的藝文創作者進駐,並提供市民可參與互動學習之藝術教育場所,而文化局亦於規劃期間在寶藏巖舉辦各項藝術參與活動(自九十二年下半年至九十三年三月間舉辦「2003 GAPP 藝術行動計畫」),為藝術村計畫進行暖身。
         
    8. 向補貼、交通新作為
         為倡導「綠色運輸」,以保障生活品質、改善環境、創造永續性都市,市府積極鼓勵民眾使用大眾運輸工具、提倡腳踏車休閒活動之風氣,故實施悠遊卡捷運公車雙向轉乘優惠、設置環城河濱腳踏車道,並試辦旅客攜帶腳踏車搭乘捷運計畫。此外於信義區101大樓開幕之同時,本府配合執行交通管控,並以大量接駁公車配合捷運,抑制汽機車過度使用,以維道路通行順暢。

       

      1. 實施捷運公車雙向轉乘優惠
           九十二年十一月一日起開始,實施第一階段捷運公車雙向轉乘優惠,持悠遊卡普卡之旅客在使用捷運與公車轉乘時,均可享受8元之優惠;九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起,持悠遊卡愛心卡、愛心陪伴卡、敬老卡及優待卡者亦加入優惠範圍。雙向轉乘優惠措施實施初期,原享受公車全額免費之捷運轉公車乘客,因單次優惠額度減少而轉乘量些微下跌,但實施後次(十二)月起開始回升。新增的公車轉捷運優惠人次每日約14.59萬人,至實施雙向轉乘優惠後,總計雙向轉乘人次平均每日約為33.24萬人次,本項新措施使受惠人次大幅成長。
      2. 旅客攜帶腳踏車搭乘捷運試辦計畫
           捷運公司自九十三年一月十七日起開始試辦旅客攜帶腳踏車搭乘捷運計畫,為臺北市民運動休閒提供一種新的可能。在為期三個月的試辦期間內,旅客可於週六、週日及國定假日(計十四週、共三十二日)自上午6:00至16:00,攜帶腳踏車從淡水、新店、中和線15個試辦車站進出捷運系統。
           依目前試辦結果發現,從一月十七日到三月二十八日,一共賣出1,830張車票,實際進站人次共1,194人次,占車廂腳踏車總容量的2﹪,平均每天約46人,與原先預期大致相當。旅客攜帶腳踏車搭乘捷運大多集中於風景及活動地區,如紅樹林站、中正紀念堂站、公館站,針對上述車站,捷運公司已適當調配志工、工讀生及車站人員,加強協助引導攜帶腳踏車之旅客,同時捷運警察及捷運公司稽查小組人員亦於電聯車加強巡邏,以維護不同旅客之需求,同時保障捷運系統安全。在這段試辦期間,從未接獲受傷或爭執之報告,顯示捷運乘客基本上可以接受此一新猷。
      3. 完成環城河濱腳踏車道
           本市河濱腳踏車道截至目前已完成59.2公里,為推動腳踏車運動休閒風氣,九十三年施政重點為串聯銜接斷續分佈之腳踏車道,形成完整且連貫之河濱腳踏車路網;包括基隆河右岸中山二橋至關渡縣市交界、約10公里,基隆河左岸基隆河十號水門至社子島(環島)、約9.2公里,及新店溪與淡水河由大稻埕至光復橋段、約5.8公里。
           本市環城河濱腳踏車道設置完成後,可延伸至臺北縣淡水紅樹林腳踏車道與淡水河左岸腳踏車道系統,另可再結合藍色公路,由關渡碼頭、大稻埕碼頭與臺北縣的淡水漁人碼頭、八里左岸渡船頭等遊憩點通航連接,開發大臺北地區腳踏車一日遊行程活動。
      4. 信義計畫區交通管控(如臺北101大樓開幕及「資訊月」)
           為即時監控信義計畫區之車流情形,本市交通管制工程處規劃於信義分局設置簡易型交通監控系統,以達即時監控即時因應之效果。而為因應臺北101購物中心開幕期間(九十二年十一月十四日至十二月七日)所帶來的人潮及車潮,本府除檢討信義計畫區周邊道路號誌時制計劃、取消部分路段之路邊停車改繪禁停黃線、區內六處路外停車場之停車費率配合調高,以及101購物中心闢駛大量免費接駁公車(每天最多發車700次)外,並成立「交通危機處理中心」進行兩次交通疏導演練、配合宣導民眾搭乘捷運及大眾運輸工具,以及加派警義交人員進行交通疏導、加強違規取締,使有效掌控周邊交通狀況,即時因應。實施以來,成效極為顯著,嗣後舉行的「資訊月」,亦比照辦理,收效亦宏。使得十餘年來每年「資訊月」必定大塞車的夢魘,一旦解除,使原先不看好本府的輿論與市民,耳目一新,今後當以此次成功的經驗為基礎來加強辦理。
         
    9. 關懷生命、福利新思維
         協助經濟弱勢家庭自立,建構長者全方位的照顧體系,提供身心障礙者全人及個別化的服務,以及對低功能家庭提供更完整的支持服務,為本府積極關懷弱勢,推動建設性福利新思維的施政主軸。而本市創全國各縣市之先,於本市富德公墓規劃樹葬、灑葬專區,並規劃「生命追思紀念網」,提供網路追思祭拜服務,亦開創自然環保葬風氣之先河。

       

      1. 落實全方位老人照顧政策
           九十二年下半年重新規劃全方位老人照顧體系,建構以社區照顧為主的服務系統;以個案失能評估結果,為其接受照顧服務類型、補助標準與銜接服務之管理機制,並加強推動支持性與預防性的老人照顧服務。修正重點涵括調整機構收容安置補助標準、增加居家服務的補助時數,與建立失能評估機制,以使資源分配更具合理性與公信力。
      2. 推動積極、建設性的社會福利
           為豐富長者晚年生活,增加老人社會參與,除廣設老人活動據點,推廣長青志工外,並擴大推動「銀賓專案」,以聯結公私部門、民間企業,提供長者優先服務或購物優惠等措施。
           有關建構身心障礙者全人及個別化服務包括:建立全國首創之生活輔助器具專業服務與評估機制,於南、北區各設一處身心障礙者輔具服務中心;提供視覺障礙者閱讀服務,提供視障者新知以及福利資訊;規劃發展遲緩兒童療育與家庭服務之社區化服務系統;持續推展社區居住與獨立生活方案;協助中途障礙者社會生活重建。
           另針對家有兒童、少年之低功能家庭(包括外籍及大陸籍配偶家庭),提供到宅親職示範、家務協助與指導服務,以提升家庭主要照顧者之功能。
      3. 脫貧方案更上層樓
           協助經濟弱勢家庭自立是本府一貫政策,推動「出人頭地發展帳戶」,跳脫傳統濟貧協助模式,將重點放在協助低收入戶第二代脫貧。本案結合台北銀行公益慈善基金會於九十二年七月開辦,為期三年,鼓勵有意向學之低收入戶第二代,藉由工讀所得定期儲蓄,協助有效累積資產,並進行自我教育投資;而教育訓練課程的安排,更讓低所得家庭的學生有機會從不同的面向學習、思考及安排未來的生涯。該專案強調的是個人教育、機會提供,以及生活和工作態度的培養。
      4. 擴大「飛鳳計畫」
           「飛鳳計畫」結合本府社會局、勞工局、建設局等相關部門及民間資源(社會團體及社區發展協會)開拓婦女就業及創業機會。方案內容以推動社區互助產業與培養婦女就業能力為主,並建構更完善普及的社區服務。九十二年一至十二月本府社會局已辦理29個方案,協助536位婦女就業,其中全職467人。其工作重點涵括:九十二年有8個社區發展協會辦理長者供餐、文史導覽等互助方案,九十三年擴增為14個社區參與;開拓特殊時段家事服務;與自來水事業處合辦社區抄表專員方案,以低收入戶、單親、清寒戶優先考量;由衛生局培訓市立醫院病房助理及病房照顧服務員。
           另本府勞工局於九十二年八月規劃辦理「中餐烹調丙級證照」專班二班,參訓學員計五十四人,結訓學員有五十人,其中四十一人已取得丙級證照,且有十一人已就業;在鼓勵婦女創業方面,也於九十三年三月三日婦女節前夕舉辦「婦女創業經驗交流座談會」,邀請創業成功及希望創業之婦女齊聚一堂,提振婦女自信心與經驗分享。
      5. 推動樹葬、灑葬、網路追思
           「尊重往生者」、「關懷家屬」、「提昇服務效率」向為本府提供殯葬服務之三大原則,於九十二年度起業達成下列改善成效:制定「治喪服務套裝儀程及收費參考表」上網公告,期使治喪禮儀流程更明確、服務內容與價格更公開,以根絕紅包文化;設置家屬休息室與悲傷輔導室,以加強治喪家屬休息服務與悲傷關懷。
           另為因應殯葬方式多元化,促進殯葬設施兼顧環保及自然景觀,本市率先全國完成首座樹、灑葬試辦區,並協助民眾進行全國首次樹葬、灑葬儀式;自九十二年十一月十日至九十三年二月二十一日止,已有29位實施樹葬,2位實施灑葬;而民眾對於生前預約樹、灑葬反應熱烈,已達500位預約登記目標。另規劃「生命追思紀念網」網路追思祭拜服務,並藉由對殯葬禮儀服務業之評鑑,以提昇經營及服務品質外,並可確保消費者權益;自八十九年起率全國之先辦理殯葬禮儀服務業評鑑(業者自由參加),俟殯葬管理條例第46條於九十二年七月一日施行後,改採強制評鑑,共計評鑑業者109家,並評選出績優業者計46家。
      6. 提昇「台北市勞工權益基金」使用成效
           為維護勞工基本權益,特於九十年五月一日始率先編列預算,設立三億元之「臺北市勞工權益基金」,以補助勞工因雇主不當解僱、關廠歇業、發生職業災害、職業病或其他重大勞資爭議,循司法途徑訴訟期間之訴訟費用、律師費及生活費用。
           本基金自九十年五月十八日召開第一次審核委員會議至九十三年三月十二日召開第二十次審核委員會議,共受理審核238件之申請,通過核予補助件數為176件,補助人數222人次,補助金額達一仟三百餘萬元。由於本基金之設立,使得雇主在於與勞方發生爭議時,須顧慮勞方並非無所援助,進而使得本府近來勞資爭議協調、調解達成比例已逐步增加,發揮幫助勞工之效用,以改善「窮人打不起官司」的現象,落實本基金之設
        置目的。此外,本基金亦適用於外勞,以示平等與人道。
         
    10. 終身學習、教育新理想
         為因應全球化趨勢與社會多元的發展,全面實施英語教學,強化與世界溝通的能力;發展多元成人進修教育,透過十二所社區大學,滿足市民終身學習需求;進行教育設施的改善,提供優質的學習環境;強化資訊教育,透過各類活動競賽之學習與觀摩,提升教師資訊素養,並讓學生們的資訊創意大放異彩。

       

      1. 全面實施英語教學
           本府為統整規劃本市全面實施英語教學,統一成立「臺北市英語教育委員會」;委員會依據四個學層分設「國小組」、「國中組」、「高中組」及「高職組」,並分設總召集學校,且由各學層之總召集學校,依據臺北市外語教學白皮書之內容共同擬訂中程發展方案,將於近日草擬完成,以利九十三年度(或九十三學年度)重點工作計畫執行與推動。由於國小英語課程綱要業已公布實施,未來將儘早公布國中英語課程綱要,以利臺北市英語課程綱要之銜接。另為使國中小、高中職英語教學現場的教師及行政規劃相關人員有對話的機會,本府教育局將定期召集相關會議,增加經驗交流與分享。
      2. 提昇十二所社區大學辦理成效
           本市成立十二所社區大學,其營運採公辦民營方式辦理;目前由一個社團法人、八個財團法人及三所私立高職營運管理,每年辦理評鑑,以考核其辦理績效。其重要成效如下:規劃辦理十二所社區大學聯合招生博覽會、婚前教育學習列車、工作人員研習營、創意教學研討會等各項活動;九十二年度十二所社區大學兩期學員人數共達54,893人次;督促十二所社區大學各自建立網站,並建立「臺北市社區大學聯網」;規劃與十二所社區大學及臺北廣播電臺聯合製播為期四十週「2100社大開講」社區大學空中教學廣播節目;預訂於九十四年底前,完成「臺北市社區大學設置自治條例」之制定,以建立完整的社會大學教育體系,真正落實終身學習的理念。
      3. 改善教育硬體設施
           為建構人性化及多元化之教育環境,充實校園建築環境與創造精緻校園環境,九十二年七月迄今已完成景興國小新建教室暨活動中心工程、景美女高敦品樓重建工程、士東國小力行樓重建工程、博愛國小活動中心暨游泳池新建工程及師範學院綜合教學大樓新建工程等,以提供更多優質教學空間,未來將持續進行學校工程建設計畫,包括持續興建濱江國中、政大附中(政大主辦)、濱江國小、麗湖國小、秀山國小等校舍新建工程計畫與義方國小遷校工程計畫,興建完成後,將提供本市學童更多的就學機會。同時持續進行體育學院天母校區第一期等工程。
      4. 強化資訊教育
           在資訊教育方面,辦理各類資訊教學實驗及研究計畫、各類資訊競賽活動與推廣活動,提供教師教學觀摩及學生學習機會。並積極鼓勵各級學校師生組隊參與國際資訊競賽活動,例如:「二00三年國際學校網界博覽會」、「第七屆世界盃機器人大賽」及「二00三年國際小學生電腦創意寫作比賽」等,均有優異成績表現。
        另為了解每位教師參與各項資訊相關研習之成效,並建立公正、客觀之評估方法,以期快速正確了解各項研習成效,自九十年一月一日起實施「教師資訊基本素養評量」。截至九十二年底為止,本市教師通過資訊教育三科評量比率已達96.84%。

     

    肆、續推施政重點

    1. 一、行銷產業軸帶,打造商機台北
         為加強行銷科學園區,將積極參與國際經貿交流活動,延續推動海外招商行程,吸取國外廠商成功經驗,促進雙方產業交流,期能擴大宣傳本市優質之投資環境,吸引廠商來台投資。另本府亦正研究評估成立海外常駐經貿據點,以吸引跨國外資企業在本市設立營運總部或研發中心。市府亦將籌設全球台商服務中心,讓台北成為全球台商最佳運籌基地。
      而在體制整備方面,將透過組織整併與改造,成立專屬局處:將建設局改制產業發展局。此外,積極規劃南港軟體園區第三期計畫,並配合中央興建南港第二世貿展覽館、建構全民英語環境,提供高品質住宅及雙語學校,以吸引世界級人才的駐臺意願。
      根據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兩岸經濟統計月報,大臺北地區年赴大陸旅客量約為161萬人次,超過全台赴大陸人數之四成,如就直航之可行性及效益觀點而言,本府交通局評估高速鐵路通車後,松山機場尚有容量提供直航服務;由松山機場直航大陸,每年可為臺北市民節省新台幣85億元之成本,也較經由中正國際機場直航每年可節省2.1-3.9億之城際(地面)運輸成本與41%之城際(地面)運輸時間,故本府將持續敦促中央在規劃兩岸直航時將松山機場納入。
    2. 建置無線寬頻、悠遊無限台北
         未來市政府將設計一符合公共利益之平台,釋放公共設施設置權與管線權,透過公開招標由民間經營團隊來建置台北市無線網路基礎設施,並提供相關服務。此一利用新技術的創新計劃,可望於今年底有初步成果。
      市府將本諸善馭市場之力、策略性公共投資、使用者導向的E化服務、善用市民力量、保障資訊安全與市民隱私權等原則,以推動市政E化。並以完成全市無線網路基礎建設、突破「最後一哩」(last mile)的壟斷、話務費率談判、建立「使用者導向」的評估指標、加值型資料庫委營、邀請市民參與市政監督等策略,來完成網路認證、電訊合作與話務費率談判、縮短數位落差等重要議程。
       
    3. 推動組織再造、提昇效率台北
         為朝「最適規模的政府結構」進行宏觀調整,將持續推動組織再造,整併一、二級機關;部分機關可朝民營化與法人化的方向轉型,部分業務可以委外經營的方式運作;加入市場競爭機制的引導,公共服務更能以「使用者導向」為出發點,提供市民更多、更好、更細緻的服務內容。未來,將以組織調整與業務革新兩條主軸並行推動;部分機關如市立醫院等可先進行組織調整,而業務革新,亦應列入各機關施政重點,使不僅有效塑身,亦兼顧民眾權益與提高行政效能。
         在服務創新方面,有關館舍委外作業及經營管理,本府將推動本市土地與建物清查資料庫之建立,以期土地、建物與館舍能有多元用途與提高使用效益。而殯葬業務改革,包括清查濫葬與建立清冊資料庫、鼓勵樹葬、進行殯葬業者評鑑等,均將持續推動。在逐步擴大道路養護業務方面,九十三年度已有一百六十條道路外包予廠商維管,成效可期,未來市府將轉型為道路養護監督機關而非直接提供服務,以提昇效能。另有關客服中心之規劃,目前已委外研究其可行性。
    4. 更新都市景觀、形塑魅力台北
         為營造本市基礎建設結構性翻新契機,將透過各項重大都計開發案之推動與大型市有地之檢討,以提供市民更優質的生活環境。如中泰賓館變更案,其主要計畫與細部計畫業於去(九十二)年公告實施,案內規劃1.77公頃之「金融服務專用區」,其相關設施於開始營運後十五年內,每年將提供一定天數供市府運用作為社會公益、文化藝術展演等使用;將回饋的百分之二十土地為附近居民增添0.67公頃之社區公園,並於其上興建社區活動中心,以供社區居民使用。
         士林紙廠變更案,目前正由本府都市發展局協助該公司辦理開發案都市更新及都市設計之審議,該計畫之開發係朝向美國節慶市集廣場及上海新天地方式設計,將老舊歷史建物予以修復保留並結合新建物整體規劃。另該開發案將回饋百分之二十土地(面積0.78公頃)作為公園用地,並設置社區健康休閒活動中心。本案期藉由公、私部門合作引導傳統產業轉型再出發,更新土地使用性質,展現地區都市復甦新活力。
      台北市各行政區域人口消長,造成各級教育資源需求的改變,為使教育資源運用發揮最大效益,本府將持續積極檢討學校用地,包括針對未開闢學校預定地之檢討,對學生人數不斷下降、已無開闢需求之校地,將辦理都市計畫變更。另亦積極清理學校用地內宿舍,以增加學校活動空間,提供更優質的教學環境。
         針對本市低度使用的大型市有土地檢討其使用型態,如信義區廣慈博愛院現況建物老舊,亟待更新與轉型,未來將重新調整土地使用,有效提供地區性公共設施,改善環境品質,並透過捷運及公共建設的投入,帶動周邊地區更新契機,串連都市活動與登山休閒活動。另針對本市未來福利設施之供需亦將進行檢討,並配合廣慈博愛院的開發,著手辦理組織調整,以落實廣慈開發精神。
       
    5. 打造智慧交通、強化便捷台北
         智慧型運輸系統(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ITS)係本市下一階段運輸系統發展核心,本府交通局已擬定「臺北市智慧型運輸系統發展計畫」,作為交通e化行動綱領,目前已完成部分快速道路交通監控系統、信義計畫區停車場資訊導引系統、公車站名播報暨顯示系統、捷運旅客資訊顯示系統及悠遊卡票證整合系統等。九十三年度本府將持續推動信義計畫區交通監控系統建置、建構公車智慧型運輸系統、計程車營運管理與派遣系統等,實現e化的交通運輸服務。
         隨著內湖線的全線動工,捷運工程又進入另一施工高峰期。本府一直持續推動興建臺北都會區捷運路網,包括將於九十五年八月完工通車之板橋線第二階段與土城線,以及陸續於九十七至九十九年間完工通車之內湖線、新莊蘆洲線、南港東延線等路線,尤其財務計畫正報請中央核定中的信義線與松山線,更是本人積極推動於本次任期內動工與規劃的重點。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九十三)年九月底,新店小碧潭線即將完工加入營運,相信小碧潭線的通車,除了對於當地台北縣居民將帶來便捷的交通服務外,對整體捷運營運路網的擴張,又將向前推展。

    6. 獎勵文化產業、秀出創意台北
         文化產業及體育產業將是國際未來產業發展的主軸,冀期大小巨蛋及運動中心的建置,亦將帶動國內體育產業蓬勃發展。台北文化體育園區(大巨蛋)預定於九十四年開工、九十七年完工並開館營運。至於一萬五千席多功能體育館(小巨蛋)的興建,預計九十四年七月啟用。另外,為均衡本市休閒運動設施,將持續規劃興建本市各區市民運動中心,除中山市民運動中心已於九十二年三月啟用、北投市民運動中心預計九十三年完工啟用外,另預計九十五年底前將再完成四座、開工兩座運動中心。
         為加強推動本市的文化創意產業,創造城市的競爭力,本年(九十三)度已於二月份成立臺北市文化產業發展委員會,共同規劃本市文化產業的發展。另台北藝術中心的規劃興建,不僅提供市民一個符合既有人文與社會環境之音樂表演場所,更冀望以前瞻性的規劃,創造文化產業發展環境。而松山菸廠文化園區,未來將活化為國內最大型的文化產業園區,提供優質而人性的創意生產行銷環境。
         未來,即將推動「台北古城文化觀光振興方案」,冀期透過文化觀光的振興,使台北古城重獲新生。本(九十三)年度恰逢臺北建城一百二十週年(1884—2004),藉由臺北發展脈絡之回顧與未來的展望,以及串連各式展演和大型活動,以喚起市民對臺北古城的記憶,活絡古城文化觀光。
       
    7. 推廣節能城市、珍惜永續台北
         永續發展的課題,是二十一世紀的重要議題,實現「永續台北」(Sustainable Taipei)的世界級永續首都願景,當是本府戮力的終極目標。目前本府正積極研擬「臺北市永續發展策略計畫案」,並於本(九十三)年一月二十八日成立「臺北市永續發展委員會」,以針對願景及工作計畫集思廣益、建立共識﹔至今業召開五次工作小組會議、二次座談會,以及初步研訂本市「永續發展願景」,提出四大宣示與承諾,並刻正進行議題修正與行動方案草案研擬中。
         都市建築工程首應注重「綠建築」概念,本府將以本市公共建築物示範,加強規範節能設施、雨水貯留設施及再回收利用設施、基地綠化、基地保水等建築物設計,以降低不必要的能源消耗。未來亦將積極輔導民間業者在新建及整建建築物時,採用節能、省水設備,以達到永續發展的目標。而為提昇公務車輛的能源效率、減少環境污染,未來將由市府機關優先推動高效能、低污染的車輛(即「綠色車隊」),並進而鼓勵並影響其他政府部門及企業界建立各自的綠色車隊,以確保對環境的影響最小。
         本府為推廣替代性交通工具,近年已陸續完成市區腳踏車道,包括中華路與新生南路部分路段、信義計畫區內松智路臨接之二十米綠帶,以及預定於九十三年四月完工之信義計畫區內其他腳踏車道路網,期為腳踏車使用者建構出友善的騎乘環境。又為強化腳踏車之休憩功能,臺北捷運公司亦自九十三年一月十七日起試辦旅客攜帶腳踏車搭乘捷運措施,將持續蒐集民眾意見,並進行旅客意見調查,於三個月試辦期結束後進行評估,作為是否續辦之參考。
         另一項與交通有關之節能措施,係將行車號誌更換為「發光二極體」(LED)燈泡,具有較鎢絲燈泡之壽命長十倍、耗電省八成、辨識性佳及耐用度強等優點。累計至九十二年底已完成742處路口,未來預計九十三年將完成116處路口,九十四年完成汰換300處,九十五年全部裝設完成。
         近年來本市已逐漸面臨缺水的潛在危機,在經歷民國九十一年的抗旱經驗之後,本府自來水事業處研擬「大臺北地區推動節約用水實施計畫」,以製作各類文宣、推廣採用省水器材、加強用水稽查等多元方式,積極推行省水新生活運動,並以家庭每人每日平均用水二四五公升,以建立臺北為節水型城市。
       
    8. 提供多元服務、再造幸福台北
         為推動教師研習及學生學習之e-learning機制,本府教育局特研訂「臺北市網路線上學習三年計畫」,使部分教師研習課程,改由網路、數位化研習。又預計於九十三至九十五學年度,每年提供10%的數位化輔助學習課程資料,供學生從事網路數位化學習。
         又為期建構本市兒童、少年、婦女、老人與身心障礙者更完整服務網絡,本府社會局將就各區福利服務中心目前功能與服務進行檢視,並進行合作與整併,以提昇福利服務輸送之順暢與品質。另為提昇托育品質,本市部分公立托兒所自九十三年度起全市以一區一所為原則,進行轉型,預訂於九十五年完成整併,以作為各區托育資源整合與示範中心。
         在強化多元及跨文化家庭服務方面,未來亦將開辦以家庭為中心的處遇服務方案,推展兒童、少年保護個案家庭及低親職功能家庭之密集服務,以提升家庭功能。另九十三年度新增外籍配偶關懷訪視外展服務,並指定「臺北市永樂婦女服務中心」作為服務外籍與大陸配偶之專責中心。
         為落實殯葬業務改革,除賡續推動殯葬業務全面資訊化外,並將於陽明山第一公墓及富德公墓墓區內擴大規劃設置樹葬、灑葬專區。另配合都市發展,分期、逐步遷移緊鄰住商區之老舊公墓或予更新,以提昇市民居住環境品質。於九十二年起分三年全面辦理臺北市殯葬業立案者評鑑,以提昇服務品質,確保消費者權益。又修正「臺北市殯葬管理自治條例」,俾利業務推展之法律基礎更臻完備。
         另為克服市立醫療院所各項管理作業所需資訊交流與彙整障礙,本市各市立醫療院除自九十三年二月起,統一採用行政院衛生署中部辦公室授權的署立醫院資訊系統(HIS),除建立統一的資訊平台外,未來,更將透過院際影像、檢驗等整合計畫之建置,以有效節省人力、物力、財力、時間與空間,以及擴大各院在教學、研究、醫療服務等方面合作交流的深度與廣度,並提供民眾在市醫「一處就診、十處服務」的智慧型醫療整合服務。

    9. 強化防疫救災、保障安全台北
         因應本市已為國際商務節點之趨勢,往來商務旅遊人士頻繁,一旦他國發生疫情,本市需立即反應,以防範傳染病入侵。本府除於去(九十二)年辦理國際防疫論壇,與十國四十五位與會代表共同簽署「亞太城市聯合防疫備忘錄」外,未來更將擴大城市聯防防疫機制,透過定期資訊交換及研討會的舉行,共同分享防疫心得,以促進亞太地區傳染病防治的合作。另為迅速啟動本府消防救災應變機制,本府亦擬整合相關資訊管理系統及目前租用之ANI/ALI(來話號碼及地址顯示)119報案系統,建立智慧型消防救災派遣系統,俾在最短的時間內,依災害規模來調派最佳救災資源,至災害現場搶救,並期透過即時電腦指揮,以減少「誤派」、「超派」情形發生。
         另為避免本市因發生重大災害(如地震倒塌或淹水等),造成現有救災指揮系統故障,特規劃於本市大同區鄭州路延平分隊新建工程中增設第二市災害應變中心及救災救護指揮中心之運作場地,以因應主系統因故無法運作時,能及時取代成為救災指揮中樞,爭取救災時間,以期減少災害損失。

    伍、念前人之賢,闢台北新路

      展讀台北建城歷史,我們既驕傲又慶幸。身為台北子民的我們驕傲:即便環境不利台北仍能突圍解困,走出城市光榮之路,身為台北傳人的我們慶幸:台北仍持續圖強維新,我們沒有因怠惰苟且辜負了前賢治城的苦心。

      歷史容有造化之處,卻不應有刻意誤解的空間。有些人以「沒有日本的殖民,就沒有現代化的台北」的誤認,來詮釋台北今日的進步。英九認為,這是欠缺歷史視野與對自我瞭解深度才會造成的誤解;1891年劉銘傳在台灣以BOT方式完成了華人世界的第一條六十八公里的鐵路,在北京之先,台北與新竹之間便以火車通行﹔早在東京之前,台北就點燃了第一盞煤氣燈。攤開這些殖民者尚未出現,台灣即行現代化嘗試的歷史實據,何人能夸稱台北的成就是建立在殖民者的憐憫上?何人竟侈言前賢的戮力苦心可一口抹煞?事實上,日人據臺之初的建設,基本上還是沿襲劉銘傳任巡撫時之治台策略與理念(如「臺灣近代產業開發計畫」),劉氏之遠見與影響,可見一斑。

      以史為鏡,能治台北。百餘年前,台北早於中原完成了第一條鐵路,點燃了第一盞煤氣燈;如此開風氣之先的創新嘗試精神,正是台北機運不斷,困境逢生的核心動力。緬懷城市身世,感念前賢苦心,英九將以「千日維新」的精神致力改革,在剩下的任期內為台北打造永續基業。「無線台北」(Wireless Taipei)計畫將重組資訊市場生態,甚至遭致既得利者怨言;組織再造並非一蹴可幾,甚至將招獲同仁不諒解﹔生態城市則是永續城市的營造,二任的努力不過是過程的一小步;這些革新之路,都非英九剩餘任期內可全部完成,也非面面討好的政績秀,但至少可以奠基生根;是過程迭有怨言,走來辛苦的孤單之路。「沒有連任的壓力,只有歷史評價與市民期望的壓力」,如同百年前沈葆禎、劉銘傳諸先賢的創新,開闢改革新路只為台北百年大計,反彈、怨言與不諒解等雜音,終將在城市歷史中轉為肯定與掌聲。
    於建城120週年之際回顧台北身世;英九不禁想,十年後,生活在台灣的我們,將如何看2004年?十後的台北市民將如何評價我們現在的努力?

      英九相信,台灣人民將有足夠的福份與運氣,盼到一不再以選舉為考量,而能以歷史評價自惕,以台灣競爭力為念的新政府;盼到一新執政團隊以廣闊視野帶領台灣走出全新格局。
       以這次大選為例,我們欣見「空中安全走廊,兩岸對等直航」政見被提出,此一可取益直航,亦可兼顧國防之政策設計,就是可讓台北與台灣具備全球優勢的新佈局。三年以來,英九大聲疾呼「兩岸直航機場,切勿獨漏松山」,然過去中央卻總以欠缺說服力的國防考慮與不存在的降落技術問題搪塞以對,坐任台北優勢空轉,競爭力流失;相信中央政府必然不會再讓相同的遺憾重現。另外,若以「松桃分工,客貨分流」的策略,加上桃園航空貨運園區的興建,未來台北將有一座「早上搭機、上午開會、下午會勘、晚間返台」往返兩岸的客運空港、桃園有一座「早上接單,全天生產,晚上出貨」運籌全球的自由貿易港,如此將建立「台北負責研發管理,桃園負責接單進出貨」的企業生產模式,此一北桃共榮的願景怎能不令人期待!
       而「縣市合併」也提供台北一全新的遠景,若各方皆能捐棄黨派之私,以縣市利益為念、以善意回應民意,共同推動台北市、台北縣、基隆市合併,如此將可善用北市的資金技術、結合北縣豐沛的土地人力資源、與基隆的天然良港,產生三者相加大於三的合併效益,形成一完整的台北都會區,一個握有充沛資金技術,670萬人力資源,以及有海港、空港連通國際的都會。「松山直航」、「縣市合併」等方案都是「加持台北,有益全台健康」的策略,佳策良略能否付諸實現?能否造福人民?台灣興榮與否,全在治理者一念之間。

      英九也相信,無線網路、組織再造、生態城市等革新之路將在市府團隊努力、與議會諸賢支持下跨出傲人的進展,十年後的市民亦必能肯定我們在2004年的遠見與努力。英九也期待,十年後我們仍因台灣的社會合理性而自豪,仍因眾人成熟智慧而驕傲;英九也盼望,十年後的台灣人民,將不再為兩岸衝突所威脅,將不再為社會分裂所苦惱。屆時,台北已是全球運籌的台商故鄉,台灣已是全球華人最嚮往、最可安居樂業的優勢城邦。

    以上報告,敬請 指教!
    敬祝
    議長、副議長、各位議員女士、先生健康愉快,萬事如意!
    大會圓滿成功,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