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市議會第九屆第二次大會施政報告[馬市長英九](書面報告Pdf檔/1076KB)

    議長、副議長、各位議員女士、先生:
    欣逢 貴會第九屆第二次大會開議,首先謹致祝賀之意。英九應邀在此向各位提出臺北市政府施政報告,深感榮幸。過去會期中,承蒙各位議員女士、先生鼎力協助與不吝督勉,本府各項市政建設工作得以順利向前開展,在此英九謹代表本府全體同仁表達由衷謝忱。

    壹、前言

    十年前,打開亞洲的地圖,臺北市是最耀眼的城市之一,甚至在世界的經濟版圖上,我們也可以自豪的說,臺北市具有舉足輕重的一席之地,我們為全球經濟作出了傲人的貢獻。

    今天,同樣一張地圖,競爭已經出現新的變化,眼前可以跟臺北一爭長短的城市已愈來愈多,如果這是一場以十年為週期的城市治理賽跑,那麼,十年後,臺北在全球首要城市的重要性排名,究竟是上昇抑或下降?
    這個問題所形成的壓力,英九連任後已在心中盤旋很長一段時間,相信議會諸君基於對臺北市的熱情與理想,與英九應該會有一樣的憂心與自我期許:當2006年諸君任期與英九一起屆滿時,我們將為臺北市民留下什麼樣的城市?為臺灣留下什麼樣的臺北?十年後在世界版圖上,臺北是否仍是一顆耀眼的城市之星?

    過去幾個月來,臺北市經歷前所未有的SARS衝擊,公共衛生與城市經濟均遭重創。臺北市雖然力圖浴火重生,卻因本身財政日漸困窘,加上中央對本市的支助與實際需要差距極大,臺北面臨的局勢不可謂不艱難。

    然對英九而言,不足者不僅是中央的支助與財政資源,更寶貴的是有限的執政時間。各位可以一直連任下去,英九卻只剩下三年多的時間,肩頭壓力之大,可以想見。英九常常自問:從現在開始倒數,在僅餘一千多天的任期中,對市民而言,臺北如何可以成為更好的生活所在地?對企業經營者而言,臺北如何可以成為更好的投資所在地?在僅餘兩次,總計約2,700億的待編預算中,哪些是可以讓臺北持續進步的關鍵投資?今日的城市治理,又要如何讓臺北繼續成為亞洲首要城市,而能與其他城市同領風騷,各展風華?

    我們必須面對的現實是,亞洲其他城市正在崛起,臺北正處於高度競爭狀態。到了2010年時,也許我們會欣賞新加坡的活潑,品味上海的精緻,驚訝河內的效率,甚至是佩服香港的新生,因而絕不容我們在此時此刻,因臺北施政興革落後而屆時心生遺憾。故英九必須自己與自己賽跑,與十年後市民對自己的評價賽跑。

    「雖然沒有連任的壓力,卻有歷史評價的壓力」,英九將把這樣的壓力轉為改造城市的魄力,展現治理臺北的熱情與決心。第二個四年任期,有困難重重的挑戰,卻也是最好的改革時機,英九希望與議會諸君共同期許:「臺北市的府會大團隊,在這個任期內,一定拿出讓臺灣引以自傲、讓亞洲眼睛一亮,更讓全球視為典範的城市治理成績單」。
    貳、問題與時勢分析

    全球化的時代,各首要城市往往扮演區域火車頭角色,從而帶動週邊衛星城市一齊全面提升競爭力。如果今天要找出一個城市,為台灣樹立一個城市治理的典範,甚至帶引全台灣走出政經困局,爭勝於亞洲,拼搏於全球,台北會是首選嗎?

    1. 台北有機會從台灣第一邁向亞洲第一嗎?
      依據天下雜誌第280期對台灣25縣市所作競爭力排行榜指出:台北市是台灣最具經濟競爭力的縣市。這是肯定,也是責任。然而,此項報告也指出:在台灣要找出能兼顧經濟發展與生活品質的均衡縣市,並不是容易的事。這不僅意味台北累積沉重的歷史包袱仍未清除,也表示台北市仍有諸多亟須創新變革方能突破的課題。然而,時間並不會讓我們慢條斯理的解決困難。

      面對全球化,各方城市莫不使出渾身解數以求佔有領先優勢,如何在激烈的城際競爭中脫穎而出,已成為城市治理者最重要的責任與歷史任務。有些城市比台北有共識,如倫敦,開車的市民自願讓出部分路權,還給行人步行空間與清淨的空氣;有些城市比台北有決心,如漢城,近年來官民齊心推動IT產業與寬頻建設且成績斐然;有些城市比台北有創意,如芬蘭的赫爾辛基虛擬城市計畫;有些城市比台北勇於革新,如新加坡以全新政策活化市民創意;有些城市比台北作了更多的準備,如沖繩在與其關係最密切的六個城市設置了長駐招商單位;有些城市比台北展現了更旺盛的企圖心,如上海近年以經濟改革大幅提昇城市總體實力,不僅是全球公認變化最快的城市,也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境外投資城市。這些共識、決心、創意、革新與企圖心,種種對於城市治理的努力,有的成為讓市民可感同身受的創新公共服務,有的成為更佳的城市生活環境,有的則成為讓投資者與產業經營者更具信心的評估指標,整體而言,則成為無可替代的城市優勢與競爭力。
      面對各方城市,我們確實必須深切自省:目前,台北市確為全台第一的首要城市,但離亞洲第一或世界第一仍有落差。
    2. 風險社會中的市政治理如何因應?
      評估競爭力不只是各項城市指標的起伏高低,也包含其社會制度的合理性。而該社會承受風險的能力就是此一合理性的關鍵表現。SARS疫災帶給亞洲城邦的啟示在於:從現在開始,我們將一直處於風險社會之中,無人可以置身於風險之外,忘記風險存在,我們隨時可能一無所有。

      台北雖然在SARS疫情中受到重創,卻也學到了珍貴的風險管理經驗。風險無法完全隔離,也無法杜絕,唯有休戚與共的社會共識,建立城邦合作的聯防機制與市民互助的防衛體系,才是成本最小、效益最大的風險管理良方。
    3. 挑戰是空前的,機會是未有的
      台北身處激烈的城際競爭中,今日最棘手的局面,在於必須一併解決過去的問題與未來的挑戰。這種艱困局面並非短期形成,目前已形成市政治理上的三大挑戰,也成為英九時常記掛於心,隨時自問的三個提問:
      1. 財政持續困窘,如何保持施政品質與承諾於不墜?
      2. 市政服務與治理體制的不合時宜,行政組織如何再造?
      3. 重大都市更新與基礎設施的投資,任期內如何啟動或完成?


      英九知道,克服這三大挑戰,需要前所未有的改革魄力、歷史責任與全球視野,這也正是讓台北尋找競爭力的新機會。挑戰讓英九建立了新的治理決心,機會讓英九調整了新的施政腳步,以下英九將概述治理台北的八大城市策略,與後續三年任期內優先執行的計畫清單,作為英九對於改造台北的承諾。

     

    參、八大城市策略

    「打造世界級首都」一直是市政府努力的總目標,在這樣的理念之下,施政計畫朝著產業城市、便利城市、更新城市、人文城市、健康城市、福利城市、永續城市及安全城市等八大目標邁進,讓臺北市以國際化城市與世界級首都的格局,迎向全球競爭的挑戰。有關本府八大政策目標,茲分述如下:

     

    1. 產業城市:
      為打破景氣低迷狀態,減輕SARS對本市所造成的衝擊,本府除特別成立經濟發展委員會,推動財經策略,以提升對企業服務及改善投資環境外,更以振興景氣、打造產業軸帶、完善世界級會展中心、獎勵民間投資等種種措施改善經營環境,多管齊下,招徠商機。
      1. 振興景氣
        本府為振興本市經濟,研訂「臺北市政府處理SARS疫後重建方案」,該方案之主要內容,包括下列七大措施:
        • 租金減收;
        • 房屋稅延期或分期繳納;
        • 簡易融資;
        • 擴大加速辦理各類大型活動;
        • 鼓勵各類團體辦理大型活動;
        • 提前辦理各項採購;
        • 加強國際行銷
        萬華區為臺北市受SARS影響最大之地區,為振興萬華地區,本府擬定「後SARS萬華區振興計畫」,積極推動萬華再生。
        為有效執行「後SARS萬華區振興計畫」,本府工作團隊積極執行下列工作:
        1. 截至九十二年七月底共舉辦各項活動23場,本府配合臺灣除疫,辦理「萬華大請客、鄉親鬥陣來」活動及辦理「萬花綻放、活力一夏」花火音樂會等活動。
        2. 統一設計衛生自主管理標章、重振傳統市集業者及消費者信心。
        3. 賡續推動執行各項工程,結合萬華區各特色街區舉辦各項地區行銷活動。
        4. 針對高齡人口密集之老舊社區及社會階層弱勢地區推動改善計畫。
        5. 成立萬華振興委員會,聽取建言並研提具體行動方案,持續推動執行。
        另一方面,本府為協助萬華區重振商機,自九十二年四月至七月底在本市「西園路佛具街及鄰近之青草巷」及「青年路商店街區」合計辦理六場教育訓練課程及四場具特色行(促)銷活動;此外,並配合中央單位進行大理服飾形象商圈等三場振興商機活動。
        針對前述各項活動,初步已達成刺激商圈活絡效果,經調查捷運運量業已恢復,各商圈消費人潮也恢復約八成以上。
         
      2. 打造產業軸帶-南軟、內科、北科
        本市工業區主要集中分布於內湖、南港二區,約近340公頃,為形塑「內湖科技園區」為高科技產業聚落,已由本人親率市府團隊七度與廠商面對面座談,對於區內廠商最關切之進駐議題,積極籍由「法規鬆綁」方式,七度檢討公告增加認可園區得設置之產業、已兼容製造業、園區策略型產業、相關支援性服務產業、企業營運總部及其關係企業暨外國駐臺經貿科技商務中心等,並放寬區內之製造業、策略型產業及研發設計業者均得附帶從事相關聯行業,該區已登記公司行號家數在這一年半期間成長約95%,截至九十二年八月底止為1,169家。九十一年底之產值已達7,700億新台幣。

        南港軟體工業園區係由經濟部工業局依「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所編定開發、設置,分二期闢建,期程由工業局自行控管。本府配合都市計畫之變更及進駐產業類別之審查,為協助園區發展,已由本市經濟發展委員會成立單一窗口,並成立南港經貿園區服務專案小組,六度赴園區協助解決廠商遭遇問題。園區第一期工程於八十八年十月二十六日完成啟用,五棟建物規劃有111戶,銷售率已達100%;第二期工程於九十二年三月陸續完工後亦開始進行廠商進駐審查作業,截至目前為止經濟部工業局已核准87家廠商承租,並已有29家廠商進駐。九十一年底之產值已達1,200億新台幣。

        以「內湖科技園區」為本市產業發展核心,結合週邊之「大彎南段工業區」,再連結「南港經貿園區」(包括南港軟體園區、第二世貿中心)及規劃中之「北投士林科技園區」暨周邊相關產業支援用地,將可發展出本市之「產業軸帶」,帶動本市產業升級與活絡商機。
         
      3. 完善世界級的會展中心-信義計畫區、南港經貿園區、巨蛋
        為使臺北市透過各類會議及展覽,繼續維持產業發展優勢,信義計畫區有必要提供更多的複合性會議、展覽、商務及旅館空間,並鼓勵企業總部及跨國公司進駐。本府於九十二年七月二日先行公告調整信義計畫區內一般商業區等之使用管制內容,並正進行住宅區等之使用管制調整,以符合政策目標及市場運作需求。另A21世貿三館已於九十二年七月三十一日完工,將可結合現有世貿一、二館,提供2,500攤的會展空間,以形成會展軸帶。未來可增加信義計畫區停車位共計:小汽車677格位、機車535格位,一樓並可作為臨時展覽館,提供365個展覽攤位。而計畫區內外之相關重大工程,也已陸續規劃或動工中,如「北二高台北聯絡道信義支線」、「捷運信義線」、「架空走廊工程」等,透過提供更為完善的公共設施,將可加速本市會展產業之發展。

      4. 多管齊下,招徠商機
        為因應近年來國內外經濟景氣持續低迷,本府檢視現有市府財力資源研訂新版「臺北市振興景氣方案」,規劃以營建業、觀光業、社區互助業、會展業、特色商業、文化產業及生技業等,著手強化各項激勵措施,創造本市最佳商機。

        本方案在本府相關局處配合推動之下,截至九十二年六月底止,161項執行事項中,已執行完成者計50項,其餘事項將持續由各局處積極推辦,以加速振興本市景氣。

      5. 獎勵民間投資
        本府為獎勵民間投資,促進經濟發展,業已研擬「臺北市獎勵民間投資自治條例」(草案)及「臺北市獎勵民間投資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自治條例」(草案),獎勵的對象包括兩大類:第一類為新投資創立或增資擴充規模超過新臺幣五千萬元以上之特定產業;第二類為經市政府核准參與興辦的重要事業或建設,且投資計畫金額超過新臺幣一億元者。

        本府所提供之獎勵措施有五大誘因,包括租稅優惠、利息補貼、勞工職業訓練補貼、優惠租售市有土地及工商輔導等。前揭兩自治條例草案,業於九十二年六月十三日經貴會完成一讀程序。
         

    2. 便利城市:
      為能體現交通、資訊和通訊三方面之便利性,在交通上,我們不自滿於現有捷運路網及公車系統,而是要更進一步的提升大眾運輸系統的使用比率;在資訊上,我們要提供市民更多的訓練機會,提升台北市的電腦普及率,在通訊上,則是朝寬頻、無線及電子化政府邁進,務必達到「一處交件、全程服務」及「多用網路、少用馬路」的目標。
      1. 繼續推動興建捷運初期路網及捷運後續路網
        捷運路線目前已完成67.2公里,九十三年預定完成新店小碧潭線1.9公里,九十五年預定完成板橋線第二階段及土城線7.5公里,至九十五年底英九任滿前預計完成路線總長度76.6公里,且捷運內湖線高架段工程已於九十二年七月十三日舉行動土典禮,目前捷運各線工程已全面進入另一波施工高峰,本府捷運工程局將秉持一貫對工程品質的要求,戮力推動捷運建設,期使捷運路網的服務能擴散到臺北都會區每個角落,提供民眾更優質的生活品質與交通文化。
         
      2. 推動悠遊卡票證整合
        臺北捷運系統在初期路網成型後,目前已成為臺北都會區交通運輸主幹,為進一步發揮大眾運輸路網整合成效,捷運公司配合市府積極推動捷運與公車路線、場站與票證整合等各項工作。

        具體成效包括71條捷運接駁公車路線之規劃;在捷運車站周邊設置41個公車轉運站及公車彎;推廣悠遊卡在捷運、公車及公有路外停車場之普及率,截至九十二年九月十一日止悠遊卡發卡量已突破264萬張,捷運旅客之使用率已超過73%。
        此外,對於提昇大眾運輸使用率極具成效的捷運與公車單向轉乘免費措施,經評估在發揮整體社會最大效益的前提下,將於克服相關硬體技術後,改採雙向轉乘優惠方式辦理。

        悠遊卡自九十一年六月開始營運,目前涵蓋之範圍有臺北捷運、公車、停車場及加值系統(157台捷運和停車場自動加值機、1,800台超商人工加值機)。目前系統設備已甚穩定(故障比率:0.82%),票卡發行亦漸多元(敬老、愛心、愛心陪伴票已於九十二年八月一日啟用),未來將積極結合其他交通領域,達到票證一卡通的目標。
         
      3. 發展智慧型運輸系統(ITS)
        本市目前已推動「智慧型運輸系統」(ITS)計畫,初期已完成如「停車場資訊導引系統」(信義計畫區)及本市「IC卡票證整合系統」等計畫,正進行之計畫有「公車站名播報暨顯示系統」、「快速道路交通監控系統」等,未來本市將依短、中及長程分期推動,並將引入民間資源共同參與建置。

        本府交通局已規劃臺北市聯營公車全面裝設「公車站名播報暨顯示系統」,透過衛星定位系統及液晶顯示器顯示相關公車資訊及播放廣告,可以國、河洛、客、英四種語言播報本站站名及下一個站名,目前已安裝528輛,預計九十二年底前可全面完成裝設。
         
      4. 研究規劃建設輕軌運輸系統
        本市定位輕軌運輸系統為地區性之交通服務,為鐵路及大眾捷運系統提供接駁服務,亦供都會區特定區間之運輸服務;目前輕軌系統規劃有社子島、信義計畫區及內湖科技園區等三個地區,其中社子島輕軌路網本府捷運局已於九十一年七月提報交通部審議,信義計畫區於八十九年十二月完成可行性評估,預計九十四年辦理先期規劃,內湖科技園區亦正規劃研議中。
         
      5. 網路新都續階計畫(電子化政府)
        為因應城市資訊化發展所面臨的挑戰,在下一個四年本府將以「數位城市、行動臺北」為規劃主軸,策劃「網路新都續階計畫」,本計畫推動時間自九十二年度至九十五年度,以『多用網路,少用馬路』、『提昇市府施政效能』及『提昇城市競爭力』為主要目標,並以建置資訊基礎建設、推動電子化政府、發展電子化企業、提昇電子化生活、發展資訊教育、推動城市資訊交流等六項推動策略,藉以創新各項網路便民服務,簡化民眾申辦流程及行政作業流程,營造良好的民間投資環境,提升全市資訊教育素質,以及強化全國及全球各城市間的交流,期望能藉此提升臺北市的資訊化程度,進而使臺北市成為數位化社會的世界級首都。

    3. 更新城市
      為營造本市基礎建設結構性翻新之契機,並培育民間力量共同參與公共空間之改善,以提供市民宜居之優質環境,本府刻正針對傳統市場與攤販、鄰里公園、整建住宅,積極推動各項更新工作,另亦透過民眾參與之地區環境改造計畫,與商店街區與行人徒步區之設立,為形塑城市新風貌注入新的活力。
      1. 積極更新傳統市場、鄰里公園、整建住宅、合理整頓攤販
        積極更新傳統市場、合理整頓攤販:

        1. 本年度起計畫每年選擇三至五處有營運潛力,攤商配合度強之重點市場,予以全面更新室內燈光照明、內外牆粉刷、地坪鋪設、店招統一及裝設空調、美化週邊空地地坪,期創造市場新風貌、新意象。九十二年度已選定松山、河濱、建國等三處市場為重點更新市場。
        2. 針對已無商機、且攤商普遍無經營意願之市場,朝停止使用方向規劃重新利用,或檢討都市計畫變更使用,以提高土地利用價值,如黎忠市場於九十二年六月重新標租予民間超市經營。
        3. 配合經濟部「改善攤販問題五年計畫」及制定「攤販管理自治條例」之期程,修正「臺北市攤販管理規則」為「臺北市攤販管理自治條例」,除將攤販明確定義外,並列入罰則以落實攤販之管理工作,在法規尚未完成修法程序前,先期以加強執行大龍、中崙、坡心(私有)傳統零售市場週邊攤販整頓為主,九十二年上半年期以告發取締無照流動攤販之手段,使攤販集中管理,朝夜市化、主題化、觀光化方向經營,並利用攤販集中區評比之方式加以考核,優良者將優先加以輔導及加強週邊軟硬體設施,不良者除加強其自治會之功能外,若無法改善將專案簽陳市府取消列管資格。
           
        鄰里公園:持續九十一年度社區環境改造計畫鄰里公園規劃案後續工程,九十二年度執行29件,除士林區(基河公園)外皆已完成發包作業;截至九十二年八月五日已有松山區精忠里防火巷改善工程等15案完工,其中松山區介壽里防火巷改善工程等4件已完成驗收,餘13件依進度施作中。

        推動九十二年度社區環境改造計畫鄰里公園規劃設計:九十二年度規劃設計案計22件:九十二年度共規劃30座鄰里公園,22件合約案,截至九十二年6月30日止均己完成全部22規劃案之議價及簽約,其中17案之規劃單位已分別邀集區公所及里長召開期初說明會,現正陸續召開期中審查會,均依計畫進度執行中。

        整建住宅:有關本市23處整建住宅,業公告劃定為本市都市更新地區,本府已研擬住宅貸款利息補貼措施,並編列年度(92至95年)預算補助整宅初期規劃經費。未來三年將優先辦理吳興街二期、基隆路整宅、萬華區南機場十三號基地及大同區斯文里三期等四處地區,除繼續以本府發展局已成立之大同及萬華二更新工作站為更新協調之窗口外,本府發展局於都市更新處成立後,將建立整宅專責組織編制及人員,預計可協助2,339戶居民辦理更新老舊窳陋之建築物,重塑都市景觀並提昇住戶之環境品質。

      2. 加速地區環境改造,推動商店街區、徒步區設立
        加速地區環境改造:為塑造城市多元風貌、提昇景觀品質、帶動地區發展、改善空間環境,本府以民眾參與方式推動「都市空間改造」、「景觀街區規劃」與「行人徒步區劃設」。透過「社區規劃師」相關制度的協助與配合,近期工作進度如下:

        1. 完成本市入口意象改造規劃工作。包括公館圓環、迪化街、關渡宮水岸、內湖科技園區、萬芳交流道、南港向陽路圓環等處。
        2. 徒步區的設置一直是城市宜人尺度的重要指標,且徒步區之規劃一直是街區環境改善與商業發展的重要策略工具,本府已完成設置計有內湖區紫星社區行人徒步區、萬華區西門徒步區、大同區華陰街行人徒步區、松山區健康路四十五巷等行人徒步區4處,成效甚佳,刻正對於本市其他街區設置行人徒步區之可行性進行分析。
        3. 由於民國八十三年十月二十日公佈之「臺北市徒步區闢建及管理維護辦法」,內容過於簡略,無法有效涵蓋或解決行人徒步區於闢建或管理等方面之問題。有鑑於此,本府已擬定「臺北市行人徒步區自治條例(草案)」,未來本條文通過並公布實施後,可使本府相關單位執行徒步區計畫及民間申請徒步區計畫時有所依循,更有助提昇市府政策之正面評價。

          推動商店街區:自九十年度起推動之「臺北市商店街區計畫」,迄今已評選出12處具特色及發展潛力之商店街區進行輔導;九十二年一月至六月底計辦理18場次教育訓練、商圈觀摩及商業經營知能等課程,並與本市工商業團體共同舉辦7場各具特色之行(促)銷活動;另亦針對受輔導之商店街區辦理整體及個別評獎事宜、聯合促銷活動與文宣品印製,以提昇其整體形象。另自九十三年起將針對本市未來具發展潛力之商圈,續提供每年5處商店街區之相關軟體面(如課程、觀摩培訓等)服務,並規劃集結相關領域之專家學者成立商圈服務顧問團,以統籌本市商圈各項申請事宜之評估與採辦建議。

      3. 擴大城市綠美化範圍,引進民間資源與活力
        本府工務局公園處將加速闢建公園、綠地、廣場、兒童遊樂場及河濱公園,以提昇每位市民享有之綠地面積,滿足市民休憩及都市防災之需求,並以開花性灌木、觀葉植物、地被、草皮等較耐旱之植栽加強美化重要道路、圓環、綠地等處。另針對已逾十年之老舊公園,研擬大型公園更新計畫,將設施汰舊更新,以滿足遊客之使用需求。對於面積一公頃以上既成公園之維護,將朝落實公園認養維護及委託經營管理方向,以期引進民間資源與活力。

        本市為推動未開發土地之綠美化工作,達到都市綠美化及改善都市景觀之目標,訂定「臺北市建築空地管理維護辦法」,該辦法係以透過容積獎勵之機制,鼓勵土地所有權人於土地開發前投入民間資源,進行空地環境綠美化或提供公益性設施供公眾使用,並鼓勵策辦相關社區公益活動、公共藝術設置等等,目前於信義計畫區業已有部分私有土地完成綠美化且提供公眾使用,頗受好評。

    4. 人文城市
      建構一個優質的人文藝術城市,是台北不斷追求創新與卓越的重要基礎,本市除了持續推動全人及終身教育,創造優良的學習環境與條件,更積極於藝文環境與空間的保存與創造,從活化古蹟、保存城市的歷史記憶、藝文活動的國際化與社區化、藝文人口的開拓,乃至文化創意與觀光產業的規劃與推動,其目的都在於創造更好的人文生活環境與品質。
      1. 推動優質之全人及終身教育

        1. 推動全面實施英語教學:本市為因應全球化趨勢並縮短貧富差距,自九十一學年度起推動國小全面實施英語教學,並設置推動委員會,協助推動相關事宜。
        2. 推動國民教育教學創新九年一貫課程:本市以學校群組方式運作,期藉由校群間定期開會、任務分工、相互研討之資源共享、經驗分享模式,共同協力推動新課程,以增進對新課程之瞭解與專業知能之開發。
        3. 設立12所社區大學:八十八學年度假木柵國中試辦全國第一所社區大學(文山社區大學),受到市民熱烈歡迎,至九十二年初增設為12所,完成每一行政區設置一所社區大學之目標,而五年來選課人次多達105,678人。本市12所社區大學採公辦民營方式辦理,其中10所社區大學為委託辦理,採上網公告公開評選法人團體,其中兩所為選定辦理,採公開評選私立學校辦理。
        4. 居家學習網路教學系統:在SARS疫情影響下,為考量遭到隔離及停課之學生,有效彌補中斷之課程學習,本府教育局動員近300位高中、國中、國小各學科輔導團老師,組成臺北市學生「居家學習」小組,提供線上同步/非同步之影音教學與複習機制,免費提供學生居家學習,另外,結合22家業者提供之免費數位學習資源,以嘉惠許多在SARS期間無法到校學習的莘莘學子,經過統計本次居家學習機制,上網點閱人次高達85萬餘人次,再加上透過各有線電視業者提供的電視頻道播出,總計使用人數已超過100萬人次以上。
           
      2. 促進城市文化復興
        活化古蹟、保存城市歷史與傳統藝術:本府推動古蹟活化再利用,如設置松山菸廠文化園區、孔廟及芝山岩古蹟保存區及周邊整體規劃,透過古蹟保存以活絡地方發展。另推動寶藏巖藝術村之規劃,以保存城市記憶及振興文化產業。著手三腳渡擺渡口之環境整建,重塑水文歷史脈絡。興闢電影主題公園,保存原煤氣公司之歷史性建築,拓展西門地區文化活動之空間。此外為發揚傳統文化,傳承民俗技藝,除透過藝文補助,鼓勵傳統藝術團隊辦理演出及研習活動,並由社教館及市立國樂團規劃辦理技藝傳習課程及演出,以培育傳統藝術人才及推廣傳統藝術。此外,並進行古蹟或歷史建築維修,選擇適合者再利用為傳統藝術表演場所,包括中山堂、紅樓劇場、保安宮廟埕等地。

        普及藝文活動:本府每年辦理「傳統藝術季」、「臺北電影節」、「臺北(國際)詩歌節」、「臺北文學獎暨出版節」、「臺北音樂季」、「臺北藝術節」及「公車暨捷運詩文甄選及推廣活動」,以提昇藝文欣賞人口,去年參加人數估計達六十萬人;推動「街頭藝人」使用公共空間,以使臺北街頭活潑有趣;並發行「文化快遞」月刊八萬冊,提供即時、完整、雙語的臺北市當月藝文活動資訊,供市民從事休閒活動參考。此外,為推動古蹟活化與再利用,本府將「臺北當代藝術館」、「牯嶺街小劇場」、「林語堂故居」、「錢穆故居」、「市長官邸藝文沙龍」、「臺北之家」、「紅樓劇場」、「圓山別莊」(以上已完成), 、「北投溫泉博物館」、「芝山岩展示館」、「蔡瑞月舞蹈研究社」、「布政使司」等等(以上進行中),透過委託民間經營管理方式,引進民間創意及資源,開創多元豐富的藝文空間。

        促進本土與國際對話:在全球化與本土化的兩大國際潮流中,本府積極推動國際文化交流,以藝術文化增進本市和國際社會對話。如舉辦「歐洲論壇」,進行「駐市藝術家交換計畫」,邀請國外藝文團體前來本市訪演等,不只開拓市民的文化視野,也促進本市與國外其他城市的文化交流與合作。

        建立文化指標:本府已委託民間機構進行本市文化指標之建構,期建立兼具本市文化特色,且可與國際上進行比對的臺北市文
        化指標系統,作為文化施政參考,目前這項指標系統大致已建構完成,即將據以進行臺北市九十二年文化指標之實務調查。
        振興文化產業:為振興本市的文化產業,讓文化事業能夠成為好生意,本府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積極進行臺北藝術中心、城市文化觀光交流中心的規劃、辦理與文化產業有約系列座談、籌備「臺北市文化產業發展委員會」、進行文化產業基礎調查、開闢文化觀光景點、媒合企業與藝文團體的合作等,並將持續進行文化產業各項調查與分析,研訂中、長程發展計畫,以創造文化發展的商機與生機。

        推動社區文化紮根:本府自九十年起首先提出以「文化就在巷子裡」做為臺北市社區文化推展工作之中心概念,強調社區的藝文發展應該是以最親近市民生活的方式來進行,社區的藝文活動應該是以社區居民的需求為思考起點。九十二年度本府期望能更加豐富「文化就在巷子裡」的精神,發掘更多社區文化生活的層次,並將概念向市民推廣,經由培訓社區人才課程的完整規劃,引導社區居民自己經營生活內的文化意涵,給予社區民眾更多自主經營文化活動的機會與空間。自九十二年五月起共招收230名對臺北市社區文化有興趣的民眾參與培訓,規劃各種課程、社區參訪、工作坊等激發民眾對社區文化的想法,並有實務作業讓民眾實地規劃「社區文化地圖」,提供民眾持續經營社區文化之方向。

        推展觀光事業:以「打造臺北觀光新天堂」為願景,全面更新都會旅遊資源,提供更多元與高品質的遊憩選擇,定期推廣大型觀光活動,行銷本市湯、花、美食、藝文、購物之特色,全面提升觀光服務品質,打造國際人士易遊的旅遊環境,積極推廣會展觀光,爭取國際會議與展覽在臺北舉辦,厚植觀光產業競爭力,鼓勵同業結合與異業結盟以擴大利基,加強國際觀光行銷。
        本府交通局於九十二年上半年除發行觀光季刊以外,更舉辦「湯花戀」(泡溫泉加賞花)、「2003台北打牙祭」等觀光遊憩活動。為促銷臺北觀光旅遊市場,特結合本市多元化之觀光資源,以「臺北館」名義整體行銷,赴臺中(4/17-4/20)及高雄(5/2-5/5)參加第三屆臺灣國際旅展及2003高雄旅展,以吸引中南部遊客至本市觀光。另為加強推動溫泉健康休閒活動,本府交通局於捷運北投站?設臺北市旅遊服務中心,並於九十二年四月十五日與北投區溫泉發展協會辦理「臺北市旅遊服務中心北投站開幕暨避SRAS祈福活動」,增進地方繁榮。去年到訪本市的國外旅客有2,126,601人次,國內旅客16,214,188人次,皆創歷年之新高。

      3. 全方位悠遊臺北

        1. 臺北畫刊引領讀者,臺北街頭巷尾走透透
          臺北畫刊自第四二三期開始「臺北街頭巷尾」專題報導,以每一個行政區內深具特色的街道巷弄為主角,藉由當地的資深住戶帶領大家了解街路史及生活點滴。
        2. 悠遊臺北探索館
          為讓市民對市府各項建設、都市發展歷史及市長平日工作情形有正確的認識與瞭解,本府邀請里鄰長、模範勞工、親子各階層市民參觀臺北探索館,以寓教於樂的方式,向民眾傳達政府施政的理念與成果。迄今年八月底為止,參訪人已達70,042人。
           
      4. 編纂臺北市志
        臺北市地方志書之纂修業務具高度專業性,而且志書內容需有豐富的史學素養為基礎,才能達到「存史」之目標,並提供各界參考。本府文化局所屬文獻會,將擬定詳細執行計畫,循序自九十四年度起編列相關預算,執行纂修臺北市志工作。
         
    5. 健康城市
      本府以推動臺北市成為健康城市,使市民成為健康快樂的現代人為職志,推動各項政策營造健康的大環境,建構健康家庭與健康生活圈,期使本市躍升為亞太健康新都會。
      1. 全面動員,迎戰SARS
        為強化本府醫療衛生應變系統,本府正緊鑼密鼓的建構醫療衛生防護網。疫情一旦發生,醫療衛生防護網立即啟動全市動員抗疫。另本府於九月二十七日暨九月二十八日,假圓山飯店辦理「2003年亞太城市SARS防疫論壇」,廣邀國內外〈如新加坡、香港、越南等〉專家學者,齊聚臺北市,交換各地抗SARS的經驗,亦藉此推動城市聯防,主動掌握鄰近國家疫情動態,以期阻絕疫情於國境之外,保護市民安全。
         
      2. 開發及推廣各式健康餐飲〈健康盒餐〉
        均衡的飲食是健康的根源。本府依據市民的工作量及飲食習慣,與本市各餐飲業者合作,開發健康套(桌)餐、健康盒餐、推廣「健康盒餐進校園」、開發「減熱量、減油量」健康烘焙食品、提供各種健康食譜、發展各地特色食品健康化、推動「連鎖速食業」、「西式自助餐」及「觀光夜市」產品標示熱量、發展「健康食圖」線上e覽,期望市民能攝取均衡飲食。

      3. 廣建市民運動中心
        為推展全民體育,提供市民完善運動休閒空間,給予市民一個優質的運動休閒環境,促使養成良好運動習慣,本府積極規劃興建各區市民運動中心的興建,第一座是中山區運動中心,已於今年三月開始委外營運,目前?日使用者逾二千人,極受市民歡迎。第二座市民運動中心─北投區市民運動中心(北投石牌公園)預定於九十二年十二月底完工,有關該中心委託經營管理實施計畫〈草案〉業已完成,將可配合完工驗收作業前徵選委託經營單位,於九十三年三月前日正式對外開放,未來將成為北投區運動推廣中心。

        另本府自九十年起計劃逐年將各級學校現有之露天冷水游泳池設備,改善為室內溫水游泳池,俾利全年皆可推展游泳運動,且提供周邊無泳池學校游泳教學空間,至九十一年底已擇定22所學校進行改善工程,其中已完成12所學校,九十二年基於本府財政考量,將賡續推動7所學校冷水游泳池改為溫水游泳池工程。九十二年暑假期間七十所學校及市立體育場辦理之暑期泳訓營,計有63,593人參加,成效良好。

        又為藉助民間資源參與公共事務,增進市產營運效益,提供本市松山區濱江段一小段四五一地號土地,用以設置小型賽車運動場,供小型賽車、摩托車、兒童專用練習車之運動及相關服務場地(以下簡稱小型賽車場),並委託民間經營管理,以推廣休閒、運動、娛樂、健康與具有教育性的戶外活動,落實競速駕駛安全教育功能,以達到導正飆車風氣之功效,預定於九十三年六月前完成本市小型賽車場設置與對外開放營運事宜。

        本府衛生局為增進民眾對健康體能促進的重視及認知,藉由十二區衛生所衛生消保活動辦理健康伸展操教學及市民體能檢測,結合民間社會資源辦理健康體能促進研習訓練及健康操比賽,主動深入職場、學校、社區,加強宣導健康體能並協助體能檢測活動,推廣上班族身心健康操及全民健康活力操。
         
      4. 建構各慢性疾病優質照護網絡
        本府衛生局自九十一年度起,即全面建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及憂鬱症等慢性疾病的預防與照護機制,落實優質照護服務網絡,提供民眾高品質的醫療服務。
         
      5. 促進國際衛生交流,邁向亞太健康之都
        本府衛生局補助在本市辦理之各項國際性醫療保健研討會,積極參與相關國際會議或論壇,爭取國際社會對臺灣的瞭解。並就本府衛生局市醫重點發展政策安排相關主管至國外參訪,以提供本府衛生局暨所屬市立醫療院所未來規劃發展方向與整合策略之參考,並安排國外衛生單位與本府衛生局互訪,俾達到觀摩學習,擴展國際視野之效果。
         
    6. 福利城市
      營造一個福利城市,應不只是福利補助的提供,更是市民福利權利意識的提昇,以及解決問題能力的增進。本府除創新推動低收入戶家庭與第二代子女之各項脫貧計畫外,並拓展庇護工場及社區互助產業,以增強弱勢者就業職能與發展契機。而保障勞工權益與提昇原住民就學與就業機會,本府亦有多項具體可行的福利措施。
      1. 推動低收入家庭及第二代脫貧方案
        本府社會局結合民間資源首創「家庭發展帳戶」專案,協助低收入市民以有效的方式累積脫貧基金,供作生涯發展之準備,進而回歸主流社會,減少對社會福利之依賴。自八十九年七月一日起試辦,預定三年內輔導100位低收入戶穩定就業,快速有效累積資產。至九十二年六月累計有69戶低收入戶參加,儲存9,904,285元。已有22 戶脫離低收入戶行列,達成創業、購屋、就學深造之夢想。另為協助低收入戶子女以自己能力為個人升學與就業儲備競爭力,突破困境,創造更好之機會,進而脫離貧窮,特辦理「臺北市出人頭地發展帳戶」脫貧專案,並提供低收入戶子女工讀及學習機會。於九十二年五月九日至三十日接受申請,於九十二年七月一日開辦,為期3年,以協助脫離貧窮。
         
      2. 加強宣導「臺北市勞工權益基金」的使用
        本府自九十年五月一日始率先設立3億元「臺北市勞工權益基金」,照顧弱勢勞工,制定「臺北市勞工權益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自治條例」及「臺北市勞工權益基金補助辦法」,以政府後援之經濟力量支持勞工,協助因雇主不當解僱、關廠歇業、發生職業災害、職業病或其他重大勞資爭議循司法途徑時之訴訟費用、律師費及生活費用。
        臺北市勞工權益基金截至九十一年七月底尚有基金3億元及活期存款16,890,480元。由於基金3億元係屬循環基金,不限於運用其孳息。同時,本基金每年尚有違反勞動基準法及就業服務法年度罰鍰收入提撥30﹪撥入之挹注,其金額每年約為680餘萬元。截至九十二年八月底補助總金額11,510,113元,每年補助金額約需500餘萬元,以現有基金3億元,加上罰鍰收入的撥入,足以支應補助費用之所需。
         
      3. 大力推動「飛鳳計畫」
        本府社會局推出「飛鳳計畫」,是希望協助佔了北市一半以上人口的婦女就業,讓臺灣的婦女在全亞洲享受最好的福利。如(1)辦理「社區互助,鳳飛臺北」婦女節慶祝活動,邀集民間團體、政府部門提供婦女就業創業之諮詢服務,協助婦女連結資源,參加人數達500人以上,現場諮詢服務250人次以上。(2)結合本府各局處辦理「飛鳳計畫」,推動社區互助產業,加強婦女職業訓練,就業輔導媒合,創業輔導,就業觀念宣導等。目前委託辦理訓練五梯次220人,另補助12個民間團體辦理社區互助方案,預計輔導215人。本府建設局為配合本計畫提供創業育成諮詢、申辦公司諮詢服務與中小企業輔導等服務項目,分別於九十二年五月二十三日與七月十八日籌辦「微型企業創業貸款融資說明會」與「微型企業經營管理研習會」活動,協助欲創業者正確規劃創業計畫,並能運用政府政策工具取得經營所需融資,解決資金不足、貸款不易的困境,共計有203人次參與。(3)推動福利社區化社區互助方案,輔導北投區東華及奇岩、文山區景慶及指南、大安區成功及錦華、大同區慶安、中山區吉林等8個績優協會參與「飛鳳計畫」,如老人送餐、共餐、關懷訪視、兒童課後照顧輔導、協助弱勢婦女短期就業及技能培訓等福利社區化方案。

      4. 庇護性工作-加強身心障礙工作權
        為增加中重度身心障礙者就業機會,積極開發公有房舍或土地資源,以委託方式設立身心障礙者庇護工場,九十二年度完成庇護加油站、捷運善導寺庇護商店開發,並繼續辦理捷運南勢角及奇岩站庇護商店之開發,以專業輔導協助庇護工場經營,建立模式加以推廣,提供更多就業及職訓機會,並藉由社會教育宣導,提升身心障礙者就業能力形象,開拓就業政策空間。

      5. 保障原住民就業、就學及住宅之福利

        1. 在就業方面:
          1. 落實執行「臺北市促進原住民就業自治條例」及「原住民族工作權保障法」,保障原住民工作權:達成本府各機關五十分之一進用比率的原住民職工。並在十二個區公所設置「原住民服務櫃臺」,配置一名原住民服務員。
          2. 強化原住民經濟事業體質,提供有效之專業諮詢、訪視服務及解決策略:成立「臺北市原住民企業經營管理技術顧問團」,以強化原住民企業體質,提昇產業競爭力
          3. 推動原住民民族商場,營造原住民族產業多元行銷之發展環境:自九十年五月起陸續設立「臺北市兒童育樂中心原住民族工藝展示館」、於市政大樓地下二樓設立「臺北市原住民產品專櫃」、於捷運板南線市府站成立「臺北市原住民文化藝品展售旗艦店」。
          4. 提供原住民就業及職訓機會,提昇其職業技能與專長:舉辦系列職訓專班,並創立「臺北市原住民人才育成中心」,落實「訓用合一」,設置「原住民e化遠距教學線上學習網站」。
        2. 在就學方面:
          1. 成立原住民教育輔導中心,推動原住民族終身學習環境,落實「原住民族教育法」,建立完善的教育輔導系統及原住民成人教育實施計畫。
          2. 解決原住民學生生活問題,使其安心就學順利完成學業,發放原住民學生(高中職及大專院校)就學生活津貼。
          3. 補助原住民購置電腦設備,以提昇臺北市原住民資訊教育水準。
          4. 落實推動原住民語言巢政策,強化原住民族語推行及傳承工作:自九十年七月起在本市十二區全面推動「原住民族語言巢」教學環境。
        3. 在協助解決居住問題方面:
          1. 提供10﹪的國宅比例出租予原住民族,並以專案方式提供東湖C基地42戶及東湖E基地35戶集中住宅社區,供本市原住民承租。
          2. 制定「臺北市原住民婦女扶助自治條例」,除提供原住民單親、不幸的婦女房租津貼及優先承購、承租國宅及生育補助等協助。
          3. 提供外縣市原住民安全、舒適及免費之臨時住宿服務。
          4. 為協助原住民減輕購屋負擔,本會提供購屋補助每戶新臺幣15萬元。
             
      6. 市民福利講清楚
        臺北電臺製播就業輔導節目,提供就業情報以及勞工職業訓練,協助解決中高齡失業人口與負擔生活家計婦女就業問題。製播關懷輔導弱勢團體節目,呈現臺北有愛,人間有溫暖;製播外勞專屬節目,提供在臺外勞一解思鄉之苦,協助營造福利的城市;臺北畫刊各期「臺北櫥窗」單元,企畫「臺北幸福進行曲」,介紹臺北各項便民服務,讓民眾能夠充分了解並善加利用。
         
    7. 永續城市
      追求環境的永續發展是里約熱內盧「地球高峰會議」--「21世紀議程(AGENDA 21)」的重要結論之一,身為地球公民的一員,建立永續發展城市是市府當然的責任,因此市府戮力推動北基垃圾合作處理計畫、加速資源再利用、提升水資源利用率及污水下水道用戶接管率,為達成永續的城市努力不懈。
      1. 北基合作處理垃圾
        北基合作案於九十二年七月四日經臺北市議會審議通過後,已於九十二年七月二十一日在行政院環境保護署郝署長共同見証完成簽約作業。

        另試燒及檢測分析計畫亦已於九十二年七月二十二日展開,為使各界瞭解試燒及檢測計畫執行情形,本府環保局於九十二年七月二十九日邀請各媒體記者親臨試燒地點-內湖焚化廠,深入採訪計畫相關內容。有關試燒及檢測計畫內容依規劃期程,為期35日,於九十二年八月二十五日完成試燒及檢測計畫報告書,並召開監督委員會議審查,審查通過後,於九十二年九月十五日正式代處理基隆市垃圾,預定為期十五個月。

      2. 加速資源再利用
        本府環保局為加速資源再利用,將持續推動下列資源回收措施:
        1. 強化本府環保局回收體系,持續推動資源回收週收五日分天分類政策。
        2. 輔導全市民間回收業(列管99家)妥適運作,疏減政府清運人力機具預算支出壓力。
        3. 建立多元化回收管道,提供民眾便捷的回收方式(包括補助學校、社區、機關推動資源回收工作及協助社福團體設置合法舊衣回收箱等)。
        4. 持續資源回收分類民營化工作(目前全市資源回收物分類工作皆已完成委外民營),減少政府分類人力、機具等經費之支出。
        5. 推動廢大型家具再生利用(已於中山足球場設立「再生家具再利用展示場」),發揮廢棄物再利用之功能。
        6. 推動源頭減量工作,配合環保署公告執行「購物用塑膠袋及塑膠類免洗餐具限用政策」。
           
      3. 提升水資源利用率,提供高品質自來水
        臺北自來水事業處依管網改善中程計畫汰換逾齡管線,截至九十二年六月底止已汰換15公里,分區循環檢漏,配合民眾報修漏水,進行24小時修漏,每日追蹤修漏工作進度,賡續建置自來水管線地理資訊系統,配合汰換管線作業檢討汰換時程,另試辦小區計量,配合抄表作業與改善成果進行分析比對,多管齊下積極提升水資源利用率。
         
      4. 持續提升污水下水道用戶接管率、改善水污染
        本府工務局衛工處職司本市污水下水道建設,全力提升污水下水道用戶接管普及率是近年最重要的工作目標,截至九十二年六月用戶接管普及率已達64.45%,接管戶數為428,608戶,完成用戶接管區域環境品質顯著改善,污水四溢、臭味撲鼻的景況已不復見,顯示污水下水道確實已發揮功能,但對基隆河水質與臭味改善的程度卻無法令市民滿意,本府工務局衛工處對此已研提「基隆河污染削減計畫」,希望藉由「提升普及率」、「截流污水」及「強化稽查」三管齊下的「正本清源」方式,改善基隆河污染狀況。

    8. 八、安全城市
      打造一個以人為本的安全城市,維護良好治安、保持順暢交通、提供安全的公共場所與勞動場所、以及健全災害防救工作,是全體市民對市政滿意度的首要指標,亦是提昇本市國際競爭力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工作。面臨經濟高度成長、產業日新月異的新型都會型態,如何提供現代化的服務,打造e化時代的安全城市,一直是本府市政建設的重要課題。
      1. 治安
        本市治安工作採預防與偵查並重之理念,全面加強預防犯罪、消除色情、賭博等犯罪誘因場所、提升偵查犯罪技能與設備及增強執法強度與頻率等多管齊下,已顯現了初步成果;為進一步提升維護治安成果,未來將以一個觀念(全民共治、軟硬兼施)、二個方法(治安政策由下而上、勤務制度因地制宜)及三個措施(民眾真正參與、警政落實執行、犯罪偵防並重),訂定十項預防犯罪策略。
        本市暴力犯罪?十萬人口發生率20.1件,是五大都會區中成績最佳者。竊盜犯罪亦復如此。

      2. 交安
        本市交通執法工作係以安全與順暢為目標,強力取締各類交通違規、清除道路障礙,並輔以綿密的交通宣導教育及交通疏導,本市交通得以持續改善,交通事故死亡人數亦大幅下降(九十一年全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數81人創本市改制院轄市以來之新低)。惟我們並不以此自滿,為進一步建構「行車有序、安全無虞,以人為本」之安全順暢交通環境,訂定四項策略,全面賡續維護交通。今年以來死亡人數比去年同期增加,值得交通及警察單位注意。

      3. 公安
        本府消防局依本市特有人文及建築物特性,參酌國外先進國家,研訂「火災預防條例草案」,規範用火、用電及避難安全管理等措施,以強化本市火災預防工作。另運用e化安全管理系統進行管控,全面執行落實「年度建築物消防安全檢查計畫」及「爆竹煙火與瓦斯業管理」,並推動消防安全設備檢修申報、防火管理、防焰規制、特定場所容留人數管制、大型賣場動態演練與高層複合用途建築物自衛消防編組驗證等作為。
         
      4. 勞安
        本府勞工局致力提昇勞動安全,希望所有業主重視勞工安全,主動做好勞動安全檢查,積極改善勞工的職場安全與衛生環境,而提出下列相關的措施:

        1. 裝修工程勞安,加強通報、檢查及輔導
          經濟不景氣,工作機會減少,許多不具施工安全衛生觀念的外縣市小型事業單位遠道至臺北以低價承包室內裝修工程,對本市勞工安全造成不少衝擊。九十二年六月三十日本市敦化南路富邑大樓室內裝修工程發生雇主2人勞工1人死亡之火災即屬之。本府勞工局勞動檢查處除就室內裝修加強稽查外,並加強承攬事業單位之安全衛生宣導、輔導,以期降低職業災害。
        2. 後SARS勞安,督導建立標準作業程序
          為遏止『後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病毒』之危害及擴散,本府勞工局勞動檢查處訂定「SARS預防專案檢查計畫」,除事先行文受檢單位,呼籲依法令規定辦理外,另對區域醫院、診所及南港軟體工業園區等實施專案檢查(九十二年五月至六月共計檢查547家次),並持續依據行政院「醫院環境安全衛生查核輔導行動計畫-醫院安全衛生查核」實施『後SARS』三大重點項目檢查。
      5. 防災
        為落實防災教育從根做起,本府消防局於九十二年元月份針對幼稚園、國小、國中學子舉辦12梯次「消防營」活動及「兒童防火、防震繪畫比賽」,頗獲各界好評。九十二年三月八日結合北投區衛生所假大豐公園辦理「消防風水師」防災宣導活動,九十二年三月三十日假新光人壽摩天大樓站前廣場辦理三三一地震週年防震宣導活動,四月十二日假明水公園舉辦「無鐵窗社區」初期防火宣導活動,呼籲市民做好防災工作。另為因應防汛期颱風來襲,特結合各區辦理防救災綜合演習。

        另為防範八月三十一日凌晨蘆洲大火事件之發生,應強化本市公共安全管理,爰擬「臺北市政府公共安全管理綱要計畫」,針對救災安全空間、建築物公共安全、防火安全管理及加強防災宣導等方面,研擬具體可行之執行策略方針,強化本市公共安全管理工作,為市民創造一個快樂的生活空間。

     

    肆、未來三年施政重點

    1. 營造最適投資、經營、運籌與產業根留台灣之環境
      在體制整備方面,透過組織整併與改造,成立專屬局處:建設局改制產業局、成立觀光專責單位、並爭取松山機場納入兩岸直航,設立機場管理專責單位。

      在營造最優投資環境方面,除積極籌劃南港第二世貿展覽館、建構全民英語環境外,並提供高品質住宅及雙語學校,以吸引世界級人才的駐臺意願。市府將成立海外常駐經貿據點,將招商例行化,以吸引跨國外資企業在本市設立全球或區域營運總部。此外市府將籌設全球台商服務中心,讓台北成為全球台商最佳運籌基地。
      本市將積極爭取松山機場直航,推動市港合一,賦予台北競逐國際吸引投資之條件,實現企業全球經略在地營運的願景,強化產業根留台灣的意願,進而讓整個北台灣經濟重現活力。

      在強化國際參與方面,除積極爭取各項大型國際會議與商展在台北舉辦,市府並將規劃籌辦2006年臺北國際博覽會,以行銷臺北市,提昇國際能見度。
       
    2. 大刀闊斧調動公共資源,推動重大都市更新
      在重整與調度市有資源方面,本府將評估國中、小校地及各項公共設施使用現況;檢討校地合併或釋出的可能,以增加地區所需公共用地,並以萬華及大同區優先辦理。另市府將調整大型市有用地(如廣慈博愛院與勞工職訓中心)之土地使用,在兼顧老人安養與勞工服務品質的前提下,讓低度利用效益的市有土地能成為推動信義、南港、大同地區都市更新之籌碼。
      至研議多年的諸多重大都計開發案將不再任其繼續空轉,本府將針對各案訂出時間表逐月管考,以三年為期,交出進度成績單。如空軍總部、台鐵台北機廠兩案應完成規劃,關渡平原、建國啤酒廠兩案應進入局部開發階段,華山藝文中心、士林紙廠兩岸應完成開發。

      另本府全力推動整建住宅更新重建,未來將優先辦理吳興街二期、基隆路整宅、萬華區南機場十三號基地及大同區斯文里三期等四處較具發展潛力之地區,以協助二千餘戶地區居民改善住戶環境品質。又本府將持續落實台北市社區營造計畫,以延續市民主義之精神。此外,每年將整修三至五處傳統老舊市場,並配合整頓市場周邊違規攤販,締造傳統市場新風貌。
      此外,本府將透過鼓勵民間投資興建與管理維護的方式,推動街道家具之設置及營運,並開放國際競標,希望三年內完成臺北市30條主要幹道街道家具之全面更新,形塑台北街頭新風貌。
       
    3. 推動體制改革、創新市政服務、市政開源節流
      為了因應財政困難、節省人事成本,也為了加強政策統合機制、減少協調溝通介面,本府組織再造刻正朝「最適規模的市府」理念進行宏觀調整。目前已有具體成效,如國宅處、公車處等四案,已進入實質整併程序。未來三年擬持續依市政需要,以四大原則包括
      1. 強化決策機制、減少組織介面,以增強本府即時反應能力;
      2. 權力與資源下放,使權責相符;
      3. 加強局處專業化;
      4. 創新與轉化服務方式、選擇與建立委外機制等,大刀?斧持續整併一、二級局處與單位,預期調整的目標為將本府目前員額總數至少縮減7%。

        在服務創新方面,市府於未來三年將至少完成五項市政革新,例如:館舍委外及經營管理作業、持續推動殯葬革新(如建立殯葬業評鑑制度或證照制度)、逐步擴大目前養護業務試辦外包之路段,逐步達成委外管理目標、以及建立市府跨局處的客服中心等。

        在開源節流方面,市府除將建置收費資料庫以充實市庫外,並將透過公開招標方式,將行政郵電費用以整包談判方式尋求最有利折扣,如此將可節省巨額支出。
         
    4. 持續建置網路新都,推動三重(政府、市民、市場)E化
      建置網路新都,首要在於解決基礎建設問題,台灣資訊產業力量蓬勃,故政府職能在於透過協商讓市場力量在兼顧公益的情況下完成基礎建設。我們相信如此機制將大大提升台北市的家戶寬頻率,與解決資訊通路到家戶「最後一程」(last mile)的問題。另外市府將研議公共設施(如捷運站、市政設施、甚至燈桿)委託民間建置無線網路環境,我們相信如此模式一啟動,台北市將成為全球首區一指的無線網路城市。

      在市民E化方面,提供數位學習(e-learning)環境,提高中高齡市民上網比例、協助NGO/NPO e化、市政「客服中心」(call center)服務人數、寬頻家戶數都是可提升的指標。

      在政府E化方面,提供電子便民服務、市政資訊以電子或通訊告知、三年內完成公文線上呈核以加速人力提升、將整合公共資料庫以深化服務甚至開闢市政財源(如不動產資料庫)、提高電子投領標比、與資訊安全法案通過數皆為努力的目標。
      我們認為IT產業並非狹隘的資訊業,故在市場E化方面,推廣生物辨識與視訊科技於市政之應用、全力提升知識產業佔本市經濟活動比率、透過公共採購提升新技術應用件數、本市IT產業高級人力培訓數、IT產業行銷活動與event數,都將是評估的指標。
       
    5. 充實文化運動空間,創造市民優質生活
      本府將於92年底完成巨蛋體育場BOT之規劃,93年完成招商並動工,96年完工。本府亦正積極進行預定座落美崙公園旁的台北藝術中心的規劃,並於三年內動工,希望透過文化、藝術、生活、產業與空間環境的總體規劃,提供台北一個大型多元的音樂表演場所及休閒娛樂空間,以深化城市文化意象與產業競爭力。本府未來三年將至少完成六項重大文教設施(剝皮寮、電影主題公園、萬華文化會館、台北文化園區、設置台北市古蹟識別系統),以塑造台北為大型藝文重鎮,成為全國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醞釀基地。本府將至少完成五項市民體建休閒設施(小巨蛋及北投、中正、南港、內湖區市民運動中心)。
       
    6. 親山親水活力健康,全力推廣國際觀光
      為使本市整體都市環境與自然空間產生更佳互動關係,本府將計畫分年分期逐步完成藍色公路軟硬體工程;先期工作除已加速促成本市藍色公路開航,並針對藍色公路沿線河岸空間,同步進行景觀改善與遊憩設施工程,為市民創造更優質觀光休閒環境。
      同時基於「發展親山親水生態旅遊,推廣休閒農業」之觀光政策,親水生態旅遊以推展臺北市淡水河、基隆河藍色公路航線為主軸,向南延伸到新店溪寶藏巖,向東到饒河街,向北到淡水,改善沿線河岸景觀,並將河岸近一百公里的腳踏車道全部串連,使遊客能體驗更多元的活動類型。

      由於本市三面環山,為提供市民休閒登山之重要去處,除針對本市M型天際線進行路線評估及調查外,並將全市登山步道依其交通可及性、市民前往頻率等因素進行系統分析,以作為未來鼓勵民間參予認養及施作優先順序的參考,計畫於三年內完成台北市25條親山廊道的規劃及設計、市區廊道指標及入口意象設置。

      而台北市的另一項重要觀光資源-溫泉,也是未來休閒觀光的重點,本府將健全溫泉開發管理,推動北投纜車計畫,結合北投溫泉區地熱谷、北投溪、北投公園、溫泉博物館等重點,串聯成充滿生態、文化、知識、休閒之旅遊動線,推展北投觀光事業,帶動地區繁榮。銜接既有交通運輸系統,提供便捷之轉運及新穎的遊憩體驗。另外貓空地區因自然景觀豐富及觀光式茶園林立,每逢假日必吸引大量民眾上山健行及賞茶;本府為了提升貓空地區觀光品質、促進地方及商業繁榮,並提供遊客另一種運具選擇,因此規劃設置纜車系統以活絡地方經濟及吸引觀光遊客,為加速推動該地區纜車系統,本府交通局已辦理委託技術服務工作,以進行纜車系統路線場站之初步設計、環境影響說明、水土保持規劃和BOT招標作業規範擬訂,預計92年12月底完成各相關規劃,預計95年底可興建完成。
      為因應未來可能的兩岸直航,本府預先對兩岸觀光與台北觀光客倍增作好準備,如培訓台北專業導遊、推動台北寄宿家庭(homestay)計劃等。
       
    7. 2010垃圾全回收、營造永續城市
      為了重申對臺北市永續發展的承諾,市府期許在2010年達到「資源全回收,垃圾零掩埋」的目標,使台北成為資源循環利用的先進都市。為了達成此一目標,相關的輔助計畫及配套措施將一一執行,未來本府將推動「焚化飛灰再利用計畫」、「焚化底渣再利用計畫」、「推動廚餘作堆肥使用計畫」以及「山豬窟掩埋場延長使用計畫」,透過引進荷蘭底渣再利用規範,以擴大焚化底渣再利用範圍;利用飛灰進行再利用試驗,建立與煉鋼業者的合作關係;加強掩埋場公害防治與回饋措施,以尋求地方支持山豬窟掩埋場延長使用計畫。此外為了達成能源消耗零成長的需求,將制定「綠色台北綱要計畫 Taipei Agenda 21」,並逐年提升政府綠色採購比率,在93年達到60%以上,另將推動低污染省能源的交通工具,推廣低污染機車及電動腳踏車,進行本市低污染公車執行計畫,及配合未來建築法規的修訂全面推動「綠建築」,以符合生態性、再生性、環保性與健康性的綠建材施築公共工程,達到建築物節約能源的功能。
       
    8. 提昇防疫救災能力,保障市民生命財產
      本府為強化防疫作為,快速交換疫情資料,目前正積極推動院際交流、城市暨國際聯防,以強化本市的疫情防衛圈。國際聯防即是在東南亞各城市〈如:香港、河內暨新加坡〉暨加拿大建立一條防衛陣線,除了交換疫情資料暨防疫經驗外,更希冀經由此陣線將病毒殲滅於醫院之外、社區之外、城市之外甚至於國境之外。爾後,本府更將推動市醫專業化及社區化,期將健康概念深植市民生活,以共同打造活力健康新臺北。另為提升本府救災防護能力,建置智慧型派遣資訊系統,亦為本府未來重要施政重點之一。為掌握相關救災資源資訊,將建置現代化之一一九救災救護指揮中心,以達到「受理標準化」、「派遣智慧化」、「流程資訊化」、「通報多元化」之全方位功能,並建立自動緊急通報系統,在第一時間通知各相關救災單位,迅速啟動市府應變機制。此外,本府亦將依據防汛期間危險聚落巡勘監測結果,召開危險山坡地聚落風險順序會議,擬訂優先處理個案;每年均擇二處辦理拆遷安置工作,並至少完成一處危險聚落拆遷安置後之危險坡地穩固基礎工作。
       
    9. 九、交通建設以人為本,便利市民通行無阻
      交通的便利性,是決定一個城市是否成為世界級大都會的重要指標,台北市雖已建立了初期的捷運網,且獲得相當不錯的口碑,但我們不能以此自滿,未來本府將持續推動包括內湖線、南港東延線等捷運路網興建。預計新店線延伸至小碧潭站將於93年9月完工通車、板橋線第二階段與土城線於95年8月完工通車。另將加速推動信義線於本次任期內動工,松山線於本次任期內完成規劃。在軟體部分,配合中央加速推動智慧型交通系統(ITS)計劃,本府交通局已擬定「臺北市智慧型運輸系統發展計畫」之未來十年e化交通行動綱領,其含8個領域及19項子計畫,將投入約14億元(不含民間投資部分),包括交通基礎資訊設施、動態路徑導引、巴士管理與派遣、大眾運輸即時乘車、停車場內外資訊導引、路邊停車e化收費管理、砂石及危險車輛車隊管理、緊急事件自動通報及弱勢族群保護等系統計畫。短期內(92-94年)預計將完成「快速道路交通監控系統」、「臺北市交控中心與高速公路交控中心資訊交換」、「交通流量偵測與蒐集系統」、「停車場資訊導引系統」、「停車場場內資訊導引系統」、「公車動態資訊顯示系統」及「復康巴士自動定位派遣調度系統」等七項計畫,打造臺北城成為一個更具安全、安心、有效率、人性化及環保的交通運輸服務。為減少台北市區車輛,讓市民有更好的運輸品質,未來將考量在台北市的連外道路、橋樑設置電子收費系統,對進入台北市的私人運具收取過路費,以減少進城車流。由於台北市為首善之都,更是各地人文薈萃的輻輳要地,基於城際轉運的需求日益需要,本府預計在三年內開辦兩處城際轉運站,強化本市之大眾運輸服務水準。

     

    伍、結語
     

    台北之強,不在於地緣政治的支配性,而在於其包容與多元;台北之優,不在於城市規模,而在於其彈性與速度。台北之美,不在於城市建設,而在於蘊藏悠久的華人文化資本。這是我們進軍國際的籌碼,也是改造城市的本錢。

    SARS之後,台北的醫護公衛體系正在重建,城市的生機與元氣也逐漸恢復;因應市政財源日漸緊蹙,開源節流的方案正大刀闊斧的執行中,市民對服務品質督促日深,市政創新有了新的設計;城際競爭激烈,過去的組織架構不符時勢所需,組織整併與改造的工程業已著手;市政應興應革之處皆已啟動。

    我們深知,這是一個艱難的時勢,卻也是改造台北的契機,唯有變革,台北才有新的機會,台灣才有新的可能。英九以全新的改革魄力、前瞻的歷史責任與寬廣的全球視野,為台北期許如下的新定位:
     
    1. 台北之於台灣:提升行政品質、營造友善社區、深化公民養成、打造生態城市、樹立人權之都、形塑新台北精神,台北將可成為台灣社會自我提升的示範。
    2. 台北之於亞洲:可成為最多元開放,最繁榮創新的城市,台北有機會成為全球台商營運的故鄉(hometown)。我們有信心,台北可以成為十四億華人咸認最可安居樂業的城市。
    3. 台北之於全球:我們比北方節約,比南方寬裕,在全球南北對抗、東西交往中,台北可以成為對話與和解的介面,有機會在台灣創造全球問題的在地解方。

    願景在前,計畫在握,加上一份務實的工作清單,英九期待與議會諸君一起打拼,獻給二百六十四萬市民一個更好的台北,更為十年後的台北奠下持續興盛之基。
    以上報告,敬請 指教!
    敬祝
    議長、副議長、各位議員女士、先生健康愉快,萬事如意!
    大會順利成功!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