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市議會第9屆第5次大會施政報告[馬市長英九](書面報告Pdf檔/1133KB)

    議長、副議長、各位議員女士、先生:
    欣逢 貴會第9屆第5次大會開議,首先謹致祝賀之意。
    英九應邀在此向各位提出臺北市政府施政報告,深感榮幸。過去會期中,承蒙各位議員女士、先生鼎力協助與不吝督勉,本府各項市政建設工作得以順利向前開展,在此英九謹代表本府全體同仁表達由衷謝忱。

    壹、2010年的亞洲與臺北

    2010年,21世紀第1個10年。

    如果我們把10年視為總體競爭力階段性檢視的里程碑,那麼2010年的臺北會處在什麼位置?假想一下,屆時臺北所面對的城市對手可能處在什麼樣的制高點或有利位置?

    首爾(Seoul,昔稱漢城)在2000年早於諸多城市起步大力投資的光纖固網建設,已發揮其資訊社會的優勢,2010年將是亞洲甚至全球的寬頻示範首都。2010年,東京仍是東北亞樞紐要都,挾其技術、管理與金融優勢持續扮演全球運籌中心的角色。新加坡經政府改造、產業戰略調整之後,在2010年的東亞仍是各方面的模範生。香港則因地利與前導發展的利基,2010年將成為崛起後的大陸東南沿海高收入群的消費中心;北京則於2008年辦完奧運後改頭換面,2010年上海仍是全球境外投資者兵家必爭之地,並因世界博覽會成為全球話題城市;甚至曼谷,因為位居航空轉機節點、中南半島的統籌基地、及其文化多樣性與包容性,而成為東南亞的新中心…….,亞洲城市2010年競爭地圖的要津節點,正隨各競爭者的有效策略動態調整中。

    論地理連結的優越性,我們難敵香港,論文化豐富度與差異性,我們未及曼谷;論繁榮與消費力,我們低於東京;論城市規模與投資幅度,我們難及上海及北京,論城市紀律與秩序,我們不如新加坡……,2010年的臺北,如何面對這些各有優勢、且精悍進取的城市對手?

    區域性、全球性的新局無一日停歇的變化中。2010年,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以十國加一(大陸)形成的亞洲聯盟新板塊有了更進一步的整合局面,夥伴之間相互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reeTradeAgreement,FTA)形成一未加入者即幾乎出局的門檻式網絡。2010年,歐盟已經完成土耳其的入會申請,歐洲整合更具完整性與一體性,歐元成為更強勢的經濟與貨幣標準。2010年的香港、澳門,透過「更緊密經貿夥伴關係的安排」(CloserEconomicPartnershipArrangement,CEPA)的簽訂,直接受惠於中國大陸市場與生產力的崛起,一個全球性的華人經濟與文化影響圈隱然成形,臺灣、臺北正面對這些不同力量的發展,逐日改變在全球網絡的位置。

    面對華文城市的崛起,首爾2004年成立全球第1所推廣中華語文的孔子學院,日本華語學習人口數也急速增長,新加坡教育體系增列華文課程;而為了回應區域整合與競爭趨勢,各國無不使出渾身解數全力促成FTA的簽署。為了鎖定大陸的經濟崛起,與中國大陸的CEPA已成為各經濟體極力促成之目標…,這一系列經濟全球或區域重整的方略,自1996年以來,或因對岸的善意不足,或因未能獲邀參與,或因採取自外於巨變的僵化立場,讓臺灣與臺北皆面臨在亞洲被邊緣化的危機。2010年時,臺灣與臺北是否已找到更靈活、更彈性的突圍解方,仍在亞洲甚至全球立足於優勢之地?

    形勢容或艱辛,挑戰容或嚴峻,但英九卻審慎樂觀。臺北雖屬彈丸之地,但臺北之強,在於其包容與多元;臺北之優,不僅在於城市規模,而在於其彈性與速度;臺北之美,不僅在於城市建設,而在於蘊藏悠久的華人文化資源。英九相信,我們有足夠的視野,不讓這些臺北優勢平白空轉,英九期待,我們有足夠的智慧,不因少數人對峙僵持而放棄了臺北的歷史機會。我們對2010年臺北願景,充滿樂觀期待與充分自信,而因為對2010年臺北了然於胸,所以我們確知過去6年來的積極作為已在正確軌道上,也讓英九深知,2005年4月後的640天,每一天都是必須為臺北奮戰的珍貴時間。

    如何想像一個2010年令人愉悅的臺北城市生活?因此在2005年的今天我們該提出什麼樣的策略與努力?

    2010年,臺北並不因為沒有F1賽車場而覺得上海光鮮刺激,臺北也不因為沒有迪斯奈樂園而覺得香港樂趣橫生,臺北亦無需因為沒有奧運體育場而自覺城市無光。2010年,因為在21世紀的前10年努力不懈,生活在臺北,氣定神閒,驕傲而有認同感,臺北已是一個華人世界最具「社會合理性」的資訊城市了。

    我們知道,臺北拼搏的本錢,不僅在城市尺度規模,在其合理性的深度與廣度。這些積累,讓臺北在對的時候都能提出因應時勢的選擇,使資源配置在對的策略上,並持續不斷的堅持改革。

    繼續在對的路上堅持改革,我們就可以想像:在2010年臺北的一天是怎麼過的。

    因為前十年的積極建設,2010年臺北捷運服務範圍進入了新的階段,板橋、土城、南港東延、內湖、新莊、蘆洲等線的通車,大臺北捷運後續路網逐漸成形。屆時每日運載量將從目前的100萬人次提高到200萬人次。尖峰時間進入捷運,旅客人數眾多,秩序卻有條不紊,車輛進站車門打開,旅客略嫌擁擠卻沒有人插隊或搶先,因為臺北的生活已造就一群「耐心多等一點自己時間,節省大眾的時間,為自己省下更多時間」的城市公民。車廂內的電子看板播放旅客有需要、有興趣的及時資訊,旅客也可用手機上網或打免費的網路電話。走出捷運站,買份報紙,坐上計程車,你都可以用悠遊卡付費,坐在車內,你看到一個黃色小生命停在行道樹上,透過手機即時在網路上找到鳥類資料庫,你馬上知道這是你跟「黃鶺鴒」在4月臺北的偶遇,而頓覺愉悅滿盈。

    2010年的臺北公車變得更方便、更聰明了。出門前,你以雙網手機進入「公車動態系統」先行查詢待會搭乘公車預計到達時間,你知道還有八分鐘公車就會來,所以先行至巷口的便利商店買了一份雜誌與一杯咖啡,以悠遊卡付費後,輕鬆踱步到站前,智慧型站牌告知你公車還有3分鐘到,你氣定神閒地打開雙網手機收取了的朋友寄來的電子郵件,並讀取了今日電子報的頭條新聞。登上公車,你突然想起來,好久沒開車了,捷運的方便、公車頻繁班次與民營化服務,讓你覺得在臺北開車實在是件麻煩事,2010年的臺北大眾運具的旅次占有率已超過55%,已是一個大眾運輸的效率勝於私人交通工具的城市了。

    早晨起床,打開雙網手機,無線寬頻資訊服務提醒你為家中小朋友再次確認今日學校課程應帶物品。8點走出家門,發現路旁水溝蓋因鏽蝕毀損,可能會造成路人行走意外傷害,你以雙網手機的照相功能拍下異常市容狀況,登入市容查報系統傳給市政府,請相關單位即刻處理。因自己的熱心參與避免了其他市民受到意外傷害的可能,今天的你,自覺是臺北公民的一份子而頗感驕傲。

    如果你是生活在臺北如年長者、學童的相對弱勢者,2010年你在臺北將獲得更加貼心的照顧、保護與尊重。在E/M化技術的協助下,配戴型健康偵測器透過無線寬頻即時傳輸,讓長者的身體狀況獲得良好觀測,獨居老人不再因獨處而造成搶救不及的遺憾。在充分保護市民隱私權益之前提下,RFID(無線頻率識別)、無線網路技術,讓學童、夜歸婦女的人身安全有更進一步的保障。除了技術在革新的應用外,臺北公民意識成為尊重感的來源。在族群上,臺北因外勞詩歌節、外勞保護、新移民女性適應協助等政策行之有年,尊重外來族群與新加入者已成為習慣,市民並感謝他/她們為這個城市付出的貢獻。在文化上,臺北具備包容開放特質,不因強勢者為數眾多而獨具支配性,反而因多元融合而成就了臺北性格。這種公民精神並反映在2010年臺北日常街頭,行車駕駛自動禮讓行人,不爭先、不搶快,讓行人免於路口恐懼。尊重最弱勢者,已是市民的基本共識了。

    2010年在臺北的您,因今日需要載運重物到辦公室,所以勉為其難的決定開車上班。走到路邊停車位,拿出悠遊卡輕輕一刷,支付了路邊停車費,你不必再為忘了到便利商店繳停車費而煩惱。開車上路,無線服務提供的動態路線導引系統,使用臺北市的道路變得更聰明了。遇到路口準備右轉,雖是綠燈但眾人仍耐心等候,因為有位長者正徐行穿越馬路,沒有人按喇叭,尊重弱勢者是城市公民的基本共識。接近辦公室時,資訊服務系統告知你附近停車場的即時車位情況而協助你迅速停車,9點進入辦公室前,雙網手機再度響起,是區公所傳來的簡訊,回報你剛通報的水溝蓋已換修完成,並謝謝熱心市民的即時通報。與辦公室內諸多女性主管道完早安後,您開始在這個城市一天的工作。

    您服務的企業是2010年在臺北所設立的,是亞洲甚至全球的總運籌中心,因為中國大陸東南沿海仍是重要的全球生產基地,亦是已成熟的華人市場,臺北作為華人經濟圈管理中心的角色便更形關鍵。企業佈局於臺北,乃是基於臺北有足以吸引人才的城市生活,以及能面向全球市場的豐富質優人力資源,更重要者是基於臺北豐富的華人文化資本,並具備經理大陸市場的管理、行銷與研發能力。2010年,兩岸透過足夠的政治智慧協商出化解僵局之長期方案,松山機場已成為直航通道,為臺北的企業與台商提供了「早上搭機直飛、上午公司開會、下午工廠視察、晚間直飛返台」的城際移動模式。早上7點搭機從松山出發,晚間回到家還來得及輕鬆拎著小包垃圾等待垃圾車,廚餘、塑膠、瓶罐等可用資源你早已習慣分類回收,因為你從2000年就開始使用付費垃圾袋,學習為自己節省垃圾費支出,學習為這個城市的永續發展盡一份心力。

    一個城市之所以讓市民樂在其中且認同為可安居樂業者,不在於其氣勢磅?的公共建設,而在於市民日常生活中感受被尊重、且培養願意尊重別人的公共習慣與氛圍;一個城市得讓市民自覺驕傲,不在其傲人工程成就,而在於這個城市所表達的文化豐富性與社會合理性。英九這麼想,「一個搭捷運會自動排隊的城市,遠比擁有磁浮列車卻爭先恐後的城市來得迷人。」,「在路口自動禮讓行人的開車市民,遠比買得起高級汽車卻闖紅燈的駕駛值得尊敬。」,一個城市最困難達成者,不在於興建20座國家級歌劇院,而在於「自動排隊」、「禮讓弱勢者」、「尊重公共生活共識」、「養成公益生活習慣」…等落實於市民生活的價值。這些市民價值的營造需要長期的公民協作才能建立,也就是說,一群可敬的進步市民,支持公部門在制度性的改革,才能使臺北市的城市生活越來越好。

    貳、堅持改革以面對困窘,官民協作創造臺北長勝

    「有限的資源要如何作最有效的配置?才能讓臺北越來越好?」這是英九自1998年擔任臺北市長以來每日自問的重要議題。外界常有「臺北市為全國首善之都,自有財源不虞匱乏,補助無須考量臺北。」之誤解,但幾個現實卻不容我們對支應臺北長期發展的財政條件輕易感到樂觀。臺北市的財政規模自2000年歷經5年遞減,已由最高近1千7百億元,降至94年度1千3百餘億元,在社福與教育資源不減的前提下,臺北市資本門預算已難有高度發揮空間。而中央收回營業稅,勞健保費卻仍由直轄市自行籌措負擔,已使臺北、高雄兩市蒙受財政雙重壓力。調降土增稅等地方稅源,更讓地方政府財源捉襟見肘。

    長期以來中央的有限善意,讓「投資臺北,就是投資全臺灣」的合理性長期被忽視;臺北在資源日漸窘困的現實下,需要準確的城市經營方略,才能讓臺北在資源與善意有限的條件下,從無窮激烈的城市競爭中脫穎而出。

    外在客觀形勢雖困窘,「窮則變、變則通」,在市府團隊六年來的努力下,透過各項策略有效作為,臺北市仍有諸多建設在英九任內完成,諸多成績也為臺北市長期經營踏出的紮實的第一步。「從市民與鄰里出發」,由鄰里著手,最貼近市民生活的鄰里公園至2005年3月已完成239座的改善,預計至2006年英九卸任將完成274座。從行人與市容的角度考量,人行道全面翻修,至2005年已完成179萬平方公尺,預計至2006年卸任前將完成187萬平方公尺,將達全市人行道總面積250萬平方公尺的76%。「不因非明顯政績而不為」,臺北市的下水道接管率自1998年的41.1%提昇至2005年的73.5%,至2006年可達80%,不但是全國第一,已達世界先進城市之水準,屆時臺北市河川將不再為廢水污染所苦;老舊自來水管的汰換,自1999年迄今已換修完成55萬3千公尺,至2006年可達70萬公里,臺北大大降低因漏水所帶來的缺水之困。「營造一鼓勵市民休閒的健康城市」,2005年小巨蛋已近完成並委託民間經營,臺北市多了一個國際級的表演與運動場地。各區的市民健康休閒中心陸續完成,2005年中山、北投等區已開放市民使用,並達每日2000使用人次的服務水準,獲得市民極度好評,至2006年將有中正、南港等區完工啟用,信義、大同、萬華、內湖區等陸續開工,臺北將成為市民在其中的運動休閒城市;環城自行車道自2005年已完成100公里,至2006年將進一步與臺北縣銜接,雙足踩踏雙輪悠遊大臺北的日子不遠矣;善用民間資源與活力,大巨蛋運動場於2004年順利招標以BOT模式興建營運,2008年臺北市民可望在坐在室內空調區內觀賞精彩的全壘打演出。

    「以交通設施改寫城市結構,帶動區域發展」,自英九上任以來,捷運新店、板橋、南港、小南門、小碧潭支線陸續開通,路線由原先40.3公里擴增至69.1公里,搭乘人數也由1998年每日23萬7千人次增至2005年每日102萬8千人次,並帶動了捷運站體周邊區域的蓬勃發展,至今未歇止;英九任內亦積極爭取中央補助捷運新路線之建設,蘆洲、信義、內湖、南港東延等線陸續開工,為2010年大臺北捷運路網預籌基礎。此外,這六年多以來,陸續完成環東快速道路、洲美快速道路,即將完成信義快速道路,明年年底並有機會再完成東湖地區聯外山區線快速道路。北投、貓空纜車已完成細部規劃與臺北市自身的行政程序(北投纜車已於94年3月24日行政院核定通過),北投與陽明山、貓空地區將可收振興地區發展、降低交通衝擊、維護生態資源、營造地方特色等畢多功於一役的綜效(synergy)。

    「以E化興革改寫臺北優勢」,自1998年開始,臺北市推動網路新都首階計畫,以六大項目、二十項策略作為核心內容,在資訊基礎設施、電子化政府(電子化公文交換量佔實際總發文量達87%)、電子化生活(238,913人登錄網路市民、網路E點通服務達120萬人次)、建構加值公共資料庫(全台最完整的地理資訊系統)、市民數位能力學習(已有314,520人次參加市民三小時上網訓練課程)、縮短數位落差等面向有了初步成績;在公部門與民間共同努力下,臺北市90萬家戶有85%擁有電腦,75%的市民使用網際網路,臺北寬頻到府率、寬頻使用人口已是台灣的領先城市,自2002年開始,台北市網路新都進入第2階段,市政府推動「無線台北」計畫,將打造台北成為「無線設施、無線載具、無線內容」三者皆成功到位的無線城市。「營造產業基礎,為臺北立百年基業」,內湖科學園區已成為諸多台灣IT廠商營運總部進駐之基地,至2003年其總營收已突破一兆一千億,2004年之總營收正調查中,預計可達一兆五千億,已超過竹科的規模,南港軟體園區各家競相進駐,造成向隅者眾之榮景,而未來透過關渡平原的開發,南港、內湖、士林、北投相連結成為一科技生產力空間帶,形成「臺北科技走廊」(TaipeiTechnologyCorridor,TTC),這些優勢與預期榮景,在英九每年例行至歐美的招商活動中,直接成為境外投資者的信心與投資承諾。

    即便建設未曾間斷,外界或偶有「臺北市6年來沒有推動大建設」之意見。英九認為,這是未能更進一步思考臺北優勢與限制所產生的誤解。目前的臺北市,可說已完成大部分基礎設施的準備,而邁入成熟城市的階段。翻開全球諸多成熟城市的預算書,可以發現資本門在公共資源編列的比重偏低(如紐約市每年度資本門不超過全額15%)是必然現象;另外,市民意識的成長伴隨的則是社福、教育部門等經常門的責任與比例增加。這意謂著,臺北市的城市治理者對於「大建設」、「大硬體」作為政績表現應有更具責任感的判斷,因為成熟市民更關心其作為城市公民應獲得的服務水準;而以臺北市近年的經驗,善用民間活力與資源,將是城市發動大型建設的更佳方式。「臺北101大樓」、「京華城」、「美麗華百樂園」、「微風廣場」等都是民間有效投入的最好例證。今年農曆春節臺北街頭出現車潮、人潮,都是因為這些民間大型投資而讓臺北生活變得更吸引人了。

    公有財政資源日漸緊蹙、因應市民意識抬頭而逐漸增加經常門比重、民間投入大型建設更有效率,這些因素是臺北市長期將面對的時勢與限制。這些現實讓英九深刻體認,讓臺北更好、更進步除了推動應有建設外,更重要者則應把握臺北的最優勢資源:一群擁有公民意識的進步市民,及市民對臺北的認同感。易言之,「與市民合作,堅持制度性的創新與改革」是臺北因應時勢的最佳策略,是讓臺北更好的不二藥方,也是英九這6年來市政治理最關切的核心。

    6年來,市府團隊的市政改革從未間斷過。英九初上任時,市府員工達8萬2千人,透過良好溝通,與民營化、資訊化等有效策略,目前市府員工人數為7萬3千8百人,政府有效瘦身但服務不減,效能更佳,到2006年底前計畫再減併4百人,讓臺北市政府成為真正『小而美的聰明政府』。在眾人不看好的情況下,臺北市2000年開始推動垃圾費隨袋徵收政策,垃圾分類回收已順利上路,2003年再實施廚餘回收,持續至今垃圾減量已達53%的成績,臺北向生態城市更邁向一步。在創業艱鉅的困局中,臺北市於2002年率全國之先推行悠遊卡服務,至2005年2月已達5百萬張之使用規模,成長速度全球第二,發卡張數全球第六。雖然有部分駕駛抱怨執法嚴格,但重罰取締酒駕,讓酒駕肇事率大幅度降低。即便只是一點小小習慣的改變,臺北市並未因『善小不為』而大力倡導路口禮讓行人,讓弱勢者穿越路口有免於恐懼的自由………,『組織再造』、『垃圾減量』、『便利電子付費』、『免於酒駕肇禍的懊悔與遺憾』、『行人免於路口恐懼的自由』都不是亮麗堂皇的工程建設,也不是可供剪綵揭幕的硬體政績,有些更是引起反彈的不討喜政策,但卻都是讓市民覺得臺北更方便、更安全、更被尊重的生活共識。這些生活共識需要政府以「對」的方式提出制度性創舉與改革,在市民的支持下方得竟全功。英九除了感謝為數眾多的可敬市民之協作與配合,英九也驕傲於6年來市府團隊『雖千萬人,亦往矣』的精神,在每一次制度改革的戰場堅持到底,無人退卻。初期或有批評異見,長期終能廣為市民所接受,並成為生活共識的一部份。『不以善小而不為,不求速效以譁眾』,持續改革縱僅是局部涓滴成果,6年下來卻匯流成為臺北的城市風格,並蘊積了難以替代的社會合理性。這樣的社會合理性將是臺北市競爭力的來源,如果你問一位專業工作者他願意選擇哪一個城市作為他生涯發展的優先考慮,他的答案一定是基於『乾淨的城市環境』、『宜人居的城市環境』、『便利的城市服務』、『可長期發展的產業環境』等類似的想像,臺北就成為這些總和優勢的優先候選城市。

    世界經濟論壇(WorldEconomicForum,WEF)於2004年10月底在上海市國際企業家諮詢會議,公布「城市競爭力報告」,在全球53個中心城市中,以科技指數、宏觀經濟環境指數及公共部門質量指數等3項作為主要評比的指標。評比結果,臺北在全球排名第11名,亞洲排名第3,勝於上海(第25名)、北京(第35名)。這是世界經濟論壇第一次舉辦城市競爭力的調查,雖是試辦性質,仍具參考價值。這項成績,讓英九深感欣慰,市府團隊不負市民所託,6年來的努力已獲外界客觀的肯定,但英九亦更戒慎自問,如何為臺北市蓄積更長遠的競爭力,讓2010年的臺北仍優據亞洲一席之地?

    此外,依據市府研考會於2004年12月所做的民意調查結果,臺北市民認為最滿意的政績,依序為發行悠遊卡、廚餘回收、捷運接駁公車、便利商店全天繳納交通違規罰款、垃圾費隨袋徵收、大眾運輸雙向轉乘優惠等政策績效。這亦證明了只要政府能在制度創新與改革努力不懈,不以巨型硬體為帳面績效,仍能獲得市民肯定與掌聲,並為臺北帶來更好的生活與競爭力。

    臺北長期累積的社會合理性,不但是市民驕傲感的來源,亦可視為臺灣「市民社會」(civilsociety)的範型,2004年臺灣歷經總統選舉之爭議,至今仍未足以取信於一般社會大眾。然即便政治立場如何互不信任,街頭訴求如何慷慨激昂,終究絕大多數市民仍能秉持理性要求正義與真相,支持臺灣社會度過瀕臨裂解的險境。英九相信,是足夠的社會合理性才讓臺灣度過危顫之局,使首都不因政治爭議而蒙受風險,市民社會,正是臺北精神的根源。

    臺北長期累積的社會合理性,更在對外時成為『臺灣精神』的具體表現。為促進亞洲主要都市間的合作與交流,提升臺北在國際的能見度,英九於93年11月23日代表臺北至雅加達參加「亞洲主要城市網」(AsianNetworkofMajorCities21,ANMC21)年度會議。大會中臺北面對中國大陸強大的政治外交壓力,仍據理力爭後續年度大會主辦權,雖當時北京代表蠻橫反對臺北與其他會員國有同等的優先權,然經以不卑不亢的態度與11個會員國折衝、協商,終於獲致原則性共識,除北京外,其他10個會員國均同意簽署雅加達宣言,突破僵局為臺北爭取到2006年大會優先主辦權。雅加達之行,證明了不需悲情自憐,不需仰人鼻息,不需訴諸民粹,『合理性』就是抵抗『蠻橫』的最佳解方,臺北能充分堅持主體性,爭取支持並獲得應有之平等待遇,正是臺北與臺灣精神的表現。

    「輕小事,小隙沈舟;輕小物,蟻穴決堤。」市府團隊若干成員大意於細節,造成市民的傷害,也讓市府承受慘痛代價。93年12月31日跨年晚會捷運電扶梯意外傷害事件,捷運公司未能於第一時間讓受傷市民感受市府的最大誠意,確有應檢討之處,除相關人員已接受應有處分,英九亦申誡捷運公司不容再有類似疏忽發生。94年1月10日因仁愛醫院值勤醫生疏於職守,讓受虐兒童邱小妹妹轉診至臺中梧棲治療事件,這是臺北身為醫療資源最豐富之首善城市令人震驚的遺憾,與全國民眾心中深刻的痛楚,英九也對自身敏感度不足而感到抱歉。『保護人民是政府的天職。』這些疏忽卻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與遺憾,英九及市府團隊虛心接受各界的批評指教,並痛定思痛,澈底檢討,除追究人員責任,並積極修正改革制度缺失,期能以未來更好的績效表現,來彌補疏失造成的傷害。

    『沒有選票與連任的壓力,只有市民感受與歷史評價的壓力』是英九自連任以來的自我期許,也是不斷堅持改革的長期動力。在2006年,為臺北留下一個至少在2010年仍足領風騷的優質城市體質,是英九不可迴避的基本責任。6年半來市府團隊與市民共同的努力,已讓臺北在各面向有了長足的進步,這些進步,具體成為城市生活的內容,或反映在各項指標上,由世界衛生組織所倡議者檢視,臺北足堪以『健康城市』稱之。

    參、臺北:邁向健康城市

    6年來,在市府團隊攜手合作並秉持長跑精神的全力投入下,為推動與建立「健康城市全球網絡」,實現「世界衛生組織」(WHO)所揭櫫健康城市的指標,已接續完成各項計畫目標,以下謹就安全、生態、繁榮、友善、幸福、文化、便捷、康健、活力及永續等10項指標達成情形,摘要報告:

    一、安全臺北

    (一)維護三安

    • 治安
      本市93年下半年暴力犯罪案件發生較92年同期減少1.6%,破獲率增加15.4%;竊盜犯罪案件發生率較92年同期減少6.7%,破獲率增加14.5%;詐欺犯罪方面,發生率增加2.6%,破獲率增加7.6%。根據內政部警政署93年第1季至第3季,委託民調公司所做7項重要指標調查顯示,臺北市在「整體治安狀況滿意度」、「晚上外出活動的安全感受程度」、「住家附近暴力犯罪的嚴重程度」、「住家附近竊盜案件的嚴重程度」、「住家附近警察執行巡邏、臨檢及路檢勤務表現」等5項民調結果,滿意度及安全感受度,均優於高雄市、臺北縣、桃園縣、臺中市、高雄縣等5大都會區。
    • 公安
      本府因落實執行「公共安全管理計畫」,有效整合各局處會的公共安全管理工作,辦理各類場所消防安全設備檢查、特定營業場所容留人數管制、公安消安動態演練、社區及
      營業場所自衛消防編組演練、推動「消防風水師」,強化民眾自我防災意識及緊急應變能力,有效預防災害發生,減少人命傷亡。93年因火災死亡人數從87年的34人,減少到只有10人;而火災受傷人數,從87年的73人,減少到只有26人,創下歷史新低紀錄。
    • 交安
      臺北市列管交通事故,87年每萬輛肇事率(件/萬輛)為1.15,93年每萬輛肇事率降至0.75;交通事故死亡人數,亦從87年193人降至93年的132人;交通事故重傷人數,87年91人至93年減至37人。

    (二)色情掃蕩

    英九自上任後對於掃蕩色情工作,從不鬆手,要求警察局積極取締從事性交易之八大行業、旅(賓)館、護膚美容店、按摩院等色情場所,並統合都市發展局、工務局、建設局、社會局、法規會、稅捐處、新聞處等單位力量,依法執行罰鍰等處分。自88年起至94年1月止,取締妨害風化(俗)案件計有14,716件、19,276人、斷水斷電171家、列管察看644家,歷經列管察看後,644家均未再發現有經營色情、賭博電玩情事,總共消滅色情、賭博場所815家,遠遠超過過去執法的強度。

    二、生態臺北

    (一)垃圾減量

    • 垃圾費隨袋徵收
      本市自89年7月1日實施「垃圾費隨袋徵收制度」,截至93年底,全市總廢棄物量已由實施前(88年)平均每日3,695公噸減為93年總廢棄物量每日平均1,951公噸,減量達52.8%;如以環保局清運之家戶垃圾量統計,也已由實施前之平均每日2,970公噸減為93年平均每日1,384公噸,減量比率更達到53.40%。
    • 資源回收
      本市資源回收率於實施前為2.34%,93年成長5倍增加至13.5%,若與民間回收量合計,則達到33.26%,成長達14倍。
    • 家戶廚餘回收
      本市於92年12月26日起實施家戶廚餘回收,93年平均每收運日回收163公噸,已超過原訂160噸目標,本府今後將持續推廣,使垃圾處理達「減量化、資源化、多元化」之目標。

    (二)跨域合作

    「北基合作」案於92年7月4日經貴會審議通過,並於92年7月21日完成簽約程序,於通過試燒審查作業後,基隆市自92年9月15日起運送家戶垃圾進入本市垃圾焚化廠處理,而本市之焚化底渣亦於92年9月19日起運入基隆市天外天垃圾衛生掩埋場處置。截至94年2月止,基隆市家戶垃圾進本市焚化廠焚化量為108,246.84公噸,而本市底渣進天外天掩埋場掩埋量為109,864.59公噸。

    雙方合作成果,使基隆市獲取12至15萬立方公尺垃圾減積成效;同時亦為本市爭取12至15萬立方公尺掩埋容積,相當於延長山豬窟垃圾衛生掩埋場2~3年使用期限,本市也可因此獲取降低垃圾處理成本及代焚化處理發電之經濟效益。「北基合作案」是全國第一個正式簽訂合約之案例,已為全國垃圾處理跨縣市合作政策立下良好典範,對未來全國各縣市長期合作處理垃圾,深具指標性意義。

    (三)污水接管

    污水下水道為現代化都市基礎建設,亦為國際城市競爭力指標。在英九任內(88年至93年)總計投入約311億經費辦理污水下水道工程,將家庭污水及事業廢水經管線集中收集輸送至污水處理廠淨化後,放流至河海,並於管線施作同時更新維生管線;並於接管完成後選擇適當之後巷美化,藉以改善環境衛生,提升都市形象。截至94年3月底止,已完成本市污水下水道用戶接管488,779戶,普及率達73.5%,業已超越93年預定完成69%之施政目標,居全國之冠。預計95年底可達成80%的目標,與世界先進城市已十分接近。

    三、繁榮臺北

    (一)招商投資

    為行銷臺北市投資環境優勢、建立招商管道,籌組「2004臺北經貿訪問團」,於93年8月8日至15日分赴美國洛杉磯、聖地牙哥、舊金山及波士頓等地進行招商及企業參訪活動。此行具體成果包括與Conexant、Kolorific及LightMaster等三家高科技美商簽署投資意向書(LetterofIntenttoInvest);此外,隨團生技廠商英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藉由本次招商參訪活動與美國PSI公司簽署協議書,成功媒合該公司與國際大廠之研發合作。同時為加碼吸引企業入主本市,對於設籍本市之公司,若投資計畫規模超過新臺幣1億元者,並加碼提供中央以外的優惠措施。93年計核准日勝生活科技及華非建設公司融資利息補貼各1,870萬及350萬元。

    (二)科技走廊

    • 大內科發展計畫
      內湖五期重劃區預定95年3月完成重劃工程,蘆洲里工業區更新開發計畫,預定95~97年完成重劃工程,另新明路工業區及北勢湖工業區更新開發計畫部分,94年先修訂本市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則放寬工業區土地使用管制,目前已完成草案修訂;交通改善部分,檢討內科及鄰近地區主要幹道管制策略及單行道系統,而捷運汐止線刻正進行研究規劃及環評作業,並研究捷運路線服務內湖科技園區南北向走廊並往南銜接松山線、南港線、信義線之可行性,至於停車空間部分,預計95年底完成洲子市場立體停車場新建工程。
    • 南港軟體工業園區(南軟)
      南港軟體工業園區係經濟部規劃設置的智慧型工業園區,全力發展生技產業、IC設計、數位內容等3大知識產業,92年企業全年營收達1,471億元,截至93年5月底止計有197家廠商進駐,從業員工11,358人。目前本府已以設定地上權方式,與世正公司簽約,在C11、C12兩塊土地上興建南軟三期的兩棟大樓,預定在96年完工。
    • 北投士林科技園區
      內科、南軟及規劃中之「北投士林科技園區」,成為本市科技產業發展軸帶-「臺北科技走廊」,期促使大內科成為企業總部的群聚基地、全球電子產業運籌中心及臺灣電信中心,南軟則全力發展生技產業、IC設計、數位內容等3大知識產業,而「北投士林科技園區」則形塑為北區科技產業發展中心,發展生物技術、媒體、資訊、通訊等相關產業,以結合科技、生活與人文之優質高科技產業園區。

    四、友善臺北

    (一)外勞服務

    臺北市外籍勞工人數(按國籍分),截至94年2月底止,計印尼4,451人(13.66%)、菲律賓12,072人(37.04%)、泰國3,690人(11.32%)、越南12,362人(37.93%)、蒙古19人(0.06%),總計32,594人。

    • 設置外籍勞工諮詢中心
      協助外籍勞工處理相關事務,除聘有菲律賓、印尼、泰國籍顧問協助外籍勞工,並設有英、印、泰、越語電話諮詢專線,提供外籍勞工法令諮詢、心理諮商、生活諮詢、爭議處理、關懷服務等各項服務,於93年7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共受理8,222件個案。
    • 賡續外勞查察業務
      杜絕非法外勞、及非法仲介之違法情事,於93年7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共查察3,359案,對維護本國雇主及外籍勞工權益頗有助益。
    • 外勞e通訊
      為了讓本市市民、外籍勞工朋友瞭解外籍勞工相關訊息法令及活動,製作3期「外勞e通訊」,寄發給聘僱外籍勞工的市民家庭。
    • 推動城市國際文化活動
      93年7月1日至12月31日間舉辦4場次「愛灑人間-外勞健檢活動」;舉辦外籍勞工烹飪比賽1場次;舉辦外籍勞工詩文展覽;配合建城120週年紀念,發動菲、印、越、泰等4國外勞著母國服裝踩街遊行活動;舉辦外籍勞工詩文頒獎,會中有作品朗誦及菲、印傳統舞蹈表演;舉辦回教開齋節活動;舉辦「2004泰國水燈節在臺北」活動,積極力促外勞朋友與市民朋友認識多元文化,促進族群融合。
    • 外籍勞工文化中心
      為提供於本市活動之合法外籍勞工多定點、多元化的文化交流活動、勞工教育及休閒聯誼之正當空間場所,並提供相關法律諮詢服務,俾利以調劑身心、建立與市民之互動交流、改善與社區居民之關係、減少勞資爭議,抒解本市市區週日外勞人潮,特訂定「臺北市政府勞工局辦理94年度臺北市外籍勞工文化中心計畫」,作為94年度外勞文化中心之作業依據。
    • 關懷新移民
      本府為關懷新移民(外籍與大陸配偶),93年度計辦理「新移民生活成長營」、「外籍配偶母國語言研習班」、「外籍及大陸配偶心情故事徵文活動」、「外籍配偶中文教學師資研習班」、「外籍與大陸配偶中文及臺語演講比賽」等研習及活動;另為建構本國人與外籍配偶之婚前觀念,並製作「外籍配偶婚前宣導手冊-新移民幸福手冊」。94年度更為協助新移民建構社會支持網絡,提供渠等相互支持與學習的空間及東南亞語言諮詢服務,以瞭解本市相關法令與輔導資訊,將原南港區公民會館轉型成立「新移民會館」,並已於94年2月26日正式開幕啟用,期透過新移民會館之支持系統,得到如娘家般的溫暖環境,並可在此獲得各種母國及臺灣的訊息。

    (二)族群和諧

    • 深耕客家語文、豐富多元文化色彩
      臺北市居民多元,相對地營造出不同的文化氛圍,在多元文化競秀的大都會中,不同的族群有其特殊之族群特色,其中客家族群最鮮明的文化特色首推客家語言及戲曲音樂,目前臺北市客家文化會館、客家藝文活動中心及客家戲劇音樂主題館3個館,為主要客家文化展示場所。因臺北市沒有客家信仰的廟宇,因此,每年以舉辦義民祭、三山國王祭典等活動,來創造客家信仰文化的場域,使客家鄉親得以禮拜其信仰,並豐富市民朋友多元文化的視野。

      此外客語傳承對客家族群的文化延續與否,佔了決定性的關鍵因素。因此,客語傳承工作一直是本府在客家文化保存業務上最重點的工作,包括組織文化擔頭教學義工,結合客家文化展覽、巡迴全市各國民小學辦理客語教學及文化展示、各式客語師資人才的培育、補助重點幼稚園托兒所辦理客語教學、保母人才的培育等工作。94年延續去年『客語復興元年』計畫,持續輔導建立本市客語教育中心,結合民間團體的力量,共同營建情境式的客語學習環境,希望結合家庭、學校及社會三個面 向,全面而深根式的來推動客語的傳承。
    • 促進原住民就業,提高市場競爭力
      本府依據「臺北市促進原住民就業自治條例」進用原住民,截至93年12月31日止,各機關已進用262人,加上超額進用110人,共計進用372人,進用比率達141.98%。

      為促進「訓用證」合一,提高就業競爭力,93年度規劃辦理4個原住民職訓專班(原住民美容美體乙級證照職訓專班、中餐廚藝丙級證照職訓專班、點心飲料創業小吃班職訓專班、照顧服務員職訓專班),參訓學員共計105人。

      同時為提供原住民企業經營管理技術服務,健全企業經營體質,合理擴大經營規模,93年辦理「打造未來企業-原住民創業系列講座」系列課程,計有108位原住民參與,並辦理「臺北市原住民企業經營管理技術服務」,自89年起至93年12月31日止,業有21家本市原住民廠商接受輔導。

      而為開拓原住民文化藝品展銷通路,提供原住民各族群產品展示櫥窗景點,已規劃「臺北都會區原住民族商場」等4個原住民族商場,並皆已正式營運。
    • 推動城鄉交流
      為縮小城鄉差距,分享城鄉建設經驗,以為彼此施政借鏡,提升雙方工作品質,自94年度起由本市各區公所作為城鄉交流之窗口,整合區轄內資源,選擇其他各縣市資源、性質相近之鄉、鎮、市、區或團體、組織,秉持平等互惠原則,就業務觀摩、文化活動、觀光、教育、醫療、環保及農特產品展銷等各層面,擇一或部分業務進行交流,開拓新視野及經驗。期藉由交流,建立彼此情誼,凝聚臺灣為一社區概念,平時互相協助學習,提昇彼此業務品質,緊急時相互支援救助,以達共同發展、彼此互動、互助、互利、互榮。

    五、幸福臺北

    (一)社區保母

    為提昇本市保母托育服務品質,建構社區化家庭托育服務輸送網絡,提供保母及家長得就近取得有關幼兒送托之支持服務及督導管理。本府社會局於89年度起結合民間專業團體辦理「社區保母支持與督導體系」方案,以落實「基礎訓練、媒合轉介、支持督導」三合一服務的理念。本方案並獲中央參採,納入推展兒童及少年福利服務補助方案,帶動各縣市提昇保母托育服務品質。截至94年2月底,保母基礎訓練累計完成約8,500名,各民間單位提供媒合次數達6,800人次,方案內現有約600名保母持續接受督導服務。

    (二)身障就業

    為了造福身心障礙者,使其工作權受到保障,並積極協助走出困境,參與勞動市場之競爭,以發揮生命的光輝與潛能,特設置「臺北市身心障礙者就業基金委員會」及編制專責人力辦理身心障礙者就業基金之收支保管及運用事宜,93年下半年,本市定額進用身心障礙者義務機關(構)計約2,400餘家,截至94年1月底,超足額進用單位達77.27%,進用率達150.24%,其中本府各義務單位的進用率215.92%;另補助民間辦理身心障礙者就業促進方案,共計64個單位提出185件申請案,申請金額達3億8,797萬8,772元,核定補助共計123案,總經費計1億8,936萬9,431元,直接受益人數為2,194人。

    六、文化臺北

    (一)國際藝文

    本府積極推動國際文化交流,包括93年本市藝文團隊光環舞集與台原偶戲團赴越南河內參加「第3屆亞洲表演藝術節」,以呈現本市藝文之美,並和其他城市之藝文團隊切磋、交流,同時舉辦「2004流浪之歌音樂節」,以「自由放聲」為主題邀請來自羅馬尼亞、挪威、波蘭、日本的樂團演出,用音樂來表達人道關懷的精神。此外並舉辦「臺北有機層Ⅱ:城市行動」,由美國、芬蘭、荷蘭與國內藝術家帶領創作工坊,針對老人、婦女、青少年及一般市民設計主題,以藝術為媒介,讓長久處於沉默角落的非主流族群也能表達他們對社會議題的意見,同時成功地嘗試使藝術更深入生活,深入社區。而藝術家交換則是一直持續在進行的工作,以臺北國際藝術村為交流場域,藝術家和市民展開了不同面向的交流,不同的文化就在交流中產生互動,並進行交融,截至93年底為止,共有89位國外藝術家來訪,並有39位本市藝術家出訪。

    (二)社區民俗節慶

    為推展廟埕文化及延續我國傳統民俗文化,教化社會風氣,本府民政局於93年4月23日至6月1日與臺北保安宮共同籌辦「2004年保生文化祭」系列活動;另為辦理社區民俗節慶,並由萬華區公所辦理艋舺甘蔗季(93年11月1至11月15日)、內湖區夜弄土地公(94年2月10日至2月25日)、士林區國際文化節(93年10月23日至10月24日)及中山區楓香咖啡節(93年10月30日至94年1月2日)等活動。

    (三)老樹保護

    92年4月18日「臺北市樹木保護自治條例」頒布施行後,文化局為喚醒市民的注意及行動,並宣導樹木保護觀念,93年間文化局以一連串的教育研習與推廣活動來讓各機關同仁及社區居民等相關人士認識法令的內容,更有機會從生活中認識樹木的價值。這其中包含了研習課程、大安中正中山3行政區之日式宿舍庭園景觀暨植栽之調查、臺北市12行政區綠色廊道調查推廣活動,及出版「城市綠寶石—臺北珍貴樹木的故事」等,期能經由這些活動,帶領市民體認都市景觀中群體樹木的重要性,進而珍惜愛護臺北的綠色資源。
    老樹的保護不僅只是為了景觀與空間的考量,更是具有生態保育與生命教育的意義。為求建立更完善的保護機制,文化局並積極推動樹木保護自治條例修法工作,以文化資產與人文環境生態保存的思考為出發,重新通盤檢討法令,修法重點在於強化綠資源保育觀念宣導、提昇與深化,加強珍貴樹木資源之維護,充實樹木維護工作之輔導與協助,精簡審議規範等機制的全面建立。

    (四)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館

    本府民政局於89年正式將位於本市中山區新生北路、松江路底濱江街5號,原清乾隆、道光年間泉州移民林姓家族於今四維路(141號)一帶所興建之明清閩南型式單層民宅再利用為「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館」。現館舍除古厝建築物及館藏文物靜態展示外,並賡續辦理導覽服務、祭祖、節令、民俗童玩DIY等民俗系列活動及祭祖文物展等,並建置民俗香藥植物主題特色庭園,搭配定期節令活動,講解藥草養生,在原有閩南式庭園環境中,增加健康新概念。

    七、便捷臺北

    (一)無線寬頻

    為提升本市資訊基礎建設,帶動下一代資訊生活的風潮,本府在「推動網路新都續階綱要計畫」下擬定了「臺北市無線寬頻建設執行計畫」,希望結合民間實施全市公眾無線區域網路,並推動市民無線上網及便民配套服務,建設臺北市成為全球第1個「全都會區覆蓋、隨時、隨地、任何裝置(Anytime,Anywhere,Anydevice)、看得見天空就能上網」的無縫隙城市(SeamlessCity),達成「無線臺北、臺北無限」之最終目標。

    本案第1期已於94年1月5日完成30個捷運站及週邊商圈之建置(人口覆蓋率為20%)。目前正進行第二期的建置,將涵蓋本市主要住商區域(預估累計人口覆蓋率為50%)與其餘臺北運系統已營運各站及延伸重點商圈。本期預計將架設4,030個接取點(accesspoint),提供民眾無線上網、影音下載、行動電玩及寬頻電話等功能。

    (二)智慧運輸

    智慧型運輸系統(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ITS)乃結合先進之電子、通信、資訊、車輛及控制等技術,建立多功能交通管理系統、提供道路使用者即時資訊,以增進道路交通安全、增加道路容量、改善交通擁擠。

    本府交通局新推動完成ITS項目計有:1.公車站名播報器暨顯示系統,完成3,750輛臺北市聯營公車裝設LED站名顯示及播報設施;2.公車動態資訊系統,完成500輛捷運接駁公車車內定位通訊設備,以及監控中心、調度排班系統、智慧型站牌、網路及語音查詢系統等設施;3.復康巴士管理與派遣調度系統,於93年11月起20輛新的租用委辦復康巴士安裝有數位行車記錄器及全球衛星GPS車輛監控系統,供本府交通局線上即時監督。此外,本市聯外橋樑、建國高架、基隆高架、市民高架、環東大道、洲美快速道路、及南港園區之即時路況資訊,及臺北市登記有案的公、私立停車場資訊及39處停車場即時剩餘格位數等資訊,均已開放供民眾上網查詢。

    94年度本府將持續推動信義商圈、快速道路交通監控系統建置、電子式停車收費管理服務、計程車營運管理與派遣系統等,實現e化的交通運輸服務。

    (三)道路橋樑

    北二高臺北聯絡線信義快速道路預定於94年4月底完工。復興北路穿越機場地下道工程,全線預定於95年10月底先行開放通車,全部工程預定於96年8月完工。東湖地區聯外山區線道路新築工程,預定於95年12月底完工,中山橋遷建及改建工程,預定於95年12月完工。本市人行道至94年改善完成面積達約179萬平方公尺,預計95年7月前可提前完成總面積75%之目標。道路更新工程,93年度道路更新完成180萬2,044平方公尺,94年度道路更新預定施作面積約160萬平方公尺。

    八、康健臺北

    (一)市醫整合

    臺北市10家市立醫療院所(不含委託經營之萬芳、關渡醫院),於94年1月1日在「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的架構下進行整合之後,將更有利於各項資源的整合運用。不僅在行政管理層面以單一系統、達到經濟規模而產生「節流」之效果,在醫療服務層面更可因人才與設備的聯合運用、均衡發展來提升醫療品質;並提供市民最完整的科別與服務,進而產生「開源」之效果。因此,透過本次組織修編的改造,未來的「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將綜合「開源」與「節流」兩大方向創造出競爭優勢,成為自給自足、永續經營,真正守護市民健康的「社區型醫學中心」。

    (二)全責照護

    92年SARS疫情爆發,突顯臺灣陪病文化所產生之醫療品質、院內感染、家屬經濟壓力等嚴重問題,另鑒於高齡化社會,未來能於醫院照護病患家屬人力必將減少,故本府衛生局特擬定全責照顧計畫,透過招募培訓大量病房助理員,協助家屬不必在病房裡分擔照顧病人的工作。為提昇病房助理員的服務品質,擬定全責照顧各項標準作業流程,並辦理教育訓練及建立周全考評系統。本計畫經過進行6次評核結果如下:

    • 陪病率由78%(92年8月)降至33%(93年12月)
    • 90%住院家屬及病人認為全責照顧可減輕其經濟負擔;有98%對於醫院全責照顧能力亦有信心。
    • 62%護理人員認為本計畫可提升護理形象;82%認為可減輕護理人員之負擔;75%認為可增加對專業之承諾。至於病房助理則顯示66%滿意上班時間;76%滿意與醫護人員間之相處。

    (三)強化心理健康網絡

    依據臺灣自殺者死亡者回溯研究,約90%以上自殺死亡者有精神疾病症狀,其中又以罹患憂鬱症的比例最高。本府衛生局為提昇憂鬱症患者之篩檢率及診治率,大力推動自殺防治工作,成立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教導市民心理衛生基礎知能,設置憂鬱症照護網,建構完整之心理衛生三級預防服務網絡,並結合民間資源提供各行政區域常駐心理衛生教育宣導與諮詢服務。

    九、活力臺北

    (一)運動中心

    臺北市地狹人稠,商業繁盛,但休閒運動場館設施卻嚴重不足,英九上任以來積極推動體育運動設施興建,期望讓市民朋友有優質的運動休閒場所。中山區運動中心從92年啟用後已有120萬人次使用過,平均每日約2千人次;北投區運動中心於93年完工啟用後迄今有55萬人次使用,平均每日約3千人次。

    (二)世界競賽

    本市爭取舉辦的國際性賽會項次,已由88年的4項,增加至93年的12項(例如:世界盃室內五人制足球賽、臺北國際馬拉松、花式撞球賽等),這代表本市的體育環境受到國際肯定,已有能力舉行世界級的賽會,而94年計畫達到16項,並積極籌劃2009年聽障奧運。經過高水準的國際性大型賽會的舉辦,可有效提昇我國競技水準與促進觀光產業發展,使得臺北市逐漸朝「處處運動,人人運動」的目標邁進,更反映了臺北市民已將體能活動納入生活的一部分,重視自已身心健康。

    十、永續臺北

    (一)親山親水

    本市三面環山,有良好之山林資源,為使國土得以永續發展,本府積極進行山坡地、保安林之查處、土石流整治、水土保持計畫審查以及登山步道及休閒遊憩設施之規劃、施工與維護。93年計完成17件水保設施之清疏、整治工程,另維護規劃列管之登山路線計77條,總長86公里。93年陸續完成信義奉天宮登山步道之整建,並完成本市5大山系登山健行路線圖,另設有北投區貴子坑露營場及內湖區碧山露營場,可提供市民至近郊山區登山健行、露營休閒活動之場所。另持續針對本市山坡地集水區之山溝野溪及崩塌地進行災害預防及整治,在治山防災的目的下,配合社區環境需要及結合當地自然生態景觀,設計結合防災、自然生態保育、保持綠與美的景觀以及休閒遊憩等多元功能為一體之水土保持整治工程,以提供市民休閒遊憩及親山親水空間,有效提昇市民生活之品質。

    (二)綠地成長

    本市94年度都市計畫公園、綠地、廣場、兒童遊樂場總計1,006處(含河濱公園等34處),總面積1,947公頃,至94年底可完成開闢773處(含部分開闢36處),面積計1,311公頃,每市民享有之公園綠地面積為4.999平方公尺。94年度「推動全市綠化工程」預計美化面積2萬6,125平方公尺。另外,本市239座鄰里公園已完成改造整建工程,改造成果深獲市民肯定。93年度已辦理完工之工程案計30座,94年度預計賡續辦理17座鄰里公園改造案發包施工及20座鄰里公園規劃設計,並於95年再完成18座鄰里公園規劃設計,預定於96年度完成本市老舊鄰里公園改造。

    肆、未來施政重點

    一、萬人競技、卓越臺北

    • 臺北文化體育園區(大巨蛋)

    「臺北文化體育園區」地上建物已完成報廢作業,刻正辦理園區地上建物拆除工程(第二期)之工程採購發包各項行政作業。有關被占用地上物請求返還部分已委託寰瀛法律事務所辦理;另園區北側道路規劃設計作業,已委託亞聯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辦理,並於94年3月24日完成期中報告審查。

    • 臺北市立體育場整建工程第一期多功能體育館(小巨蛋)

    小巨蛋於90年11月12日開工,整體工程計畫興建1座規模為地下2層地上5層,總樓地板面積達8萬8千多平方公尺,擁有1萬5千觀眾席位的多用途體育館。預期可提供國際標準比賽使用及練習用場地之綜合性多功能體育館,並可成為各種藝術表演、展覽之會場。小巨蛋在設計上兼顧環保概念,除大量使用可回收再製建材,減少建築廢料外,全館採鋼骨結構,施工快速,可減少環境污染;設計上並引進中水循環─雨水回收系統,有效利用水資源,全區戶外採用透水性地坪及舖設工法,可有效保持地下水涵養。小巨蛋預定於94年9月1日至94年12月18日試營運,屆時將臺北市的體育活動帶向職業化及國際化的新旅程。

    二、全民健身、健康臺北

    (一)百公里腳踏車道

    為增加腳踏車騎乘的豐富性,已運用各河濱公園地形塑造腳踏車特色及體驗區,如大佳油菜花腳踏車道、淡水河右岸綠色隧道腳踏車道、大佳腳踏車練習場、土坡場…全面舖設腳踏車道。俟94年10月洲美快速道路下方的景觀工程完成,從關渡大橋銜接臺北縣腳踏車路網,形成貫通大臺北都會區250公里的運動休閒腳踏車路網。

    (二)藍色公路

    藍色公路在臺北都會區具有發展觀光潛力,本府與臺北縣政府亦極力投入資源發展並攜手合作。目前跨縣市航線除至漁人碼頭外,目前亦正與臺北縣政府協調將航線據點增加至左岸八里與淡水老街兩處,期望於94年度提供臺北縣市居民更多藍色公路遊程的選擇。此外,亦有業者申請打造250人座大型觀光船舶於關渡碼頭營運,未來整體藍色公路及河濱公園親水環境的改造將可提升遊憩品質,以吸引更多民眾能親近與瞭解臺北市淡水河與基隆河的歷史、文化與生態。

    三、戀戀溫泉、休閒臺北

    為保護消費者權益,業於93年底起即召集本府環保局、衛生局及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等單位組成聯合稽查小組。該小組由消保官率領,就行義路、北投、陽明山地區之溫泉場所,依現行法令進行溫泉場所環境及水源、水質檢查,並適時發布調查檢驗結果,提供消費者必要資訊。同時為改善溫泉地區交通暨振興溫泉觀光產業,規劃溫泉觀光公車,針對北投特有溫泉觀光產業及溫泉鄉文化特色,結合溫泉業者舉辦年度的「臺北國際溫泉嘉年華」、「湯花戀」等訪古知新系列活動。94年度預計委託辦理本市溫泉區劃設及擬訂溫泉區管理計畫之規劃,配合溫泉相關子法,建置溫泉標章標識規範機制,俾利日後溫泉使用事業輔導與管理。

    四、觀山攬月、遠眺臺北

    (一)北投線空中纜車

    本纜車計畫規劃路線起站自新北投溫泉親水公園內溜冰場東南隅,終點站陽明山國家公園交通轉運公園預定地,全長約4.8公里,90年7月完成先期規劃期末報告,計畫採BOT方式開發。本府93年10月15日將「行政院核示事項研處意見表」函請陽管處核轉內政部層報行政院複審,經行政院94年1月25日函復修正「行政院核示事項研處意見表」,嗣於94年2月23日再次函送請陽管處核轉內政部層報行政院複審。英九並於94年2月26日「行政院長與直轄市長、縣(市)長新春座談會」中提案,請行政院長協助儘速核定通過本計畫案,94年3月24日獲行政院核定通過,刻正積極展開BOT招商前置作業,預計於94年5月公告BOT招商,94年12月底簽約,96年6月完工營運。

    (二)貓空纜車系統新建工程

    隨著民眾日益注重休閒生活,對於自然景觀遊憩區較缺乏之臺北市南區而言,滿山林立的木柵觀光茶園為臺北都會區內極重要的休閒據點,每逢星期假日必吸引大量的民眾上山健行及賞茶。然因地形限制,各主要景點附近車輛通行困難,造成嚴重交通問題,為提升貓空地區觀光品質、促進地方及商業繁榮,提供遊客另一種運具之選擇,並藉由纜車系統設置吸引觀光遊客,活絡地方經濟。已委託專案管理顧問公司準備統包招標文件,刻正辦理公開招標中,於決標後由統包商辦理細部設計及施工作業。預計95年10月底完成後由本府交通局接管營運。

    五、青青水藍、風華臺北

    93年度為強化河濱休閒遊憩功能,增加河濱公園附加價值,增加1座河濱公園--關渡水岸公園,另藍色公路亦恢復通航,增設大稻埕、大佳及關渡碼頭區,並提供簡易餐飲及設置休憩設施,讓民眾體驗浪漫遊河的樂趣。同時在大佳、觀山、華中、木柵、美堤等河濱公園設置腳踏車租借站,以加強服務熱愛腳踏車活動的民眾。為輔助河岸高灘地夜間照明,於大直橋上下設有391盞照明燈及LED(發光二極體)774公尺,活絡臺北市夜間景觀,把河岸的夜景妝點得更加繽紛亮麗。為促進河濱公園的視覺效果,於93年11月18日在大佳河濱公園大直橋下(自景觀公廁以迄希望噴泉)臨河岸利用淤土平衡區栽植油菜花田長800公尺面積8,000平方公尺,以營造如詩畫般的都市田園景觀。

    六、悠遊山林、生態臺北

    為落實生態保育理念,提昇生態保育形象,本府持續進行關渡自然公園、華江雁鴨自然公園、內雙溪自然森林公園、四獸山市民森林、臺北市野雁保護區等自然生態保育區域之闢建與經營管理,推動造林保林及環境綠美化,達成營造生態臺北城之目標。另在登山步道方面,除持續進行老舊步道之更新改善,並就步道之分級編號、指路標、里程牌進行建置,以及編製登山導覽手冊、登山步道簡圖等資料。並整合5大山系登山步道建立20條完整親山步道系統,方便民眾就近規劃登山健行活動路線。本計畫建構市民休閒、遊憩及運動功能之區域性交通網路,並彙整當地觀光果園、名勝古剎及遊憩據點,彰顯區域步道特色,達到全民親山之目的。

    七、街景換妝、意象臺北

    「臺北市街道家具設計設置營運及管理計畫」以創造優質化之街道空間及提供高效率之街道家具服務品質為推動目標,並以鼓勵民間投資方式,由廠商整體設計、設置、維修與清潔維護管理,以達到精簡政府支出,確保本市街道家具永遠如新的品質。同時在廠商獲取合理利潤下,維持本市街道家具永保如新的品質,達到多贏的合作目標,本計畫第2次招標已於94年4月1日開資格標審查。

    八、光華再現、資訊臺北

    (一)光華橋拆除

    光華橋橋樑經本府工務局評估結果,拆除時恐有公共安全疑慮,經審慎研議後,預定95年春節期間拆橋,並於拆橋前先就現有攤商安置妥當,本府爰就光華橋西側國有財產局管有之資訊產業專用區土地辦理撥用,預計興建地下1層、地上5至6層之鋼構建築,新光華商場大樓預計95年8月完工。

    (二)資訊產業專用區整體規劃構想

    市民大道為本市未來主要的綠色軸線,由西至東可串連之特定設施或地區包括臺北車站地區、華山地區、建國啤酒文化園區、微風廣場、復興敦化核心商業區、臺北文化體育園區、臺北機廠等。而華山地區資訊產業專用區位處市民大道核心地區,透過光華橋之拆除及攤商之安置,將可有效改善當地都市景觀,並兼顧現有八德電子街資訊商圈之經濟聚集效益。在「整體規劃,分期開發」原則下,與鄰近勞保局希望廣場、國有財產局原菸酒公司土地整體考量,做大特定專用區,以創造當地產業開發效益。

    九、峰迴路轉、清淨臺北

    內湖垃圾山自民國59年開始啟用至74年封閉,垃圾堆置面積約15公頃,包含行水區約5公頃及非行水區約10公頃,總體積約313萬立方公尺。因內湖垃圾山有三分之一位於基隆河行水區,侵入基隆河道達45公尺,妨礙水流及違反水利法,故行政院及經濟部水利署均要求本府儘速清除。為遵守法律規定,本府於環保政策白皮書中宣示清除內湖垃圾山,並已於94年度編列工程費辦理。本清除工程將採統包方式辦理,垃圾挖除篩分後,可回收之資源回收物,尋求資源化再利用處理,無法回收之可燃物則進入本市焚化廠焚化處理。另土石方資源除部分優先留置現地,供整地、造景及興築生態堤防使用及山豬窟掩埋場復育工程使用。

    十、廣慈博愛、福利臺北

    廣慈博愛院自民國58年成立迄今,軟硬體設備已相當老舊,為因應高齡人口成長,弱勢族群福利需求,期望該土地能充分開發使用,繁榮地方經濟價值,建構以銀髮族及弱勢族群為訴求之生活園區。本府爰於93年3月5日成立廣慈專案小組積極籌劃,並進行院民(童)安置及員工移撥等作業,另本府財政局業已辦理「廣慈博愛院暨福德平宅現址委託代辦BOT招商作業」等事宜。

    伍、結語:心存2010願景,手持每日工作清單

    因為心中勾勒2010臺北圖像,因為肩負2010臺北長勝責任,所以英九與市府團隊確知,至任期結束前的每一日該作什麼,而且每日都不容浪費。

    自2005年4月開始,英九擔任臺北市長的任期僅餘640天。6年來市政經營的累積,加上對於臺北特殊優勢的了然於胸,這640天將是營造『2010長勝臺北』關鍵衝刺時分。英九認為,只要經營有心,治理有方,對下列幾個重大時勢提出策進作為,在1年8個月的有限時間內,仍能為臺北備妥更強健的城市體質,面對這4大時勢,市府團隊胸有願景,藍圖在握,並已轉成剩餘任期內每1日的工作清單:

    一、面對E化浪潮,如何將臺北營造成為資訊城市?

    二、面對華文城市的興起,如何營造臺北成為華人世界的前導城市?

    三、面對中國大陸市場崛起,如何營造臺北成為台商的運籌基地?

    四、面對市民期待有效治理的呼聲,臺北如何持續革新與創新?

    在E化議程上,自2004年開始,市政府推動「無線臺北」計畫,以成為「無線設施、無線載具、無線內容」三者皆成功到位、全球第一的無線城市為目標,第1階段建置已於93年1月5日完成,並持續推進,本案完成建置後,臺北將成為一個完全不一樣的城市。

    在華文城市的經營上,臺北將續持深厚華人文化資本,讓如飲食、流行音樂、閱讀、漢語書寫等文化產業成為一筆好生意,並以臺北為靈感與利基來源的創新基地,為求與全球接軌,臺北堅持「正體漢字」與「漢語拼音」政策,因為臺北理解「準確溝通與對話,才
    是保證多元化與活力」這個道理。

    我們欣見,自2004年12月立委選舉後台灣社會對內鋪陳了和解的氣氛,對外則尋求互動與對話的機會,以為台灣在內部成為一團結整體、在兩岸尋求一長期和平方案等可能性建立基礎。這讓英九樂觀地想,一個不因意識型態而扭曲自身優勢的有為政府,一群具有進取冒險精神的台灣企業家,在華人經濟圈崛起的時勢中,臺灣怎麼能缺席?臺北何愁無法成為台商的運籌基地?

    在市政治理上,市府將更善用E/M化策略提出策進作為,因為我們深知「E/M化是公部門自我改造的契機」,這樣的改造將以「便民服務創新作為」、「組織再造」、「流程革新」等面向具體呈現,並匯流成為一整體綜效。且容英九從臺北市刻正推動的無線網路計畫出發,來說明E化如何強化市政治理,並增進市民便利。由「市民每日最頻繁接觸、最大需求強度、最多可能接近」之使用者導向觀點,我們以市政府正在規劃「校園無線服務應用」來當例子:全臺北市有280所公私立高國中小學(高中49所、職業學校18所、國中61所、小學152所),92學年度計有高中小學學齡人口計417,584人。透過無線環境的佈建,未來臺北市各中小學將成為無線校園,透過RFID的技術,學童入校園後即可傳送網路簡訊給家長,父母再也無須因為詐財電話而擔驚受怕。透過email、雙網手機簡訊、班級網站留言等方式建立數位家庭聯絡簿。以幾乎免費的VoWLAN(voiceoverwirelessLAN)方式,讓家長與老師的溝通管道更為便利且幾乎免費,藉由悠遊卡建置的學童小額電子錢包,有助家長理解學童日常花費,並降低學童攜帶現金的不便與困擾……。這些無線城市中的服務創舉,不但是市民感同身受的創新服務,也是市政治理的全新範型,並將可轉化成為臺北的長遠競爭力。

    任期倒數計時聲已響起,剩下640天無日不是改革日,無日不是創新時。有進步市民作為改革後盾,有E化的創新作為治理環境,臺北怎能不與日進步?只要堅持革新,善用6年來累積的優勢,1年8個月的時間,仍是改造臺北的絕佳契機。如何在亞洲爭勝、在全球拼搏,爭取在全球首要都市的重要性排名上升,一直是六年來英九努力的目標,讓2010年的臺北與臺灣仍在亞洲甚至全球引領優勢,更是英九衷心期盼之願景。「沒有選票與連任的壓力,只有市民感受與歷史評價的壓力」,是英九銘刻於心的自惕警語,為臺北求長勝,為市民備久利,將是英九繼續堅持的風格與目標。

    最後,謹祝大會順利,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