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中央少子化政策8月1日上路 柯文哲:不管中央怎麼調整,北市原補助額度不縮水,也不會增加家長負擔

    • 發布機關:臺北市政府秘書處媒體事務組

    臺北市長柯文哲30日上午赴市議會,針對「托育政策、教育政策與老人福利政策之規劃與落實」進行專案報告。他在報告中表示,市府目前在托育政策主力在推動私立幼兒園朝向非營利方向發展;教育政策除校園e化外,國際交流、技職、特教的補強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有關老人福利政策,如何讓健康的長者活躍、失智及失能長者在地安老,臥床長者則希望透過居家安寧達到善終是最重要的目標。
     
    柯文哲表示,臺灣少子化的現象會持續下去,不過,臺北市0到6歲的人口並沒有像其他地區有很明顯的減少,主要有幾個原因,都市化本來人口就會往都市集中,所以在都會的人口不太會下降,目前少子化是全臺灣的問題,但是應該在其他縣市會更嚴重。臺北市在數字上比較沒那麼明顯,還有另外一個理由是「戶籍」,臺北市的福利比較好,很多父母戶籍會放在臺北,目前0-2歲托嬰比例大概是15%,2歲托嬰比例大概是18%,2-5歲幼兒入園率平均是56.58%,2歲有去唸幼兒園的大概只有18.6%,市府今年對於3歲跟4歲唸私立幼兒園的家庭有補助,正在觀察一年2萬7千多元的補助,對3歲、4歲的入園率有多少提升,大概要實施半年後觀察其變化。
     
    柯文哲表示,在經濟補助方面,包括育兒津貼、就業者的友善托育補助等。他認為,私立幼兒園的學費補助是很重要的觀念,政府不見得要自己跳下去做每一件事情,而可以採用補助的方式,所以慢慢會有「買服務」的概念,而不見得要去買硬體、人員編制等,讓政府保持一個靈活性。所以慢慢地,很多這種政府的政策會透過「買服務」的方法來做。目前,0-2歲有居家保母、私立托嬰中心、公辦民營托嬰中心等,另外就是市府正在大力推動的社區公共托育家園,這個政策有幾個概念,因為大的托嬰中心,坦白講地點也不是那麼好找;第二點,如果發生感染也是蠻難控制的;所以這種比較小型的優點在於:第一,它的空間需求比較小,它可以在比較多的地方布點,所以比較接近社區化;第二點,現在常常一個家庭只有一個小孩,有相當大的比例,是在沒有兄弟姊妹的環境下長大,所以社區型的小型托育家園,讓我們下一代即使是一胎,有兄弟姊妹類似家庭的環境感覺可以成長。
     
    在家庭親子部分,柯文哲說,每一個行政區都有親子館,在這個空間可以辦理育兒友善,還有物資交流中心,大家可以把不要用的玩具圖書拿出來交流。至於幼兒園部分,柯文哲表示,目前有公立幼兒園、私立幼兒園及非營利幼兒園,目前公立幼兒園民眾反映常常抽不到,所以市府針對私立幼兒園的幼兒目前有學費補助,一年大概2萬7千多元,也正在思考說,如何透過補助,讓私立幼兒園轉向非營利幼兒園。當然非營利幼兒園有很多規定,也許讓大家不想去做,如果非幼兒園大家都想去做,現在臺北市就會有很多非營利幼兒園,可是目前並沒有,所以市府也在思考是否有「臺北版的非營利幼兒園」,因為現在私立幼兒園有領市府的補助,所以在日後可以規定,要領補助要符合哪些條件,慢慢可以把一些私立幼兒園轉型為臺北版的非營利的幼兒園。另外,市府正在試辦0-12歲的一條龍政策,國小有空地剩餘空間,會開闢很多托嬰的地方,讓孩子0-12歲都能在同一所學校就讀。
     
    柯文哲表示,0-2歲的托育場所正在增加,預計到今年底可到70個,預計在4年後會有100個。而市府正在興建的公宅中,現在已經確定知道會增加30個,如果在未來4年中有其他場地慢慢可以找到再增加,這100個是目前知道在公宅蓋好後確定,4年後至少會有的托嬰場所。
     
    柯文哲表示,友善托育有三個概念:公私協力、附帶條件跟政府的補助誘因,不能幻想什麼都是公家跳下來做,公家機關當做管理的單位,鼓勵私人部門協助完成政策,補助要附帶條件,這就是透過補助做政策的引導,買服務的概念;另外,低薪是臺灣很大的問題,如何改善托育人員的勞動條件薪水很重要,另外在凍漲抑價策略,也可使家長負擔減少。他指出,目前臺北市公私托幼比例為42:58,希望未來能達到30:70的目標。私立幼稚園有空間,但太貴,這就要靠臺北版的非營利幼兒園推動。而中央政府在8月1日起有托育補助的調整,但他強調,不管中央政府怎麼變,北市發給的補助金不會比現在少,臺北市將繼續與衛福部討論。
     
    柯文哲表示,對家長來講,公幼跟私立幼兒園就讀的費用差太多了,這是未來要努力的目標,準公共化幼兒園就是市府未來的兩年目標,如何讓私立幼兒園轉為臺北版非營利幼兒園,就要提升品質,如果幼兒園老師低薪就做不久,做不久品質就無法提升,教育品質好壞,決定於幼兒園老師品質,改善幼兒園老師待遇是很重要的一環。
     
    關於教育政策的部分,柯文哲表示,根據民調研究,北市對於國中小學的教育滿意度,一直不是很高,但是從外縣市的評鑑來看,臺北市的教育評鑑都是最好的,他說,這些數據代表北市家長對於教育的期望值太高,但是北市還是會努力達到家長的期望。
     
    柯文哲說明,在教育政策的部分,學前教育有幾個重點,像是剛剛講到的公共化幼兒園、0-12歲公共托育教保一條龍、學費補助還有增設特幼班。他接著說,有關實驗中學,在他剛上任的時候,幾乎沒有實驗學校,一開始只有一些私立的幼兒園有實驗課程,和平實驗國小是第一間公辦的實驗小學,這是一個相當成功的案例,也常常接受媒體報導。柯文哲繼續說到,在這樣的基礎上,今年接下來會有芳和國中轉型成公立的實驗國中,就這樣慢慢的每年增加一兩所學校,不管是國中或是國小,希望在兩年內可以成立一家包含國、高中的實驗完全中學。
     
    他進一步說明,實驗學校的目標大概是佔總學生人數的3~5%,目前很清楚還遠遠小於3%,但是現階段沒有計畫一下子增加太多,就這樣每年慢慢增加一兩所國中、小,先找適合的學校銜接,未來成立實驗完全中學就再看狀況。柯文哲表示,除了學校型態的實驗教育理念,目前非學校的教育型態,其實看數字就可以很清楚,人數一直在增加,從104學年的867人、105學年1247人再到106學年的1681人,可看出臺北市的在家自學、非學校型態的團體、機構的實驗教育,人數還不少,而且每年還增加很多,這也代表北市市民對於實驗教育的期望很高。他重申,未來北市還是會採取穩紮穩打的態度,逐年慢慢增加。
     
    推行雙語教育是北市重要的創舉,柯文哲指出,雙語教育是至少1/3的課程要用英語教學,目前並不是增加英語的課程,而是用英語去教其他的科目,從去年九月開始,東新和文昌國小有開始實施雙語實驗,他也有去視察,這兩間學校的老師都是100%支持,他認為這很重要,因為老師不支持,這就很難成功,然後家長支持率大概93%,學生自己大概70%,所以表示家長比學生更支持雙語教育。他表示,目前試辦一年多,評估過後可以繼續實施,今年會再增加3間國小、1間國中。
     
    柯文哲表示,全世界推行雙語教育最成功的國家應該是新加坡,所以6月有邀請他們過來舉辦論壇,7月的時候,北市教育局也有組參訪團過去觀摩和學習。柯文哲說,新加坡花了28年完成了雙語教育的政策建置,他認為臺北市不需要花費這麼久的時間。他說,其實實施雙語教育最難的就是師資,師資要怎麼訓練和怎麼來,這些都是問題,目前還是處於摸著石頭過河,所以還是會做雙語教育,就穩紮穩打,沒有預設進度。
     
    柯文哲說,臺北市要成為一個國際化的城市,國際教育非常重要,所以首先要先有全球公民責任的意識,增加學生對國際事務的關心;再來就是國際友善校園,北市非常鼓勵學校和其他國家的學校締結姊妹校,校園國際化,鼓勵國外學生來臺北市參訪、互動。他繼續談到,上課的時候也有數位溝通學習,可以透過數位跟其他國家交流。再來也有跨境的專業協作,像製作教材的資料庫都跟國外有交流,透過這樣的切磋,讓教材更具國際化。最後,每年都會安排部分學生出國,也有安排民俗訪問團出訪,108年度也已經編列1億元的預算,由教育局會補助北市師生出國,鼓勵學生到國外去看一看,也鼓勵國外的學生到臺灣來看一看。
     
    柯文哲提到在提升特殊教育服務上面,目前對於資優生的教育及安置率都沒問題,安置率100%;對身障特教學生的鑑定和安置率也是100%。比較特別的是,對有氣切需要醫療照護的學生,北市會補助學校聘任專案護理師,因為他認為讓老師膽顫心驚,背負壓力去照顧氣切等需要專業照護的特殊學生,這樣不是很適當。最後,關於共融式遊具也將從公園,慢慢進入學校。
     
    對於深化技職教育,柯文哲說,目前有一些教育政策在實施,像是送技職學生出國、讓學生進行職業體驗與業界合作提供實習機會等。最重要的是,他認為學校應該要教社會需要的,而不是老師會的,所以業界在變動,學校就應該變動,此外,他認為不論是高中或高職教育,全人的品德教育都很重要。柯文哲強調,這是很重要的政策宣示,未來兩年要花大概16億多,把北市的高中、國中、國小校園網路智慧化,國小三年級以上,每人都有平板,優化教室資源。他強調,這是要解決網路人權的問題,因為家境不好的小孩如果因為沒有錢購置智慧手機或是平板,因此失去教育的機會、競爭能力,他的人生就很難翻轉了。
     
    最後是打造終身學習的環境,柯文哲說,要建構一個書香城市,所以有行動書車、雲端數位閱讀、便民的雙北圖書館一證通用,最重要的是未來即將要打造旗艦首都圖書館。他認為要怎麼做大家可以討論,因為他認為現代的圖書館不應只是放書的地方,應該要結合智慧、數位化。
     
    他說,像動物園、天文館、家庭教育中心、青發處、12個樂齡學習中心、12個樂齡學習中心及及40個樂齡學堂,這些都有提供終身學習的場所,歡迎民眾走出家門到外面多活動、多學習。
     
    有關臺北市老人福利政策,柯文哲首先指出,臺灣最大的問題不是老人太多,而是老化速度太快,速度快到讓社會很難用自然方式去因應,因此政府應該要有積極的想法。
     
    柯文哲表示,不是所有的長者都適用同一套照顧的方法,從健康、失能到臨終都有不同的需求。首先,對於健康的長者,臺北市政府佈建各類型的活動據點,也希望透過共餐鼓勵更多長者踏出家門,並形成一個老人團體。接著對於亞健康(健康情況稍差)、失智、失能的長者,就需要升級據點服務,視長者情況不同,提供居家式服務、社區式服務及機構住宿式服務,醫療機構亦會適時介入,讓家庭責任醫師整合照護計畫。
     
    柯文哲認為,老人福利政策應該要是一個可長可久且完整的系統,他亦主張「在地老化」,期望讓健康的長者能在活躍的狀態下慢慢老化,失智及失能長者能在地安老,對於臥床長者則希望透過居家安寧達到善終。
     
    柯文哲提到,目前針對健康長者部分,臺北市政府推出「擴大敬老卡使用」、「擴大肺炎鏈球菌疫苗施打」、「檢視及修繕適合長者的居家環境」、「社區關懷據點」等服務。
     
    柯文哲說,活動、活動,要活就要動,根據統計,長者在死前平均約有7年的時間已很少走出家門,因此希望透過擴大敬老卡使用,增加長者的活動能量,相信對健康會有所幫助,他亦指出,今(107)年1至5月與去(106)年同期比較,敬老卡使用於交通方面提高35%。至於擴大肺炎鏈球菌疫苗施打,則是因爲肺炎名列臺灣國人第三大死因。另外,檢視及修繕適合長者的居家環境,則是一站式的服務,透過專家眼光檢視,將長者居家簡單整修,例如在浴室加裝止滑板、拆除門檻等,將長者居家簡單整修得更為安全,可以減少長者在家跌倒的危險。最後,在臺北395個長者關懷據點,其中提供共餐服務有361處,再引進3C教學、體適能課程、衛教、樂齡學堂等資源。而針對亞健康的長者,臺北市政府提供40處日托服務處。
     
    針對失能長者,臺北市政府則提供整併醫療及生活照顧的長期照顧服務。包括社區整題照顧體系(ABC),並在12個行政區的A級中心設立石頭湯據點,增加家庭照顧者的支持服務。柯文哲也提到,無電梯的公寓對長者來說可比監獄,無法外出看病,因此推出藍鵲計畫2.0的居家到宅的整合醫療服務。
     
    針對失智長者,則建構市區失智服務網、互助家庭服務及日照中心。柯文哲特別提到,有5家日照中心提供夜晚臨時住宿,希望能真正落實家庭照顧者的喘息服務,而臥床長輩,則交由機構做專業的整合照顧。

    在詢答過程中,有議員再次詢問他是否確定不會恢復發放重陽敬老金?柯文哲則反問,每一個在負債的縣市發這個非法定的獎補助,有道理嗎?而且齊頭式的補貼,難道沒違反社會福利制度嗎?所以,他強調,北市對於中低收入的長者仍然有發放重陽敬老金,至於其他縣市加碼部分,他不想批評,但他如果連任後,仍會延續現有的老人福利政策。
     
    柯文哲表示,應該是把所有的老人福利照護系統都建立好了,債也還清了,再來發重陽敬老金,那也ok。
     
    議員建議市府應該率先推動時間銀行?柯文哲表示,基本上,食物銀行比較容易做,現在也做得非常好,而時間銀行這個案子半年前就做過內部評估,當時評估現階段要推有困難,但他認為應該是實事求是,如果要做(時間銀行)的話,應該是小地方的試辦。
     
    針對多位議員在質詢中提到中央少子化政策馬上在8月1日上路,但目前訊息混亂、配套沒到位,搞得許多家長人心惶惶,不知所從。對此,柯文哲表示,中央推這個政策有點太倉促了,應該多給地方政府多一點作業時間準備好,不過,他再次強調,如同他簡報中所說,不管中央怎麼調整,北市原補助額度不會縮水,也不會增加家長負擔。
     
    有關敬老悠遊卡的適用範圍是否應再擴大,也成為議員關切的議題。對有議員建議市府應該把敬老悠遊卡適用範圍擴大到運動中心、復康巴士、門診掛號費乃至購置食物等。柯文哲在答詢時指出,這部分內部已做過討論,目前在規劃中,會分優先順序,用在交通、醫療是同意的,但還有一些技術性的問題,希望政策制定後,是要可以被執行的。
     
    對於議員關切目前小學裝設冷氣一案的進度?副市長林欽榮說明,目前市府已跟臺電數度洽談契約容量問題,此外,也請建築師公會已進入校園,就綠校園以及裝置冷氣後的整個基盤調整進行全盤的調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