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北市推廣學校、社區交流 田園基地各自精采

    • 發布機關: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處新聞稿
    發稿單位:園藝科
    發稿日期:110年12月6日
    發稿時間:9:30
    新聞聯絡人:劉玉華
    聯絡電話: 0928880031
    業務聯絡人:郭蘭香
    聯絡電話: 23815132*228
     
     
    北市推廣學校、社區交流 田園基地各自精采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處自108年起開始推廣「學校與社區之田園技術交流活動」,促成多所學校園藝系所技術及觀念交流,產官學分享經驗、專業知識與技術,相互學習,推廣田園基地效益甚為顯著。今年,工務局公園處於中央政府及市府頒布的重重防疫規範之下,仍用心規劃「學校與社區之田園技術交流活動」,共媒合臺北市3所學校前往不同社區,與社區展開一系列精采交流。
     
    田園城市政策自104年開始從上而下,逐步進入民眾生活。以綠色健康、綠色教育、綠色生活為願景,將臺北市打造為一個可以種田、種菜的城市,除了給予市民種菜的空間與資源,增加長者連絡情感的機會外,有了菜園、屋頂農園與垂直綠化空間之點綴,都市的環境美化了、生態改善了,人民的福祉也因此提升了。
     
    闢建田園基地為打造田園城市的第一步,這些年有賴各界同心協力闢建與發展,田園城市成績斐然,然而建置種菜空間僅為田園城市的價值之一,其衍生的價值含括都市景觀、空間創意、生態永續、社區交流、食農教育及社會公益等多個面向。工務局公園處更進一步推廣「學校與社區之田園技術交流活動」,曾拜訪國立臺灣大學園藝暨景觀學系、中國文化大學景觀學系、臺北市立松山高級公農職業學校園藝科等校系,邀請具園藝、景觀或田間操作專業的老師籌組技術指導團隊,並帶領學生走入社區,與在地田園基地認養志工、里民彼此交流,進行經驗之分享及專業知識與技術之傳授,陪伴社區改造田園基地、解決難題。
     
    有別於往年的交流活動,今年的交流活動有系統地被規劃為「基地現勘與問題診斷」、「基地改造與交流活動規劃說明會」、「栽培技術分享課程」、「基地改造活動」及「栽培技術交流活動」五大階段,不但讓學校師生與社區志工們有充分的機會進行互動、交流,也讓接受改造的3處田園基地得以循序漸進地受調查、診斷、規劃設計、改造,成為兼具景觀性等多元價值的種菜基地。
     
        公園處說明,進行「國立臺灣大學園藝暨景觀學系」與中正區「101味覺站」交流時,陳惠美教授帶領學生走入基地後,運用團隊強大的景觀規劃及設計專業,協助基地以彩色空心磚打造了活潑的入口意象,將基地內休憩空間改造地更具景觀價值,並將基地進行整體性的景觀改造,除此之外,結合了101「味覺」站與附近紀州庵「文學」森林的意涵,於12組木製高架植栽槽種植12種不同菜餚所需蔬菜,打造12組文人餐桌,從此之後101味覺站的基地特色更加濃烈了。
     
        來到「文化大學景觀學系」與北投區「幸福清江愛心農場」,郭維倫助理教授站在中心頂樓腦筋一動,認為這塊基地只要經過整體景觀性統一,便能成為一幅賞心悅目的畫作,於是在與當地里長、志工、里民多次地意見凝聚後,便帶領學生來到基地發揮所具備的景觀設計能力,透過新菜盆購置與排列、植栽設計、資材更替,這片愛心農場的景觀更整齊了、色彩更諧調了,彷彿由一塊塊小菜圃團結成為一片大菜園,且農場仍能維持以前的豐收盛況,持續將採下的蔬果捐贈給需要的對象。
     
        在「臺北市立松山高級公農職業學校園藝科」與信義區「恆愛屋頂小田園」之交流這一站,張淑菱教師帶領學生至基地現勘,發現基地內一處被木柵欄包圍且佈滿管線的水塔周邊空間,具有打造為一塊新菜園的潛力,購置不同尺寸的花箱、製作木製活動式高架植栽箱,作為日後栽培蔬菜的容器,而這塊新基地最了不起的設計是學生們以木料配合水管親手打造的橘色麋鹿造型垂直植栽槽,這座麋鹿植栽槽兼具了藝術價值及種菜功能,已成為中心頂樓這塊溫馨菜園的亮點地標。
     
    當臺北市適合種菜的閒置土地逐一成為田園基地,屋頂農園的發展勢必為田園城市繼續發展的關鍵,工務局公園處今年首度將屋頂農園納為「學校與社區之田園技術交流活動」的場域,讓屋頂農園經營社區也有機會接受學校專業的技術協助,並媒合社區與社福機構協力經營田園基地,促使團隊間的合作與交流,田園城市政策未來將持續創造更多元的價值及效益。